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等近日发布的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显示,行业景气度继续上升,第四季度为102.0(2001年=100),比第三季度的99.6上升2.4个点,比第二季度的96.9上升5.1个点。第四季度汽车行业出现了新一轮产销两旺景象,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大幅增加,亏损企业面和亏损额明显减小,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出现回暖迹象,表明汽车行业进入上行通道。
“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报告的第四季度预警指数为116.7,与上季度相比上升26.7个点,已连续三个季度处于强势回升态势。根据预警指数各区间划分,汽车行业预警指数第四季度处于“绿灯区”与“黄灯区”的临界线上,预警指数已接近历史高点,表明汽车行业景气状况出现偏热迹象,汽车业产量增长过猛、企业库存开始过剩和产成品资金占用上升等过热的苗头已经显现。
与此同时,第四季度中国汽车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7.0,与第三季度相比下降了0.5个点。企业家信心指数调查显示,整车企业负责人对新年第一季度排产态度:大幅增产的有33.3%、略有增加的11.1%、保持稳定的33.3%、减少产量的22.2%。说明企业家对2010年初汽车市场虽持有较强信心,但乐观程度已有所下降。
对上述偏热迹象的警示,笔者研究的40多家乘用车企业今年预期销售目标,可以佐证。这40多家企业去年销量1026.65万辆,占所有乘用车1033.13万辆的99.37%。今年他们的预期销售目标,大概在1348万辆,同比增长31.3%。但不同所有制类型和不同品牌的汽车生产企业,其增长率差异十分悬殊:纯中资(国有和民营)企业、自主品牌企业最高,为55.24%;中外合资企业、国内生产的外资品牌企业,相对说算低的,为18.6%。纯中资企业、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增速还高过“疯长”的去年,倒是多数中外合资汽车企业的增速较为谨慎。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出现了新一轮汽车投资冲动,不少企业的新一轮产能扩张,正大张旗鼓地进行着。国家工信部和发改委于日前分别开展调研,摸查新一轮汽车产能扩张,并非没有道理。
汽车业景气偏热,还反映在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的电池等项目上。不仅汽车业在搞,汽车业外的,央企大集团,私营小企业也在搞。全国2000多家企业要生产电动汽车用电池,尽管政府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但市场推广难度很大。新能源车只在很有限的地区示范运行,整车都难于销售出去。试想,那么多汽车电池企业的市场究竟在哪里?
岁末年初,在新一年1.6L及其以下乘用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不明朗时,个别厂家曾经许诺,如果5%的优惠取消,企业将承担;优惠政策明朗后,还许诺,减少的2.5%优惠由企业负担。这同市场井喷的2003年底有企业豪言,如果新一年降价将补足差价的承诺,何其相似乃尔。新年伊始,市场促销明显加剧,降价大幅增加。除了竞争激化因素外,市场现象警示:今年汽车市场不会延续去年的“疯长”。
特约撰稿 张伯顺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