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企业>正文

中国汽车“走出去”应提升至国家战略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3月09日 15:12   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

  ■本报记者  陈吉吉

  连续两年产销世界第一,让中国汽车工业已经牢牢地打上了汽车大国的印记,然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依然偏弱,出口量比重偏低,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依然亟待提升。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再次呼吁,制定中国汽车“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为打响“中国车”品牌营造产业政策环境。

  汽车大国的出口短板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但中国还不是汽车强国,这是业界公认的事实。尽管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量总体一直在不断增长,但出口量的比重偏低与我国汽车产销大国的地位仍然相差悬殊。

  2010年,我国汽车总销量1806万辆,但出口量仅有54.49万辆,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2.98%,这个比重在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处于最低水平。不仅无法企及欧洲、日韩等汽车出口大国的水平,也比不上作为国际车企出口基地的泰国、墨西哥等地,甚至与同为金砖四国的印度、巴西等国相比也有差距。

  与此同时,目前已经实现出口的部分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除了自身存在的原因诸如品牌溢价能力低、企业间互相压价、缺乏整体战略等,还受到当地的产业政策、贸易保护、技术壁垒等威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2010年1-11月,我国乘用车出口25.40万辆,创汇金额16.60亿美元;商用车出口25.68万辆,创汇金额45.75亿美元。由此可算出,乘用车单车平均出口价不足1万美元,仅大约6535美元,而商用车单车平均出口价大约为1.78万美元。与之相对应,进口车平均单价则达到3.78万美元。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厂商相比,我国汽车出口价格低廉,利润率过低。

  面对汽车产业发展的种种问题,王凤英建议制定中国汽车“走出去”国家战略,尽快修订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为产品品质好、经营质量高的自主品牌企业积极营造有利于国际化发展的配套环境,抓住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产业升级,在全球打响“中国车”品牌,实现中国汽车强国梦。

  汽车强国需要“国际化”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软硬件基础条件的逐步完善,无论是企业、行业还是政府与社会公众,对于中国汽车由大到强的愿望都越来越强烈。如今,单纯的国内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中国汽车发展的内在需求,国际化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这也是自主品牌实现真正“走出去”,在全球打响“中国车”品牌的必由之路。

  王凤英指出,中国要想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扩大出口和加强国际化发展是必须弥补的短板。在经历了初期发展阶段并已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后,加强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已成为摆在中国汽车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汽车强国的发展经验表明,要想在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首先必须拥有几个能够在全球叫得响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汽车品牌。目前,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我国汽车产业已具备了开始打造“中国车”品牌、向国际化发展大踏步迈进的基本前提。

  品牌的打造非一朝一夕之功,国家汽车整体品牌形象的打造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打响“中国车”品牌,除了自主品牌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品质水平,扎扎实实地进行品牌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国家从产业政策引导和配套环境建设方面,给予企业以方向上的指导和对应的鼓励支持。在议案中,王凤英指出,建议国家将中国汽车“走出去”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引起各方面对“中国车”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整合、协调相关资源,便于相关配套政策地制定实施。

  王凤英表示,“中国车”必须是高品质,品质提升是品牌提升的基本前提。建议国家在产品一致性保证能力、质量控制体系、车辆安全、环保、能耗、质量、服务以及品牌力等方面建立一套可量化的认证体系,形成强制标准,自主品牌企业必须在多个方面提升自身实力和产品品质,才能通过并获得“中国车”的称号。以此促进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全方面提升自主汽车企业综合素质和研发能力,保证“中国车”概念的品牌形象。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DOVE)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