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上下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十月金秋,中国汽车工业也将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今年的第1000万辆汽车即将下线。
60年前,在开国大典上,受阅部队开的是缴获的美式吉普,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坐的是万国杂牌汽车。经过无数战乱的中国,当时是满目疮痍、百业凋零。由于旧中国的工业基础极为落后,工业部门残缺不全,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汽车完全依赖进口。
1949年10月,中央重工业部成立,开始了建设新中国汽车工业的筹备工作。1953年7月15日,列入国民经济“一五”计划建设项目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线,从此结束了中国人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记者 孙红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已有百多年历史,目前称雄车坛的几大集团多半都是百年老店。而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尚不到60年,就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速成长之路,从零产量到1000万辆,这不能不说是世界汽车工业史上的奇迹。
回顾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历程,工业基础的完善和政策的有力推动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两大因素。
完善的工业体系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60年来,新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独立的、比较完整的、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为独立自主地发展汽车工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1949年全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不到世界钢产量的千分之一。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8年与1949年相比,我国钢产量增长了3169倍,国内几大钢铁生产企业的一半产量是供应汽车制造厂使用的,产品品种遍及钢板、优质钢、型钢、带钢、钢管、金属制品等。自2002年起,宝钢、鞍钢、首钢、武钢、邯钢等国内钢铁巨头相继进军车用钢板市场。国产汽车用钢材的大范围应用,提升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竞争力,也加快了合资汽车产品国产化的速度,减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再比如,中国橡胶工业建国后得到长足发展,橡胶消费量连续两年稳居世界第一。轮胎作为橡胶消费的主要产品,2003年中国自行车胎和摩托车胎产量居世界第一,汽车用子午胎年递增都在30%以上。到1997年底,我国已能生产工程车轮、重型和轻型货车、轿车、农业车辆等全系车用轮胎。
在与汽车制造业密不可分的机械、装备制造业,我国机械制造业工业增加值2007年为18000亿元,数控机床产量是1978年的210多倍。机械产品国内市场自给率在改革开放之初不到60%,2008年超过80%。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为中国汽车工业进行自主品牌开发、自主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汽车产品是机械工业与电子、计算机工业的结合体,2008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1.49万亿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电子工业在CPU等芯片研发、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开发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汽车信息化水平,汽车企业广泛采用CAD、CAM等技术用于汽车设计、制造和开发。
系列的产业政策促进汽车工业快速上规模、上水平
从建国伊始,汽车就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项目。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汽车工业已经被明确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此,国家从宏观趋势把握,到微观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保证了中国汽车工业走上一条稳健、高速增长的发展道路。
首先,在政策导向上始终坚持发展自主创新的中国汽车工业。
在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长春一汽的建设中,尽管这个项目是由原苏联援建的,并且当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但一汽还是大量采用了自制件,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对外开放的新时期。随着大批外国轿车品牌汽车进入合资公司生产,市场的迅速扩张与核心技术的缺失之间的矛盾凸现。为此,国家于1994年制定的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的第十四条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并支持汽车工业企业建立自己的产品开发和科研机构,通过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形成独立的产品开发能力。”在2004年国家颁布的第二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的第二十七条,再一次明确提出,“国家支持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建立产品研发机构,形成产品创新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奇瑞、吉利、长城等为代表的民族自主品牌实力突起,带动了华夏大地掀起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热潮。在中国汽车业的“三巨头”中,一汽早在2007年就宣布计划再投入130亿元打造自主品牌;到2015年,一汽将建设四个轿车平台,开发出50款自主品牌轿车车型。上汽的自主品牌整车建设也已经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规划步骤:一期开发生产经济型、中级和中高级系列轿车及变型车;二期主要生产中级及中低级轿车系列及其变型车产品;三期重点发展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今年7月,东风集团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风神S30也已正式上市,成为东风进一步打造自主品牌的新起点。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前8个月,中国汽车在销量攀上世界第一位置的同时,自主品牌的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40%,自主品牌的商用车继续占据市场绝对领导地位。
其次,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确保未来实现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主动领导地位。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工业界就流传着汽车已是夕阳产业的说法。上世纪90年代,通用、丰田都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但产业化进程的艰难阻碍了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的步伐。
正是敏锐地看到未来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汽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会,从2002年初开始,国家科技部正式启动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这一项目的启动,使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上与世界汽车巨头站在了同一个平台上。
为了集中资源开展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规范管理,2007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2008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全面负责汽车行业的管理职能,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2009年7月1日起,工信部颁布施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生产纳入有序管理之中。
通过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开展,以及近期出台的“十城千辆”鼓励政策,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客车的制造和产业示范化基地;相当一批自主品牌车企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
从2008年底发生的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首先打击的就是全球的汽车产业。令世界惊喜的是,中国的汽车市场不但没有萎缩,还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植汽车产业政策的激励下,在2009年上半年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市场。从年初开始,国务院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总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1.6升车购税减半征收、汽车下乡、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汽车以旧换新等系列政策,激发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热情,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中国汽车市场成为全球最耀眼的亮点。
60年,中国汽车工业完成了一个从“0”到“1”飞跃;一个轮回过去,又站到了追赶世界、再次腾飞的新起点。在下一个60年中,中国汽车的自主开发仍是任重道远,仍需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