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评论>正文

公车改革,改总比不改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6月20日 10:03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晏扬 字号:

  □本报特约评论员晏扬

  山东省有关部门日前向24家省直单位免费发放100辆公务自行车,要求这些单位的公务人员在市区3公里范围内执行公务活动时,原则上使用公务自行车出行,同时禁止公务自行车私用。(6月19日《新京报》)

  因事涉公车改革,在网上引起很大关注,某门户网站留言达2万余条,绝大多数留言都认为此举华而不实乃至哗众取宠。

  在此我有两个疑问:其一,此前有人在评论公车改革时提出:公务人员外出公干非得乘公务车吗?乘公交车、自行车难道不可以吗?现在,公务自行车来了,却又为何遭质疑批评?其二,每每有地方推进公车改革,总会遭到舆论批评。那么,难道改革比不改革更应挨骂?这种舆论导向的后果是什么?

  就公务自行车而言,哪怕在实际执行中打了折扣,对于减少公车经费开支、节能减排、缓解交通拥挤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在点滴之间培养公务人员的节约意识,于潜移默化中扭转他们出门公干必用公车的习惯。无论如何,公务自行车有总比没有好,这个“基本点”不该被否定。况且,推行公务自行车显然不是以“权力自肥”为目的,其良好初衷更应肯定。

  鉴于公车改革之艰难,我有一个比较务实的观点:只要公车改革不是以“权力自肥”为目的,那么改总比不改要好;公车改革“治本”是我们所追求的,但如果某项改革只能“治标”,甚至实际效果不是很大,也同样是改总比不改好。

  对于公车改革,舆论总希望一步到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对于一些地方车改总是持质疑态度。这看上去是一种高标准严要求,但之于现实

  国情,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苛责和舆论“洁癖”。在关于公车改革的评论中,很多人总是持一个终极观点:要通过制度建设约束权力——这种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却又未免失之高蹈和虚泛。通过怎样的制度建设才能约束权力?推行公务自行车,难道不是一种制度建设吗?不正是意在约束权力吗?没有任何单一制度可约束权力,约束权力要靠很多个措施形成合力。没有一个个具体措施的积累,所谓约束权力的制度就永远不可能建立和完善。

  而舆论对于公车改革的“洁癖”,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枪打出头鸟”,谁搞改革谁就挨骂,相反,那些不搞公车改革的继续默不作声地享受着公车消费盛宴。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那些真诚但并不完善的改革,舆论不妨多一些宽容、理解,将之作为改革继续前行的动力。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金伯翰)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