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评论> 世爵终止与华泰就萨博合作的战略协议专题 >正文

原创华泰世爵之散:后合资时代的惶惑挣扎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5月13日 16:03   新浪汽车  裴达军 字号:

  新浪汽车 裴达军(发自北京)

  引言:在与跨国公司的后合资合作时代,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传统大牌的正统企业各自联手就位后,就只能剩下小角色的折腾,这是后合资时代的特有景象,不必惊奇,静待下一个。

  无论是否存在隐藏于背后的北汽力量,还是世爵汽车CEO穆勒曝出的寻找中国伙伴那一对三式的谈判传闻,似乎都已经不太重要。过去10多天,萨博及其东家世爵联手中国民企华泰,为中国汽车界上演了的,真如一趟单程的过山车,起点和过程都令人叹奇,似乎还不是结尾的结尾,更让人崩溃,整个过程迅疾到几乎没有中间环节让人回味。

  尽管在对外界的口风中,华泰和萨博表态,还在谈判合作的可能。但在众人的惊叹之中,这一切似乎恍惚而过,很多人已经认为,故事已经结束了。在千篇一律的批评、质疑之后,华泰与萨博的婚约还未真正进入殿堂,实质却宣布分手,难道人们的质疑就如此之力量?是谁主导了这一切?从双方这么快就曝出对对方经营或者生产条件不满来看,不光是发布会,其实很多东西双方都没有取得信任就匆忙发布。

  那么,为什么会这么着急?

  我们无法断定传言的北汽究竟施加了多大的能量,或者说,世爵和萨博的真正意图,正像有人分析的那样,是借华泰来施压北汽,逼迫北汽出山。按此,当了电灯泡的华泰真能如有人分析的那样,依此抬高自己,借机炒作一把?我看未必。

  我宁愿认为,这是没赶上趟的的中外企业在中国汽车在后合资时代对已过时代的惶惑挣扎,这本身积极的,但却因为诸多原因而不能成行。因此,没必要对双方直面痛批。也许,今后三三两两的事件,还会上演。

  民营企业灵活自如的特性,让人更乐于相信炒作之嫌。尤其是前年四川民企腾中收购悍马案,也已闹剧收场。但是,同样是民营企业,李书福带领的吉利却将更大的欧洲品牌沃尔沃纳入囊中,这提高了人们对于民营企业的自信。

  但是,相比此前吉利收购沃尔沃人们更乐于看到极大可能性而报的期待,华泰与萨博的闪离,也许没人真正会感觉到落寞。当世爵、萨博、华泰这样3个对中国人来说都还很不起眼的汽车品牌站到一起的时候,一开始,人们就没有抱多大期待,也因此,媒体空前的关注,一直是带有质疑和批评的,但是当事情如此戏剧性时,我们就不能仅仅关注事情本身。

  在中国汽车后合资时代,经历大浪淘沙被筛选出来还未联手中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车企们,注定要比早来中国的前辈们有较少的谈判筹码和条件。我不相信穆勒的说法。他说,与之进行谈判的中国合作伙伴有3个,但都提出了让他无法拒绝的条件。是中国企业对萨博如此看好,还是再很难攀上外资汽车巨头只有如此屈尊,抑或是萨博挑三拣四?

  我不相信此类说法,萨博停产刚恢复生产,处于巨亏境地,其产品定位和品牌力,对任何一个接手的中国企业来说,绝不是轻松的,何况华泰。穆勒的大话,其实在抬高自己,求的在中国找到一个更好的伙伴。如果华泰是诚心的,真应该为华泰找这样一个伙伴而悲哀。

  其实何止华泰和萨博,早在2009年收购悍马案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有识之士就已经意识到,这是中国汽车后合资时代,由不起眼的角色为了吸引眼球,并借助中国资本的力量(当然民营资本居多,国有不敢试水),迅速攀得外资,抬高身价。

  在这个过程中,外资借助中国企业的猛劲,一下子空前提高曝光率,引起世人关注,并借此觅得更好的出手机会。可惜当初的悍马实在“太大太笨”,腾中过后没人敢接手,但是打法是一样的。萨博或许就是此招,要不,双方发布会后,北汽的身影隐现。此后穆勒飞赴美国会见同样飞赴美国的北汽高管。

  这一切难道都是巧合?

  我很佩服雷诺-日产CEO戈恩对待雷诺引入中国合资的态度,由于日产在中国铁定只有东风一个合资伙伴,戈恩对待雷诺国产最佳的回答,永远是“还不是时候,合作对象一定是东风。”这让东风赢得了强烈的信任,又时时试探雷诺的未来之举,保持距离,但有亲近感,以待时机成熟,而不是仓皇无序。

  因此,正像上文所述,在与跨国公司的后合资合作时代,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传统大牌的正统企业各自联手就位后,就只能剩下小角色的折腾,这是后合资时代的特有景象,不必惊奇,静待下一个。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雪宁)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