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观察:自主品牌汽车能走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7日 09:51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南焱/北京报道

  就在华晨汽车高层辟谣被收购的时候,仰融却在美国抛出一个令国内汽车业汗颜的造车计划。与此同时,国内的市场也向世界抛出了一个诱人的“蛋糕”,今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将达到1200万台。中国无疑已经成为引领世界汽车发展的引擎。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汽车公司,都在为争夺中国1200万台的“蛋糕”而战,首先跨国巨头频频出招,大众、通用2015年产量在中国要分别达到200万台,丰田、日产、现代2015年要分别达到100万台。与他们相比,自主品牌却显得十分可怜。截至2008年,各家产量30万台都未能突破,前方的路十分艰辛。

  1200万台的市场规模,跨国公司占到了70%的份额,剩下的就是自主品牌的争夺,按照《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未来两年中国的自主品牌要从14家减少到10家。但专家的言论更加残酷,未来的自主品牌最多2家,规模须在200万台以上,否则难以生存。

  奇瑞已经拿到“尚方宝剑”——《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已经明确将其纳入可以整合别人的“四小”行列,尽管从诞生之始,就是政府的“宠儿”,但巨额的债务,已经让奇瑞不堪重负,这也是它上市的绊脚石。吉利更不甘落后,在9个省市圈了9块地,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绝杀”,然而民营的身份,始终让它尴尬不已。华晨、比亚迪都有自己的盘算,也都制定出百万台的蓝图。还有昌河、哈飞等都在苦苦奋力,但他们都逃脱不了缺钱、缺品牌的现实命运。

  自主品牌走过的十几年,让人欢喜让人忧。20世纪90年代初期,“夏利”诞生,在“老三样”(捷达、桑塔纳、富康)的天下,无疑长了中国人的脸。但不到10年的功夫,夏利已奄奄一息。

  也是20世纪90年代,在大众等跨国巨头的簇拥下,“红旗”这个一直让国人骄傲的品牌,经过技改后,又隆重出炉。不过时间极其短暂,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汽车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掀起了合资的第二轮高潮,而这一轮以通用别克、奥迪A6、雅阁、帕萨特为标志的中高档车型占据了主流,面对此番角逐,红旗显得手足无措,很快又淡出人们的视野。

  曾有人问:“如果没有政府保护,如果金融市场完全放开,中国的自主品牌还能像现在这样各自为战吗?”

  的确,留给自主品牌的发展时间不多了,难怪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一面说华晨5年内不会被收购,一面又道出就连做梦都想汽车业来个大整合。这种矛盾的心态,也许恰恰暗合了当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窘境。

  新能源是最后的机会

  当华晨和其他国产品牌还在为产能规模大伤脑筋的时候,美国、日本、欧盟的汽车战略已经悄然改变。

  奥巴马政府明确表示,要做绿色政府。到2015年美国要有100万台充电式混合动力车上路。为鼓励消费,购买充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车主,可以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抵扣。同时政府还投入4亿美元支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国能源部将设立20亿美元的政府资助项目,用以扶持新一代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组及其部件的研发。

  日本的速度则更快,早在2004年,日本通产省公布了新能源产业化远景构想:计划在2030年以前,石油占能源总量的比重将由现在的50%降到40%,而新能源将上升到20%。并且每年拨款570多亿日元,其中约362亿日元用于研究新能源技术、能源输送与储存技术等,该计划将延续到2020年。德国、法国等欧盟国家也都在制定新能源汽车战略。

  当世界各国在为新能源积极筹划的时候,中国的汽车业似乎还未感到危机的来临,他们还在为产能、资金、车型而苦苦求索。当合资品牌将我们的市场占到70%的时候,他们在自己的本土早已开始了新能源的步伐。当新能源开发日臻成熟之时,中国的市场顺理成章会成为他们的天下。

  有人担心,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会重蹈乐凯的覆辙。奇瑞董事长尹同耀曾十分敬佩乐凯的民族精神,他曾经说过,奇瑞现在就是要做乐凯的角色,在价格上牵制住那些跨国公司。

  但遗憾的是,2003年11月,坚持民族品牌的“乐凯”却投进了柯达的怀抱,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桩对乐凯极为利好的并购案,但实际是乐凯迫不得已而为之。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乐凯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当乐凯的胶片技术已经达到柯达水平的时候,而柯达那时已将60%的资金用到了数码影像的开发上,但乐凯却固执地在胶片领域继续拼打。乐凯的失误,让它无法迎接已经到来的数码时代。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能以此为鉴吗?

  当我们的自主品牌现在还在为产品质量发愁之时,丰田混合动力车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120万台,其中,普锐斯的销量占其全部销量的72%,成为目前最成功的混合动力车型。乐凯的故事提醒我们,如果企业缺乏卓越的战略性决策将会被奔涌的潮流淘汰?那么丰田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只有把握机遇永久的创新才能拥有未来。

  韩国的启示

  华晨汽车的艰难发展是自主品牌渴望政策扶持的典型代表。

  今年3月,国务院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颁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未来两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做出了指导性的意见。那么两年后怎么办?

  追溯韩国汽车工业发展史,我们发现,韩国的汽车工业就是从模仿开始的。韩国从上世纪60年代初以组装进口零部件到自主开发生产整车,短短的30年间,韩国汽车迅速成长,令世界惊奇。

  韩国的汽车快速发展,政府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962年~1990年,韩国为汽车工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战略性的扶持政策法规。1962年颁布了《汽车工业五年计划》,随后颁布了《汽车工业保护法》,严格限制外国轿车及其零部件进口,这些都给各汽车公司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1974年制定了《汽车工业发展规划》;1975年又为中小汽车厂家颁布了《系统化发展法案》,通过改组、联合,韩国汽车厂家形成了现代、大宇、起亚3大汽车集团,现代公司在1991年制造出国产化率达100%的国产车Accent,从此韩国成为有能力生产独立车型的国家。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已经10年,而中国汽车业的合资走过了16年,合资企业在跨国公司的呵护下已经所向披靡,但中国的自主品牌却十分脆弱。目前14家的企业,再走10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能否像韩国那样真正的做大做强?这个命题一直让汽车界困惑。

  我们的政府是不是也该向韩国政府学习呢?

(编辑:路宁宁)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