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展电动车产业应警惕“泡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9日 09:20  环球企业家杂志

  被寄予厚望的电动车行业正在形成的泡沫值得担忧

  即便没有哥本哈根的教育,一些决策者和投资者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所有中国能有机会赶超发达国家的行业中,电动车行业看起来最具备远大前程——中国成为第一汽车消费大国和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大势都已是板上钉钉。但正因此,围绕电动车产业正在形成的泡沫才值得担忧。

  一如任何产业的泡沫,中国电动车行业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消费者接受与否、政府提供多大额度的补贴,而是充斥着太多几乎在一夜间冒出的解决方案——从半电动的油电混合动力到全电动汽车,有的厂商甚至不但宣称可以在技术上超日赶美,更将迅速进入标志性的美国汽车市场。高企的油价更容易让人们相信,交通能源应当来自电网而非中东的油井。

  但电动车开发者们眼下面临的挑战,与1990年代初在美国夭折的那场电动车革命并无多大不同。电动车在技术上的最大挑战仍是电池——尽管锂电池等电池技术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在近些年已取得进展。自爱迪生告诉现代汽车工业的奠基者亨利·福特他可以在一年内为福特汽车装上电池以来,开发为汽车提供动力的“完美电池”就成了全球汽车业的圣杯,但多年下来,成果寥寥。科技至上主义者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现实:以动力的单位成本计,汽油仍比其它动力更划算。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动车在生产和销售上的高成本。加之充电基础设施的空白,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眼下所宣传的各种电动车解决方案都显得过于昂贵。即便是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关键推动者丰田汽车,对其将在两年后上市的下一代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初步销售目标也只有每年几万辆。

  怪圈由此形成:电动车的成本只有降到普通消费者接受的程度,才会普及;而只有很多消费者来买,电动车的成本才有可能降下来。几乎无一例外,电动车业者们都在呼吁由政府出面来打破这个僵局:出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购车者予以高额补贴。

  而各国政府似乎有足够的动力来推动这项“政治正确”的产业: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公认的主旋律——即便对中国这样发电主要靠煤的国家来说,电动车对环境的改善可能并没有多大帮助。除此之外,电动车如果真如预言般成为庞大产业,政府的支持也能让“本土英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先机。

  真正的问题在于,在一个过度竞争的市场(经过政府多年的整饬和重组推动,中国汽车业现在仍有60多个品牌),来自政府的大规模刺激信号只会导致整个行业的一哄而上,加剧中国汽车业散乱差的状况。而电动车技术取得关键突破,需要的正是资本和人力的大规模集中而非分散。

  不幸的是,电动车在资本市场的泡沫已经“滋滋”作响。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股神”巴菲特对中国后晋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投资案。在喊出雄心勃勃的电动车计划后,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上市计划一再食言(详见本刊今年10月20日封面文章《巴菲特的错误赌注?》),但这仍不妨碍其股价在一年内飙升逾7倍——与此爆棚乐观景象可资比较的,似乎只有本世纪初那场盛大的互联网泡沫(以及其衍生的3G投资泡沫)。

  但与过去私人资本追逐形成的产业泡沫不同,这一次的电动车泡沫需要政府的接棒。企业去押注一项尚未证明一定能赢得消费者的技术,对概念的追捧即可让逐利资本赚得盆满钵满,现实的商业风险却由纳税人埋单,无论如何也不是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杨福)

(编辑:肖洋洋)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