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访谈>正文

原创吉利赵福全谈合资自主:自主品牌有竞争优势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5月11日 13:29   新浪汽车   字号:

  新浪汽车讯 (文/路玮)随着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争先发布,本土自主品牌无疑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何守住阵地提高竞争力?自主品牌如何通过战略转型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汽车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之忧?带着这些问题,新浪汽车近日专访了吉利总裁、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

  新浪汽车:目前合资企业也纷纷推自主品牌,像宝骏理念纷纷上市,是否会对自主品牌构成威胁?

  赵福全:对我们来说,本来合资品牌的存在对于自主品牌就已经出现了很强势的竞争。他们又增加了新的品牌,可能会对我们产生更大的压力。

  首先,他们推出自主品牌,到底对我们构成多大的压力,还要看市场怎么看。我们现在的车并不一定比合资品牌造的差很多,但为什么不叫座、不叫价?原因就是品牌的附加值、品牌的认知度不够高。如果合资品牌的企业推出来的自主品牌不具备原来品牌本身带来的附加值的优势,对我们来说不见得是多大的威胁。这个主要看市场消费者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其次,也要看它推出来的东西是不是像合资品牌质量一样好,还具有自主品牌的低成本的优势,它都做到了,消费者是不是对它这个品牌认可?如果认可,成本又有自主品牌的优势,又有合资品牌很多质量控制的优势,对我们来说竞争是巨大的。但是我认为消费者很难会把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相提并论,此外我也不认为它的成本比我们还有优势,而且我们的产品也做的越来越接近合资品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我对他们推这些东西不是很乐观。因为最终消费者得买单,消费者凭什么对这种产品买单?政府可以为他们买单,觉得他们也出自主品牌了,好像也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做事了,但是消费者不这么看,我认为最终的市场还是好东西具有好的品牌附加值,又有成本控制能力,这才是核心的竞争力。

  我们现在所谓的竞争劣势就是品牌附加值不够,但是我不认为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附加值比我们好很多,可能会比我们好一点点,但是这一点点消费者要用多大的代价去购买,这就是它最终能不能和我们竞争的核心。

  大家认为是不是合资品牌推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就没戏了?第一,如果它叫自主品牌,就要求这个品牌是消费者此前没有认知,说不定还没有吉利的品牌有认知度;第二,它推这个品牌,凭什么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不外乎是成本、质量、价格。它成本凭什么比我们更有竞争力,质量凭什么比我们做得更好。它的品牌既然不是合资品牌,已经是一个另起炉灶的品牌,消费者为什么会花大价钱把这个东西买回家呢?如果这三方面都做不到,凭什么它成功我失败?

  企业扩张快慢不能简单从外表去判断

  新浪汽车:前期“两会”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强调有些汽车企业扩张太快了,您是否认同黄市长的说法?您怎么看待车企扩张的问题?

  赵福全:企业扩张太快还是太慢,不是简简单单从外表去判断的一件事情,如果企业本身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规划,也没有一个很明晰的品牌打造的规划,又没有产品的支撑,就是有钱去做,我认为可能扩张太快了。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有100万辆、200万辆、300万辆的目标,需要产能的支撑,同时也为支撑这些产能,做了所有系列产品的策划和开发,我认为就不能说扩张太快。因为中国毕竟已经是1800万辆的市场,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有理想、有梦想,而且更应该有实际的行动在巨大的市场中分一杯羹,哪个企业如果说还在原地踏步,可能就保守了,总体来说,企业应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如果你认为市场上有空间,有商机,企业又有战略发展的规划,同时制定了人财物配套的支撑措施,我认为谈不上扩张太快,也谈不上扩张太慢。

  过分的去议论产能过剩已经违背了市场经济

  新浪汽车:目前业界都在探讨中国汽车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您认为中国汽车业是否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赵福全:产能过不过剩要看实际投入多少,而这个真实的数据,我不认为大家能很准确的掌握。比如说企业在这儿建了一个厂,他说是20万产能,可能实际上只投了5万真正的设备,但是是占了20万产能的地,为后续的另外15万产能的增加做了储备。但是你说你是算20万产能还是5万产能?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第二,还要看市场到底有没有这么大的空间,如果市场真的有2500万辆的需求,现在只做到2000万辆,我认为反而是产能不足。另外一个角度,如果市场是2500万辆,我们做到3000万辆的产能,我个人认为这500万辆就不能算产能过剩,而属于产能的控制范围。

  所以,目前已经是市场经济了,各个企业都会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战略规模扩张或收缩,过分的讲产能过剩和不过剩还是计划经济下的一种主观意识在起作用。过分的还去议论这些东西,实际上已经违背了市场经济。当然如果有企业冒进,如果市场突然萎缩,可能就会受到市场的惩罚,那实际上是企业做战略规划不成功所付出的代价。

  有些自主品牌在提转型 他们没成功

  新浪汽车:现在都在探讨一个话题,就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吉利也在进行战略转型,您对这方面,特别是像自主品牌如何进行战略转型,谈谈您的看法。

  赵福全:大家现在都谈转型,说心里话有些自主品牌在提转型,他们没成功。我们的量不是最大的,但实际上这几年我们扎扎实实,而且至少大家都能够清晰的看得到吉利在进步,车越造越好,讲话越来越务实,战略越来越清晰。这就叫成功。

  新能源百花齐放存在着资源浪费的潜在风险

  新浪汽车:《新能源产业规划》已经上报到国务院,不日将公布,主要采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您对此怎么看?您觉得新能源车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主流?

  赵福全:首先我认为发展新能源势在必行,而且是大势所趋。作为企业来说,国家来推动这件事情,企业就应该密切关注产业的政策导向,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国家产业政策越清晰、越具体,对企业的指导意义就越大,否则就会出现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有它的好处,但也会存在着资源浪费的潜在风险。实际上什么技术都能够做到节能减排,但是有的效果大,有的效果小,效果大需要成本,需要产业培育。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还是很重要的。作为企业来说,一方面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因为这是一种方向,同时也要考虑到自己企业的能力,以及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什么时候新能源产业会成为规模呢?它没有具体量化的时间表,因为它是根据时间、技术的进步,有一个过程。比如说5%是产业规模还是10%呢?也可能是30%。如果要等到30%这一天的到来,可能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等3%、5%,可能短期就会到来。如果说100%叫规模,我认为永远形成不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编辑:路宁宁)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