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世博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世博会的召开,无疑将拉动上海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全面加速发展,这个大背景不仅将有力地带动汽车产业迈上新台阶,也给该地区超速发展的汽车消费市场“火上浇油”,带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汽车消费呈爆发增长
上海周边地区通常是指以上海为中心辐射的沪、苏、浙长三角地区,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苏浙沪生产总值相加达71794亿元,占全国的21.4%。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已连续十几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随着世博经济的幅射,2009年上海周边地区GDP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如果把其看成一个经济体,去年GDP总量排在全球第11位。
近几年来,上海周边地区汽车消费增长趋势明显,轿车整车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各大经济区中,稳居第一位。民用汽车特别是私家车的发展迅速,私人买车热情持续释放,私人汽车比例平均已达民用汽车的六成以上。
从需求总量上看,上海周边地区家庭轿车消费潜力远未释放完毕。即使按现有经济水平估计,上海周边地区各城市汽车需求潜量应该在200万辆以上,今后几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和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上海周边地区市场可能会出现持续爆发式增长。由于私人轿车需求的爆发性增长,汽车产销量迅速扩张,明显起到了带动该地区GDP增长的支柱产业的作用。
从需求结构来看,上海受到政策因素影响,整体市场需求不旺,市场需求结构以高端为主,中低端市场潜力得不到应有的释放;而苏浙两地私营经济发达,中产阶级人口较密集,加上聚集其间的国内外投资企业众多,所以苏浙地区对高、中、低端市场的需求都很旺盛。
从需求增长速度来看,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正向10万元级别推进,而上海周边地区已在向20万元级别升级,汽车消费总体增长远远高于全国市场的增幅,这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密切关系,由于有需求支撑,这个速度是可持续的。
从更新需求来看,买车除了首次购买外,还包括更新和增购,就是买新替旧和买第二辆车。目前上海周边地区更新和增购的比例约占总购买人数的20%-25%,对汽车需求的稳定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还将不断有新的家庭具备轿车消费能力,消费主体成排浪式地扩张。
世博机遇“火上浇油”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无疑将拉动上海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也给该地区超速发展的汽车消费市场“火上浇油”,带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今年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所引发的“会展经济”将给上海及周边地区带来滚滚商流及黄金效益。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举行半年,时间长、涉及面大、商机无穷。据专家预测,巨大的商机将拉动上海及周边地区经济全面提升,人流、车流、资金流,样样拉动着汽车业的发展。由此带来的购车热将使个人汽车消费攀上高峰,更多的上海及周边地区消费者将圆上期盼已久的“轿车梦”。
为办成一个“绿色世博”,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使用环保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无疑将加快上海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进度。上海将抓住世博会的契机,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投放力度,使公共服务领域的新能源汽车迈上新台阶。
作为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上海目前的新能源公交车已进入商业化运营的包括超级电容车、燃料电池客车、(电池+电容)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在内的公交线路30多条,使用天然气的公交车有80辆左右,从数量和类型上来说都处于全国前列。而世博会更是提出了“园区零排放,周围低排放”的目标。上海市目前已与科技部展开合作,届时上海将有超过1000辆的新能源汽车为上海世博会服务,其中约300辆车为超级电容车、纯电动车,200辆为燃料电池车,它们将在园区内服务,实现零碳排放;其余500辆车为包括混合动力车在内的低碳排放车,将在园区周边服务。世博会后,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可直接加盟公交路线。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已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目标。今年上汽的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将投放市场,实现综合节油率20%左右;同时要确保世博会新能源汽车任务顺利完成,向世博会的运营提供近千辆新能源车;2012年,节油50%以上的荣威550插电式强混轿车将上市;同年上汽的自主品牌纯电动轿车也要推向市场,真正实现零排放。与此同时,上汽将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汽车社会的战略选择
上海周边地区私人汽车普及率高是政府对私人轿车消费采取了宽松的政策,基于自由发展的管理方式。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国际性大都市,由于政策的限制,汽车普及率在国内大城市中却是最低的,如私人汽车比例只有54.53%,常住人口居民每百户拥有私人汽车数仅有9.04%,远低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上海私车牌照成本太高,显示政策约束抑制了轿车消费潜力的释放,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形成巨大落差。
另一方面,上海及周边地区“每辆汽车平均拥有市区道路面积”近几年均呈负增长,说明城市的道路建设跟不上,交通状况堪忧,亟待改善。让我们来看看这样的情景——高峰时段上海市区道路上,接龙似的车辆缓缓地开开停停;宽阔的大马路,一时竟成缓慢移动的停车场……这样的情景,在南京、杭州等周边城市也存在。阔别经年的出行难,又不经意地回到了市民生活中。
这里就延伸出来一个汽车制造业本身解决不了的话题:最近一些年来,上海及周边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区,造成了汽车消费所需的道路与空间严重短缺。事实上,把基础设施投资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不仅不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且还会对汽车消费、也就是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替代效应。因为基础设施投资在中心城区的集中会导致人口在中心城区的集中,进而导致房价的上升、交通的拥挤,受上述因素影响,人们购买汽车的支出会被上涨的房价所吸走,人们购买汽车的效用则会被拥挤的交通所抵消,其后果是给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今天的上海及周边地区,甚至中国数量众多的其他发达地区,其实都面临着一个战略性的选择:是把有限的资金和公共基础设施集中于狭小的中心城区,导致未来城市发展的窒息?还是把这些资金与公共基础设施向中心城区以外更加广阔的空间进行战略转移,为汽车社会的到来和城市化的发展创造强大的物质基础?这看来是一个与汽车业发展看似无关、实质紧密相关的话题了。 李永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