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CA秘书长:将制定法规满足新能源车发展
新浪汽车讯 为构建全球汽车界领域、中国政府高层官员以及行业精英公开、权威和极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引导全球汽车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与世界汽车组织共同举办全球汽车界领袖盛会“OICA中国论坛”。 新浪汽车全程报道此次论坛,以下为OICA秘书长Yves van der Straaten讲话实录。
主持人:谢谢Yves van der Straaten的精彩演讲,接下来是我们今天上午最后一个的主题演讲。
Yves van der Straaten: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荣幸来到上海,也非常衷心的感谢中国汽协以及董扬先生给我盛情的邀请。谢谢你们和OICA的合作,OICA是我们行业的代表机构。OICA是一个法语的缩写。它的意思是世界汽车组织。他是各国国家的汽车行业协会的全球联合会,现在遍布全球有40个会员。因此的话OICA已经代表了全球最主要的汽车品牌。那么从产量来说,OICA的会员占了全球汽车产量的90%左右。我们的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要维护和促进汽车制造商、装配商、进口商,通过我们一些行业协会活动维护他们的利益,我们也主办一些国际性的论坛。很多会员都参加了OICA的论坛,来探讨互相感兴趣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和各个不同的国际性组织保持联系,比如说像联合国,后面会有介绍。另外我们也是作为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和渠道。除此之外,我们还会为我们的会员提供信息服务。
我们所展开的主要活动,对于不同的内容,我们有不同的委员会,有来自于国家汽车行业协会和制造商的专家组成。我们每年也会发布一些全球关于生产的数据,涵盖了轿车、卡车和客车,我们也按国别以及按照主要的制造厂来发布这些数据。通过仔细的核对,我们觉得OICA的统计数据是非常的可靠的,也经常被媒体引用。
在公共政策方面,我们定期发布研究报告,这里举一个例子,最近我们发表了,这两个小册子,这个册子也在我们的网站上可以看到。我们也搜集了汽车行业的在经济方面的一些数据,包括一些产出,经济效益情况,以及员工的数量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在车展方面,对年度的日历进行管理。我们确保在全球,在车展有比较好的布局。以避免车展出现简单的重复和拷贝。在此同时,我们还要考虑的不同的生产厂商的不同的展览的策略。另外我确实觉得,在整个的车展的日历管理上,上海的车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外,还有我们技术方面的一些事情,这也是OICA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在任何的技术问题,都在OICA作为一个向外部宣传的一个渠道。OICA也是全球汽车行业,在联合国唯一的代表的这样一种正式的机构。在世界上,任何的国家,要销售汽车的话,他必须先要满足一些在安全保障和环保方面的技术要求。那么在全球有各种不同的规定,所以,在国际的贸易上也面临很多的技术问题。正因为这样,几年以前,联合国设立了,国际法规的两个平台。那么它通过了UNECE,也就是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要意识到,非欧美的国家也是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UNECE。
这里我要谈两个主要的议定书,一个是58年的议定书,一个是98年的议定书,都是由汽车行业协调大会。这个WP29论坛由全球各国参与,比如说亚洲的日本、韩国,美洲的欧盟、澳大利亚、南非等等。除此之外也有非政府组织也参加了这个WP29论坛,WP29论坛在国际上有最终的发言权。
在1958年的协议书里,它是成为车辆系统和零部件的一个通用的国际规范。在1958年这样一个协定,它的一个最初的初中是促进国际贸易,现在,我们在安全和环保方面,又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这些所有的都是体现在UNECE的法律框架下边,也就是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这些为了是有哪些基本特点呢?首先是基于刑事的认证,也就是说政府要对某一些车辆的系统或者部件形式进行认证,确保它符合要求,根据它的原形进行试验,如果是符合要求的话就进行认证,认证完之后就可以进行销售。最重要的在UNECE的规定中,它的重要原则就是相互的认可,也就是说在一个国家获得的形式的认证,必须非常自动的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只要这个国家使用了这样一种规定。这个国际贸易方面就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关于这种规定的实用性,每一个国家都是有选择的自由权。他们签约了之后,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他可以选择这种规格或者是授权。换句话来说,这些签约国,可以说是接受这个规则,或者说是完全的替代他们本国的法规。
另外签约国签订了这样一个协议之后,作为这个国家,至少要认为这种认证是有效的,哪怕认证是在别的国家的认证,它也接受。1958年的这个协定书最初被认为是一个欧洲的协定,当时是这样的,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性的标准,现在已经完全的伸展住了西欧的地方,已经达到了俄罗斯、澳大利亚、非洲和新西兰。现在已经有49个缔约国,而且这个数字会不断的增加。
我们来看一下,有些国家不一定是1958年协定书的缔约国,但是仍然接受了这样的规定,已经是非常国际化了,但是有一些例外。比方说中国和印度不是1958年议定书的缔约国,但是从我的角度,中国和印度如果愿意加入的话,应该是没有任何障碍。另外像加拿大和美国也不是1958年的缔约国,但是他们有一个不同的认证系统要加入这样的缔约系统就比较麻烦。这四个国家,不是1958年的缔约国,但是他们也参与到58年议定书的很多活动。
另外一个协定书就是1998年的,就像前面讲的1958年的是一个国际的规定,但不是全球性的法规,但是它的要求和步骤和法规,在北美和欧盟的经济委员会之间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全球的新兴市场。在过去的十五年以来,全球做出了一些努力,来实现一些法律法规的协调化。但是我们也取得了一些进展。那么在全球有很多法律法规在合并,所以,要使得生产厂家能够生产汽车在全球任何地方都适用的,满足他们的法规是比较困难的。大概在九十年代中期,汽车行业是启动了,大西洋两岸的对话,同时WP29,也是成为了我们行业的独特的全球性分会,那么在1998年就签定了这样的一个协定书,在WP29的大力支持下,这样的目的就是要制定一个真正的全世界通用的世界性的法规。这样制定了GTR是要着重于过程,那么1998年议定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GTR的侯选标准的一个概述,这里面包括不同国家的现有的法规。它作为一个制定全球性法规的基础。要制定一个标准的话,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在这个方面和不同国家的做法,而不需要重新做一个发明。
第二方面,很有意思的一点,在法规里面,很有意思的是1958年的协定书,并不是正式的协定书,但是在我们1998年的协定书里面,把1998年的协定书自动的看成是候选人。另外这种GTR只要经过注册,就会自动的被WP29采纳。各国政府,在实施这个GTR的时候,它的决定是自由的,也就是说,即使生产厂家的产品是满足了GTR的要求,并不是确保你就能够符合全世界的要求,在这方面,作为不同的国家,你可以在全国进行自由选择,你是实施GTR,还是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本国法律法规的替代品。另外你也可以在GTR里面进行修改,进行国内的实施。另外一方面,GTR并不要求认证,所以利用GTR在不同的国家进行试验和验证,应该每个国家都要做。现在1998年有31个缔约国,很多年都是1958年议定书的缔约国。
为了确保,我们有两个协议能够同步很好的进行运行,那么和1958年的议定书不一样的是,它还有更多的会员国,包括美国、加拿大、中国、印度。这样的话就可以把所有的市场进行整合,就有很好的机会。就像前面所讲的,在1958年有一个互认的要求,作为供应商和生产商来说,只要我们的产品经过了一个规定的认证之后,就可以在全球不同的国家进行销售。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的安全带如果是经过R16的认证,在另外的41个国家就可以进行销售,不需要进一步的认证了。除此之外,在1998年的议定书,可以卖到更多的国家,但这只是理论,因为就像前面所讲的,GTR如果在每一个国家进行实施呢?并没有详细的规定,而且在认证方面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另外,它的实施日期,在GTR里边也不是非常有约束力的。比方说GTR作为一个必须的强制性的规定的时候,他没有在任何国家或者各个确定的时间段并不一定是非常全面认同的。
OICA和国际的立法方面,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代表了全球汽车行业,在WP29我们也进行了积极参与。另外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提出了很多的议案,我们在OICA也成立了不同的专家组来探讨技术可行性,行政的管理方案以及实施日期。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必须清楚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时间来验证我们的概念,最终才能在生产的过程中付诸实施。我们总体的做法就是希望这个立法能够以非常明智的方式设立,我们可以提建议,但是我们没有决策权。这是需要提醒的。
现在跟大家说一下WP29和OICA的不同结构,WP29下面有工作组,而在OICA也有工作组,每一个组都会隔一段时间见面。在OICA工作组的结构跟WP29的结构是一一对应的。
现在跟大家讲讲OICA和低碳框架,之前我讲到了我们会进行研究,然后对政策进行交流。我们一直强调我们需要使用一个整合化的或者是一体式的系统,这个系统要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我们认为,政策一定是要技术中立的,要关注于它的性能。而政策必须是可预测稳定的,还要给可能会受影响的人,给予充分的筹备时间。我们之前也看到了,很多演讲,演讲给我们介绍了行业的发展,我们希望每个技术,每个产品都有足够的时发展。有些产品,如果没有满足法规的话,就不能在市场上销售。所以,我们作为代表业界的组织,我们希望能够将业界的意见反应到政策中,以前都是用汽油、柴油的,现在又有了新的技术,我们需要更新我们的法规,根据新的技术制定新的法规。
最近,这个法规又进行了更改,以满足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包括这些汽车的冲撞测试,还有它们的其他的性能、法规、标准等等。我们希望法规能够反应市场上最新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希望法规能够与时俱进。我们不会推崇或者宣传某一种技术,我们保持技术中立性。我们也不会代表一个生产商,我们代表整个行业。我们有全球的专家网络,我们也希望能够在制定,新技术相关的低碳或者环保技术中,我们能够起到一个引领作用。谢谢大家!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