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中国车进军欧洲遭遇诉讼陷阱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2月28日 15:47   汽车商报   字号:

  汽车商报记者 宋文豪

  一场看似普通的官司发生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引发了无数猜想。

  2月19日,距离观致首款量产车GQ3在日内瓦车展的首次亮相仅剩半个月,恰恰在这个节骨眼上,因为GQ3名字中的“Q”字已被奥迪注册为旗下SUV车系名称而被对方告上了法庭。

  观致汽车(Qoros,以下简称“观致”),成立于2007年12月,是由奇瑞汽车与以色列集团各出资50%组成的合资公司,被称为“源自中国的国际品牌”。

  关于这场官司,有人认为,奥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过商标或知识产权诉讼限制竞争对手是欧美汽车企业的惯常手法,之前早有先例。其根本目的,并不是维护商标权益那么简单。”2月24日,一位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意料之外的官司

  根据国际媒体报道,德国大众汽车称,观致首款量产轿车“GQ3”的名称与奥迪Q系车型名称有冲突,据此对观致提起诉讼。随后,在德国汉堡地方法院的支持下,大众汽车胜诉,法院判决观致汽车暂时停止使用“GQ3”车型名称。日内瓦车展期间,观致的第一款车型也将临时改名为“观致3”。

  “很惊讶,很意外。”2月26日,一位观致汽车内部的人士在接受汽车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GQ3只是观致首款量产车型的初始命名,而非最终名称。观致早在2012年2月向欧盟商标局申请了‘GQ3’等多个用于不同车型的商标。随后,欧盟商标局也向奥迪汽车通报了观致的‘GQ3’以及其它商标申请。当时奥迪仅对‘RQ3’和‘RQ5’商标申请提出了异议,而没有对‘GQ3’及其它商标申请提出异议。”

  同时,该人士告诉本报记者,2012年7月,观致已经在欧盟获得了GQ3的商标注册,注册号为No.010667566。“2012年通报的时候,奥迪认为观致的GQ3与奥迪的商标不存在冲突,所以现在我们对奥迪的申诉感到非常惊讶。”

  资料显示,观致的首款新车GQ3,定位于紧凑型家用车市场,GQ3旅行版主要面向欧洲市场。“无论在市场定位还是其他方面,观致都不会与作为豪华品牌的奥迪产生冲突,所以这起官司的缘由值得推敲。”

  2月26日,一位欧洲市场分析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很明显,观致的车型与定位使奥迪品牌的拥有者、欧洲家用车市场的老大——大众汽车产生了危机感。有消息称,观致将在欧洲市场采取积极的销售方式,其中价格方面将有可能比目前欧洲市场上现有的同级别车型低15%左右——更低的价格,更好的配置,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仅仅这一点,观致足以让大众紧张。所以,这起官司真正的幕后推手是大众。”

  观致动了谁的奶酪?

  “蓄势待发。”这是外媒对于观致的评价。在3月初即将开幕的日内瓦车展上,观致将携旗下3款车型亮相——观致3轿车以及观致3 Cross Hybrid、观致3 Estate两款概念车

  据德国著名汽车杂志《Auto Bild》的报道,对欧洲市场虎视眈眈的观致汽车有志于扭转中国汽车在德国的局势,并成为第一个源于中国、畅销欧洲的国际级汽车品牌。该报道称,源自中国的全新国际品牌——观致拥有的高质量、性价比以及欧洲专业领先科技,将成为速腾高尔夫途观的竞争对手,其设计、质量和价格都可能会在欧洲赢得大量拥趸很大程度上对大众构成威胁。

  “关于‘Q’的起诉,只不过是在掩饰大众的警惕心。”上述分析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观致目前透露出的技术与市场策略,已经显示了相当的竞争潜力。”据悉,观致选择了麦格纳-斯太尔、美国天合、德国大陆、德国博世、微软和Iconmobile等全球一线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公司多位高管来自沃尔沃、宝马捷豹-路虎萨博等欧洲知名汽车公司,在德国慕尼黑、奥地利格拉兹和中国上海拥有设计和研发中心,并以此建立了国际标准与中国制造相结合的独特模式。

  甚至,有欧洲媒体人认为,现任观致副董事长石清仁离开德国大众加盟观致,也让大众心生芥蒂:自己的得力干将竟然加盟了潜在对手。

  事实上,不仅仅是欧洲本土的车企,观致的到来,此前已经让刚刚在欧洲打开市场的韩国起亚汽车绷紧了神经。

  2012年5月,起亚在韩国发布了K9轿车,海外名称为Quoris,与观致汽车的英文名“Qoros”在拼写上接近。由于观致将欧洲市场作为重点目标且注册在先,为了避免混淆而向法院上诉,要求起亚放弃在欧洲使用Quoris名称的权利。同年11月,德国汉堡市的地方法院裁决起亚汽车公司不能在其汽车上使用“Quoris”,该临时禁令在整个欧盟地区有效。

  “凭借这场官司,观致可以说是‘敲山震虎’,毕竟起亚也是依靠平民车型在欧洲立足。同样的道理,观致同样让欧洲的平民车之王——大众有了危机感。”

  围堵中国车

  “‘GQ3’并非最终名称,大众以此为据起诉,未免牵强。”2月27日,国内一位不愿具名的商标律师告诉本报记者,“况且,奥迪也不是第一个使用字母‘Q’作为车型命名的品牌。事实上,在欧美市场上,诉讼更多的是作为非贸易壁垒而被使用。”

  2005年初,奥迪公司宣布计划在美国推出以Q7与Q5命名的SUV。对此,日产北美汽车公司将奥迪美国公司告上美国底特律联邦法院,该公司称,日产公司旗下豪华车品牌“无限”(Infiniti,现译“英菲尼迪”,编者注)系列自1989年Q45车型投放市场以来一直使用字母Q来命名。奥迪在新车型名称中使用字母Q“可能会在消费者群中引发混淆、迷惑或误解”。

  除了官司,“碰撞试验”是欧洲阻碍中国汽车进入的另一种方法。从2005年开始,中国自主品牌在欧洲遭遇了一系列的“碰撞门”。

  2005年,欧洲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新车碰撞测试)成员德国全德汽车俱乐部(Allegemeiner Deutsche Automobil Club ,以下简称“ADAC”)对江铃陆风汽车进行了碰撞试验,ADAC在试验评价中称,这是“过去20年的撞击测试历史中最糟糕的成绩”,并将其比喻为“一个徒有其表的铁皮罐头”;2007、2009两年,华晨汽车尊驰骏捷车型在ADAC的碰撞成绩更是只有1星与0星。

  然而,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Ivan Hodac早已承认:“这(碰撞)其实涉及当地汽车行业自我保护的问题。”国内某企业的一位高管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欧盟标准看似合理,但牵绊外来者也是标准的一项隐含目标。”

  “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崛起已经开始让欧美等国的汽车企业紧张了起来,目前很多欧洲企业已经达成了共识,如果想维持利益,不仅要对中国市场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还要保护好本土市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包围中国’——一旦有更多的‘观致’进入其本土市场,将造成大规模的冲击。”2月28日,前述欧洲市场分析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从观致与大众的这起官司不难看出,欧洲已经开始筹划如何对来自中国的品牌与产品设置种种壁垒。”

  2月25日,本报记者获悉,提起此次诉讼的大众汽车知识产权办公室,是游离于大众汽车集团以外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而对于此次诉讼事件,大众汽车的高管们则不失时机地表示“很惊讶”,大有置身事外的姿态。

  “‘碰撞门’、诉讼本身就是一种非贸易壁垒,不仅仅是在汽车等出口行业,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都会遇到这种以各种名义设置的非贸易壁垒。政府应该在这种情况下及时维护国内企业的正当利益。”2月24日,文章开头提及的进出口贸易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

  截稿前,观致方面向本报记者表示,对德国法院的这一临时裁决持不同的看法,将采取适当的行动来维护观致的合法权益。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DOVE)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