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金融危机改写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分布格局。10月20日,中国汽车年产销量突破1000万辆,在成为一个汽车市场“大国”之后,未来中国汽车企业在缔造汽车制造强国之路上又将怎样前行?10月27日,“新浪·2009中国汽车发展论坛”盛大开幕,该论坛以“世界汽车变局下的中国机会”为年度主题,汇聚最权威的政商学界专家,以及国内汽车集团领袖和汽车企业高层,共同探寻世界汽车变局下的中国机会。新浪汽车第一时间发来实录报道,以下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顾翔华先生在论坛间隙接受媒体采访的实录。
问:刚才姚总和您都提到了,这些年汽车出口一直是我们国家的短板。您认为在这方面企业应该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顾翔华:关于汽车出口问题,我认为前两年增长速度比较快,大概明年要翻一番左右。
过去中国汽车几乎没有什么出口,2001年开始出口比较多。很多汽车企业对出口都下了很大功夫。中国汽车最终是要往外走,要走向世界的,因为要成为一个汽车强国,品牌一定要在世界上站得稳。
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对出口还是处在一种探索过程中,一面出口一面在探索。今年我们碰到了经济危机,出口是负增长,减少比较多。固然有外部市场萎缩的原因,本来市场出口很好,但是(今年)萎缩了。我想除了金融危机的原因,汽车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我们的汽车品牌,在国际上还没有站住脚。另外我们国际化经营的理念和经验,不如汽车业跨国公司一步步深入来做,他们首先了解市场,做定位做研究,把战略规划做好,一步步做进去。我们有的时候有点一哄而上的感觉,大家以为市场好了都去,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质量问题、服务问题、配件问题,对其他国家政策的理解问题。这样带来了市场中的一些问题。我们自身有很多问题。
如果问这个市场今后会不会打开?要采取一些什么方式?首先,我们要总结经验。前几年我们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品牌战略、售后服务、寻找的外国伙伴、对国外市场的研究等等都要很好的总结经验,回头再来练内功,把自己练习好。
另外,现在有些企业也在改变一些经营方式,比如过去是一些纯产品出口的,现在纯产品出口赚不到钱,就开始转变为本地化生产。当然,最简单的是纯产品出口,纯产品出口不是一种长远的出口战略,跨国公司来中国都是在本地建厂生产,走本地策略。中国企业也要这样,单纯的产品出口是有问题的。
问:请问,今年出台相关细则有没有按预定的时间表来出政策?有人说以旧换新政策的力度不够,您怎么看待?
顾翔华:政策出台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是代表政府的。政策出台是政府的事,当时有一个时间表,什么时间在几月份要出台什么政策,基本上政府都在按照这个时间表在做。最早出台的是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等政策。汽车下乡过程中碰到了一些具体操作上的问题,因为过去没有做过这些事情,没有什么经验,媒体各方面都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后来做了一些调整,这个调整还是很及时的。
按照过去政策出台的速度来讲,我认为现在已经算很快的了。
问:关于汽车出口的问题还要请教一下您,因为您去年对俄罗斯市场做了很多的研究,那么我国汽车企业也很关心下一步我们在开拓俄罗斯市场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您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国内汽车企业要抓住哪些重点来开拓俄罗斯市场,因为俄罗斯市场现在在政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阻力,请您谈谈您的建议。
顾翔华:我们的汽车从2004年开始的出口俄罗斯市场,当年大概有200多辆车卖到俄罗斯,第二年就增加到7、8千辆车,第三年就变成了将近3万辆车,最多的时候达到过5、6万辆车,这还不是很完全的统计。这个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
在俄罗斯的汽车生产厂家有几十家之多,中国的汽车品牌就有几十家之多,中国做出口生意的出口商那就更多了,规模都很小。我个人认为,当时俄罗斯是最早帮助中国建立一汽的人,这些年我们和他们的贸易关系比较疏远,在他们的概念里,他们认为是他们在帮助中国做汽车,突然2004年有了一次机会看到了中国的汽车。据我所知,是国内有些人在那里开会,看到俄罗斯市场的车不是很好,就介绍我们的汽车过去。他们等于是突然一下看到中国的车,我认为他们感觉到中国的车很好,很便宜。很好,主要是看中国车的外形,中国车外形比较时尚;另外,价格上来看,和欧美的车相比价格差很多,甚至比俄罗斯本土产的拉达这样的车价格还要便宜。所以,俄罗斯当时做汽车经销的人也纷纷到中国来寻找伙伴,包括商用车,他们觉得中间有很多的利润可以赚,卖到俄罗斯可以卖很高的价钱。当时国内的汽车厂家觉得大家都去了,俄罗斯又有市场,就去了很多。
但是去多了以后又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说配件跟不上。有时候,比如说进口了10台车,只能把1台、2台车停用,把配件拆下来,因为配件供应不上。后续的运输没有解决,车的品种多了起来,内部对接管理上,车坏了要从国内调拨,这都存在一些问题。
举个例子,比如说发动机,国内汽车厂家一下子把车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到边界卖给俄罗斯经销商,再卖到俄罗斯市场。车的发动机坏了,他们找俄罗斯经销商,俄罗斯经销商找中国经销商,中国的经销商找中国的厂家,厂家会认为我已经把车卖给你了,但是厂家觉得已经把车卖给你了,不像在国内那么重视,所以一台车可能要半年都解决不了维修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
另外我们到了俄罗斯以后,发现经销商很小没有实力,没有资金,但是我们的汽车厂家也不知道俄罗斯的政策,市场的情况,俄语也不通,因为俄罗斯使用英语也很少,那么不了解这些东西,只能依靠俄罗斯经销商。俄罗斯经销商本身又是没有实力的经销商,合作以后合作不下去了,就要换经销商(合作伙伴),这样就带来了认证的问题,汽车过去要认证,这样要花很多的时间,很多的钱,花了这么多的钱和时间以后,我们又把认证的认证本放在俄罗斯经销商的手上,如果要换经销商需要认证,这又要花很多的钱和时间。类似的问题很多。
问:那么您觉得这些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解决?
顾翔华:俄罗斯当时也遇到了一些新车充当旧车卖的问题,因为新车需要认证,旧车不需要认证,这样引起了俄罗斯国内的一些反映,俄罗斯管理部门就提出了中国汽车有这样那样的标准,所以他们提出了从严的标准,所以我们就说俄罗斯政策多变。这是两方面的问题,我们自身也要找自身的问题。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从俄罗斯退出了。现在如果要再做俄罗斯市场,还需要总结一下当初为什么会跑出来,不能说就是因为俄罗斯标准高了,标准高了为什么跨国公司和其他国家的企业还可以在里面做呢?
现在不是说俄罗斯市场永久性做不进去了,因为当时我做的时候就了解到韩国十几年以前的情况和我们现在一样,他们过去也退出来了,但是他们重新总结经验,再进去做得很好,所以自己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另外要好好的研究,先期要研究,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的企业最大的毛病是不深入研究市场,包括他们的市场结构、网络分布等等都需要研究。我们缺乏这种研究,盲目的先进去了,先找一家经销商抢时间先进去了,但是现在就不行了。所以,要把俄罗斯的问题做全面分析和研究,调整自己的策略,如何获得市场的信任,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获得信任,比如说技术投资、资本投资、本地化生产等等。其实我们的车肯定是有优势的,所以当时俄罗斯人很喜欢中国车,因为我们的车性价比很有优势,也很时尚。但是说句老实话,我们的国际化经营缺乏经验。
问:刚才您提到了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有关于汽车出口的政策支持。在天津汽车论坛上张骥部长也谈到了关于汽车出口的政策支持会在今年出台,您觉得在政策上会有哪些方面的支持?
顾翔华:原来商务部也提到了要搞出口基地,围绕出口基地有一些支持政策。我认为出口基地也是增强我们自己的实力。后来因为像俄罗斯的这种问题,很多反映我们出口资质有问题,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出口,有的没有把好关,比如说生产厂家说不是生产厂家的问题,是经销商没有把握好,所以商务部搞了一次出口资质的政策。后来又说,商用车以后出口是不是要经过生产厂家允许,但是这个没有落实。后来因为支持原来出口退税,退税率降低了一些,后来又回去了。
目前没有什么新的政策。这个东西不是说你有过多的政策就可以,目前我们企业经过自己的努力,再和国际市场价格等方面,比如说我们自己有困难或者能力现在达不到,通过什么办法支持一下这种条件比较好的企业,这种方面是可以在政策下想一想的。但是我认为出口关键还是在企业自身。
问:谈到政策,刚才姚总也说了,希望继续延续支持汽车消费政策,这也是很多媒体都很关心的,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对于我们正在实施的这个政策能否延续?
顾翔华:对于能否延续国家也没有明确的表示,但是舆论包括汽车行业业内都希望延续。从稳定来看,振兴规划的这种效果,对经济危机的应对作用等角度来讲,我认为国家也比较重视稳定的问题,比如说货币政策一直在讲不要变等等。
目前为止,国家没有什么明确的表示,但是我也不好说会不会延续。业内大家都希望它延续,有这种可能性吧,现在不好说,因为确实没有什么消息。
原来说的1.6升这个事会到年底,12月31号明确的,其他政策也没有什么明确的。
问:现在汽车国际化的速度是不是过快?您怎么看很多企业并购重组现象?这其中存在什么问题?
顾翔华:出口也是国际化的一部分,这和刚才那个问题差不多。我本人认为国际化要看企业本身的实力,要看你有没有能力收购人家,并购人家,或者和人家合作。为什么说很多年以前,像日本很多企业不愿意到中国来,因为它觉得没有这种实力,并购也是这样。前一段时间,因为有金融危机,有的人提出是否要抓住机遇去抄底,现在来看要比那一阵子平静多了,那个时候很浮躁,大家都在想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要看你的实力,不管你的资金实力还是技术实力,你要和人家合作,或者是搞国际化经营一定要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要有把这两个存量合并以后很好的规划,很好的发挥作用才行,而不是头脑发热就去合并。如果你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非但不会带来效果,可能还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问:您觉得国际上有没有这样成功的案例可以供我们参考?比如刚才您也提到韩国,他们可能也有一些兼并重组的案例。
顾翔华:很多人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不是这样看的。我到现在也不认为兼并重组就是成功的,兼并就是好的,兼并就是一个方向,这都是要看自己的。任何一个企业一定要把自己研究透,把市场研究透才能做动作,不是说大家都兼并,我也要兼并。世界上兼并失败的例子很多,兼并成功的例子也很多,所以不是说非要兼并。如果你自己可以发展得很好,不一定要去兼并。有兼并做得很好,也有兼并做得不好,也有兼并过了两年又回去,重新和别人兼并的,所以这个不能这样说。像通用大不大,大也可以照样不好。
声明:新浪汽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