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年初的“一车难求”之后,国内车市便开始走起了“心电图”,车市销量环比时涨时跌,“高开低走”是很多人事前所没有预料到的;而8月份显现的强劲反弹态势,“理性回归”便像遥控器般左右着车市的走向。
然而,在欢欣鼓舞之余,车市却又让人感到了阵阵凉意:年初定下高增长目标的部分自主品牌车企表现出明显的疲态,销量未达目标、库存压力大、销售网络动荡……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8月份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信息报告显示,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自6月以来呈现出了逐月下滑态势,在17家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中,包括比亚迪、上海汽车、华晨汽车在内的13家公司均未完成上半年销售目标,仅有4家勉强完成了年初既定任务。
对此,有业内人士预测,在产能虚高、库存增大的情况下,即便如今已进入到“金九银十”的汽车销售旺季,下半年自主品牌车企销售压力会不断增大,前景令人担忧。
目标虚高
下调引“多米诺骨牌”效应
随着近几个月来国内车市下滑、库存压力增大的情况出现,今年8月3日,比亚迪汽车正式宣布下调年销售目标,由原计划的80万辆调整至60万辆。紧跟其后,或公开或内部宣告,国内本土的整车制造商也纷纷下调了今年的销售目标,由此引发了自主品牌车市一轮“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也被业内看作是车企产能虚高和销售计划不够务实带来的“信号反馈”。
根据我国乘联会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自主车企的平均完成率仅有40%,其中力帆汽车以及长城汽车的上半年完成率分别仅为26.29%和30.45%;而完成率最高的是众泰,达到58.89%,一汽轿车、吉利、天津一汽、华晨、东风柳汽的上半年完成率也只在50%左右。由此,比亚迪汽车的下调目标行为,便成了业内更多自主车企下调产销任务的导火索。
“就个人而言,我非常希望自主品牌车企能够保持去年的高速增长势头,但目标过于激进,多少有些浮夸和不切实际。”惠州私家车协会负责人陆先生对记者表示,从目前的完成率来看,大部分自主车企此前制定的销售目标都有些高,重新确定全年的销售目标势在必行。
对此,比亚迪汽车惠州某销售公司负责人在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调整产销目标是公司基于目前的产销形势作出的决定,也是贯彻公司“品牌年”整体战略的一项举措,今后将集中精力进行品牌方面的建设,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方面进口豪华汽车‘井喷’,另一方面,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却在逐渐下降,国内汽车市场高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明显的‘冷热不均’。”惠州市汽车贸易协会市场研究方面的专家吴先生表示,今年前8个月,国内汽车进口累计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量,同比增长高达160%左右,而今年以来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份额却在逐月下降,从今年1月份的35.9%降到了8月份的27%,半年多时间里市场占有率降幅达25%。
另据有关业内人士分析,虽然目前大排量豪华车销量的不断增长是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相背离的,但由于国家对自主品牌倾斜政策力度还不够,同时加上合资品牌产品策略有不断下探的趋势,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状况堪忧。
群狼战术分销网点摇摆震荡
“一般在行业内,正常的库存比应该在1:1到1.5:1之间,即30天到45天的库存量是合理的。”惠州汽贸协会负责人欧先生表示,虽然今年乘用车销量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去年是车不够卖,今年是车卖不了。
据了解,目前部分主要自主品牌经销商的库存比,即实际库存与月销量的比值,一般都在“2:1”以上,有的经销商甚至出现了更高的状况,达到了3:1、甚至4:1。近日,在记者走访惠州汽车市场时,惠州有部分自主品牌汽车经销商表示,公司今年每月给经销商的任务高出了实际销售量的2倍左右,而且若是完不成任务,各种返利就没有了,日积月累就会把一些小的经销商给压垮。
此外,还有部分经销商表示,除了今年急功近利地扩大产能外,目前各自主品牌对于渠道终端的争夺十分激烈,在“广撒网”的条件下,一些新加入的经销商却并不稳定。以比亚迪汽车的经销网络为代表,目前,比亚迪在全国的经销商已超过1200家,对此,有业内人士将比亚迪汽车这种网点发展策略总结为“群狼战术”:多发展经销商,谁想干都可以干,靠大容量网络来拉动销量,然后通过竞争自然淘汰。
“一些自主品牌汽车销售网点的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到经销商利益,只是通过残酷竞争的方式让一些有能力的经销商活了下来,损害的是大多数经销商的利益。”惠州汽贸协会负责人欧先生表示,如今有一些自主品牌的经销商处在亏本卖车的状态。对此,有某自主品牌经销商对记者表示:“算上各种返利在内,卖一辆还要赔1000多元。”
“这就像是用鱼缸养鱼,必须得弄清楚养多少条鱼合适。”现主营某合资品牌的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曾考虑过做某自主品牌的经销商,但经过多方考量之后还是放弃了,主要原因就是区域内的经销商比较多,留给自己的利润空间太小,竞争过于激烈,而合资品牌的状况相对来说会好很多。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厂家在扩网时应事先考虑到现有经销商的能力,而不是一味追求网点数量的增加。
内外争食自主品牌“腹背受敌”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下滑,一是因为销量变低了,二是因为合资企业的销量和占有率进一步加大,挤压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惠州汽贸协会的专家吴先生说,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大多数国内合资汽车企业均实现了同比增长,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仅有少数几家实现同比增长。他表示,以国内销量最大的自主品牌奇瑞汽车为例,2008年之前的4年时间里,奇瑞以平均每年约10万辆的速度在增长,而在此之后的一两年时间却出现了同比负增长。
“在全球汽车市场都出现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表现令人惊喜。”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惠州销售店市场部的负责人表示,与其他一些跨国车企一样,在今年全球车市遇冷的大环境下,中国车市的良好表现让他们纷纷加大了对华产品的供应和销售,今年前8月,奔驰汽车在中国地区销量较去年同比保持了增长态势。
据了解,今年以来,不少合资品牌不断下探汽车销售价格,甚至推出了6万元左右的轿车。在今年国内的各大车展上,跨国车企卖力的演出成了车展的一大亮点,不仅展台被布置得光彩夺目,一些依据品牌下探策略推出的车型更是赚足了人气和眼球。此外,不少国外品牌还大打“高性价比”牌,许多品牌车型推出了多款车现场打折销售,并送出了多种礼品。与此相反,相对于跨国车企把中国车市作为“肥肉”来看,参加车展的众国内车企却对当前的车市普遍持谨慎保守态度。
“小排量车卖得不好,也是自主品牌车企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惠州私家车协会的老司机张师傅对记者说。据了解,受困于小排量车销量的下滑,2007到2008年,奇瑞、吉利以及比亚迪汽车虽先后向中高端车市场进军,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都不怎么成功;同时在海外出口方面,受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自主品牌车企这一两年的出口量也出现了一定下滑。
“由于自主品牌车出口量占到总出口量的70%到80%,出口市场低迷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所造成的压力很大。”奇瑞汽车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曾就此表示,过去几年奇瑞的出口量都是成倍增长的,而今年只能勉强保持稳定。
据统计,目前自主品牌已逐渐在SUV、MPV等市场失去了主导地位,仅有微型客车和A00级轿车市场的占有率大于50%。然而,根据国家乘联会的统计显示,自主品牌轿车在1.0L以下小排量车的市场占有率也在日益下滑,1.0L以下的小排量轿车正由2008年市场占有率的7.7%降至2009年的7.3%,而今年1到8月又降为6.8%。
务实规划苦练内功自救
“车企应该认识到,在政策效应刺激下的车市不可能一直保持非常态的迅猛发展,应理性看待去年的火爆态势,务实对待目标销量。”惠州汽车贸易协会的专家吴先生表示,近期一些自主品牌自动下调2010年目标销量,完全印证了此前多数业内人士对目标销量的质疑。
为了挽回颓势,一些自主品牌车企于近期纷纷发起了多种策略以刺激销量,首当其冲的就是投放新车,据记者调查了解,仅今年8月份,在惠州市场上新上市的车型就多达10余款,部分经销商甚至认为,只要有新车,就不怕完不成今年的销售任务。
“目前自主车企仅靠出新车、降价促销等方式是无法真正改变销量下滑的状况的。”近日,惠州某合资品牌汽车经销商对记者表示,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消费信心不足是会相互传染的,如果自主品牌车企不能在品牌和技术上下功夫,未来恐继续令人担忧。
近期,某汽车网做了一项有关自主品牌目标完成率整体偏低原因探究的调查,其间累计共有1100多位业内人士参与了调查投票,数据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国内自主车企的生存境况。
据投票结果显示,投票比例高达46%的业内人士认为,“目标虚高”是造成当前自主车企目标完成率相对于合资企业而言较低的根本因素;其次,“竞争激化”和“车市增速放缓”这两项分别被18%和17%的业内人士认为是主要因素。此外,还有11%的业内人士表示,企业经营策略上的失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目标完成率的高低,而作为2009年自主车企大肆放量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力———国家刺激政策的淡出,则并未被业界视为是一大主因,投票比例仅为4%。
为此,多数业内专家建议,由于长期以来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起步晚、技术积累不足,缺少品牌优势和核心技术,因而在市场和竞争环境不断激化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就相对处于了劣势,但我们应该抓住当下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产业转移、产品升级、自主创新、开拓新兴市场等方式,苦练内功,以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