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行业>正文

跨国车企召回屡屡漏掉中国 违规成本低是主因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3月15日 07:16   北京商报   字号:

  2010年,我国车市以产销双超1800万辆蝉联全球第一,然而与 “世界第一”如影随行的不仅仅是汽车市场的异军突起,新车质量问题也与其销量“同步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召回已成为考问汽车企业诚信的一把标尺,只有经受住召回成本的考验,汽车企业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保证健康发展,而那些违规拒绝召回的汽车企业,未来不仅将遭受国内的重罚,同时生存也将更加艰难。

  召回规模创历史新高

  自2010年年初开始,丰田汽车率先在全球掀起了召回潮,全球召回近445万辆,车市一度被召回的阴影笼罩。不仅丰田受着召回的困扰,各大品牌今年也纷纷遭遇“召回”,几乎每周就有一次来自汽车厂家的召回公告。中国汽车召回网召回公报信息显示,2010年国内汽车召回事件共计95次,大大超越2009年的57次,2008年的47次。而相比2004年的10次,汽车召回数量几乎翻了10倍。

  跨入2011年,召回仍在继续。截至3月初,国内汽车召回次数已达到9起。涉及了上海通用广汽本田、丰田等。可见,随着我国汽车销量的大幅增加,召回数字也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一年中使用半年以内的新车投诉呈上升趋势,新买的车就频繁出问题,给越来越多的车主带来烦恼。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车人网、清华汽车工程研究院最近联合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显示,相比2009年,2010年综合类问题投诉上升明显,由 2009年的41.9%增长到61.62%。其原因为,在针对汽车产品质量问题的维修过程中,常引发服务问题,重点集中在服务态度差、维修效率低、更换配件久。

  此外,在车主的各种投诉中,涉及经销商服务方面的投诉纠纷也日益增多,这说明车主们在购买、维修和保养车辆时,日益关注服务的“软环境”。同时也表明,随着汽车销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及经销商开始出现服务方面的漏洞。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丰田“召回”事件正是召回大规模出现的一个转折点,而车企召回的影响也正在持续发酵。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汽车质量问题已成为汽车业首要解决的难题。

  国内汽车品质仍然堪忧

  去年中国车市强势增长,一举冲破1800万辆大关,惊人的成绩让业内对中国车市的表现充满期待。

  然而,相比年度销量的提升,并不意味着2010年中国汽车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上升。《2010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显示,与投入巨大资源的销售体系相比,厂家对服务体系,特别是维修服务体系的投入明显没有跟上。

  在华丽的销售数据背后,召回的数量也依然值得担忧。资料显示,2010年美国汽车销量不到1100万辆,共发生召回500次,去年我国的汽车召回次数虽然有所增加,但也不足百次。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国内汽车在技术和质量等方面和美国存在很大差距,但美国的汽车召回次数是中国的近5倍,这体现了车企对召回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汽车厂家对消费者负责任的不同程度。

  事实上,近年来由于国内的召回成本过低,已导致跨国品牌在全球召回中屡次“漏掉”中国,而更为震惊的是,在国内的召回中鲜见自主品牌汽车身影。自2004年国内开始施行《缺陷汽车召回管理规定》以来,自主品牌仅有7次召回历史,显然与合资品牌的召回数量相差甚远。

  业内普遍认为,汽车企业 “无视”召回的重要性,与我国的汽车召回制度不健全有关。根据2004年颁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在中国,即使车企发现有产品问题而违规不召回,最高只会被处罚3万元;而在美国将动辄背负上千万美元的巨额赔偿,假如问题重大,车企负责人也要给“说法”,去年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本人就前去美国接受议员质询。相比之下,在违规成本低廉的情况下,权衡昂贵的召回成本,在中国不召回成为众多车企在出现质量问题时的“明智” 选择。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汽车承载的是消费者的安全与信任,因此对于这样一种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极高的特殊消费品,质量问题关乎着消费者生命,如果上升到社会问题的层面上,可以说质量安全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对于高速增长的中国车市来说,产销全球第一是荣誉,在荣誉的背后更是责任。” 罗磊说。

  “三包”规定亟待出台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分会会长苏晖告诉记者,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任何一个厂家都不会放过这个增长的大好时机,但国内“召回”规定、法律方面的不足,导致一系列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做法屡屡出现,这很难与全球第一汽车大市场的地位相符。

  据了解,去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如果这一新规能顺利出台,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汽车召回制度、法律方面的不足。《条例》明确了汽车召回问题,加大了对车企的处罚力度,如“生产者故意隐瞒汽车产品缺陷,或生产者未按主管部门责令召回等多种行为,最高将被处以召回产品货值金额50%的罚款”,以车企召回5000辆单价10万元的汽车为例,车企如果有违规行为,可以被处以2.5亿元的罚款。

  与之前的召回规定相比,新版规定了该条例的适用范围,即在中国境内生产、进口、销售的汽车产品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也就是说,该条例将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外国企业纳入到监督管理范围内,与国内企业一视同仁。

  苏晖认为,2010年中国汽车全年销量为1806万辆,稳居全球第一。在中国汽车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旨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汽车“三包”规定却迟迟未出台。此前消息称,目前国内汽车生产企业都已收到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汽车“三包”规定征求意见稿。

  “由于2010年全国汽车销量达到新高,2011年下半年很有可能出现新车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投诉潮。汽车召回制度的完善与“三包”都将督促企业把内功练好。”苏晖认为,只有尽快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让那些重产品质量、讲诚信的企业,获得长久、稳健的发展。

  商报记者 蓝朝晖

  记者手记

  被妖魔化的汽车召回

  备受关注的汽车召回条例意见稿与今年“3·15”再次失约。有消息称,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新版《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出台的时间很可能是下半年。

  中国在2010年汽车产销实现了大跨步前进,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随之而来的汽车安全和质量问题也是摆在汽车企业和监管部门面前的头等大事。因此汽车企业的违规处罚中采取的严厉措施备受关注。

  事实上,召回并不可怕,但国内的消费者就是“太敏感”,而这种敏感性恰恰是国内疏松的监管环境和舆论压力造成的。一位汽车厂家曾经对记者坦言,不是不想召回,而是国内的召回对企业形象损失太大,即使是主动召回,也往往会被披上一层妖魔化的外衣。

  然而,企业的退却是令消费者更加不信任,恶性循环的结果让“召回”成为了企业的难点。

  因此,加强监督是必要的步骤,而企业除了把自己的内功练好外,主管部门更应加强对主动召回过程信息的披露,同时让企业主动在监督下尽快实现对“召回”的正确认识,让消费者踏踏实实使用质量过硬的产品。

  如今,被妖魔化的汽车“召回”已成为常态。新版《条例》以及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是否在“3·15”前后出台也许并不重要,关键是厂家能否重拾品质信条,别因为隐瞒汽车召回信息或者拒绝召回而因小失大。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吴雪林)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