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行业>正文

收购菲斯克遭美官员呛声 海外并购须过三重门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2月28日 08:48   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

  刘卫琰

  东风集团和吉利汽车对美国电动车企业菲斯克的竞购,遭到了美国政府官员的反对声音。

  据海外媒体日前称,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副主席格拉斯公开表示,“用美国纳税人的钱开发出来的技术不应该出售给中国。”

  正如格拉斯所言,菲斯克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政府资金方面的不少支持。根据 《美国汽车新闻》的报道,截至2011年5月,菲斯克从美国政府获得了1.93亿美元的贷款。

  记者了解到,中国车企海外并购遭遇当地政府以及国际汽车巨头阻挠的事件并非个案。此前在庞大收购萨博的过程中就遭遇通用汽车的反对,最终失败;去年年底,万向收购A123也曾遭遇美国政府和当地媒体的攻击。

  然而,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展国际业务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出口和在当地建厂组装,收购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国外政府及行业巨头对于中国对外收购的反对、车企对并购企业和当地法律研究不透彻,以及车企缺乏舆论引导这三大难题,使得中国车企对外并购步履维艰。

  菲斯克收购案的反对声

  2月6日,在东风、吉利参与菲斯克首轮竞标的消息披露两天后,美国政府方面就发出了强烈反对的声音。

  根据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副主席格拉斯的观点,菲斯克作为一个新能源汽车企业,是靠政府财政支持发展起来的,它的技术不应该流向中国。同时他还表示,美国电池制造商A123在收到美国能源部1.29亿美元的补助金后申请破产,并被中国的万向集团收购,菲斯克不能步该企业的后尘。

  鉴于格拉斯的言论,美国能源部发言人比尔·吉本斯发表声明称:“为保护纳税人利益,能源部正在同菲斯克评估修改后的业务规划,并将决定最佳的途径,以便菲斯克达到生产汽车的基本要求,并在美国雇佣员工。”

  由于菲斯克立足于美国政府倍加重视的新能源领域,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个接受美国政府资金支持的企业。

  根据《美国汽车新闻》的报道,2010年美国政府曾承诺给予菲斯克5.29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但由于该公司首款车型卡玛的销售并没有达到预期,因此美国政府冻结了部分资金。即便如此,截至2011年5月,菲斯克依然从美国政府获得了1.9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资料显示,菲斯克以制造豪华增程式电动跑车为主要发展方向。该公司的多位技术和市场推广方面的高管均来自通用雪佛兰VOLT事业部,因此其技术与VOLT的增程式电动技术有颇多相似之处,并且其先进性并不在VOLT之下。中国汽车企业计划收购菲斯克,也正是看上了其在增程式电动车方面的技术。

  海外并购是大势所趋

  中国车企海外并购遭被竞购方所在国政府、或跨国公司反对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去年,在万向收购A123的案例中,美国前政府官员以及相关行业专家以威胁国家安全名义反对这项收购。为此,万向不得不将涉及美国国防安全的技术排除在收购计划之外。

  2011年,在庞大集团收购萨博的案例中,由于通用汽车不愿意萨博汽车进入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中国市场,对这起并购案提出反对意见,最终导致庞大收购失败。

  虽然我国汽车行业对外收购之路走得异常坎坷,但是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沈军认为,“在未来的10年到15年,中国车企启动全球化战略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

  从北汽收购萨博技术、吉利收购沃尔沃、到东风集团收购瑞典T工程公司,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再到最近的万向收购A123、吉利收购英国锰铜控股核心资产,都证明了这一趋势。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事件出现的频率将更高。

  据了解,目前东风和吉利都已经派出工作组进驻美国菲斯克公司,对该公司以及其技术进行评估。与此同时,有消息称,继北汽集团与英国跑车制造企业阿斯顿·马丁进行合资的计划泡汤后,吉利对这家公司也抛出了橄榄枝,计划采用收购沃尔沃的方式对其收购。

  三大难题待解

  首先,国际兼并重组的趋势不可扭转,而面对国外政府及行业巨头的阻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处于两难。

  庞大汽车集团董事长庞庆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庞大收购萨博得到了双方政府、萨博工会等多方面的支持,但通用的反对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中国企业如何破除相关阻力,的确是个难题。”

  其次,沈军则认为:“目前我国车企海外并购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对当地法律、法规研究不够仔细,对企业的研究也不够全面,收购前的尽职调查也不够充分,因此,当有负面因素出现时就显得措手不及,甚至导致收购计划流产。”

  最后,科尔尼(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健认为,“我国车企在做海外并购的功课时,缺少了重要的一门,那就是公共关系。”

  他曾经对中国以及国外企业的数起并购案进行研究,发现中国车企开展海外并购之前,很少聘请当地的公关公司,引导当地媒体对收购案发出正面的声音,也几乎从不请智囊团游说当地政府,当反对声音出现后,中国企业才采用“扑火”的方式解决问题,往往为时已晚。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DOVE)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