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次的国内成品油调价都在月底月初,随着本月底来临,考虑到成品油价变化可能,南京加油站促销按兵不动,一些车主也开始观望。
根据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际市场相关油种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便应作出调整。而22个工作日的长度相当于一个月,所以月底月初都是调价的“敏感日”,特别在最近几天仍存下调预期之时,不少车主选择“每次少加些油、用完了再加”的灵活方式,其目的无非是,在油价下降时保证油箱里存油最少,尽可能地不当“冤大头”而已。
从上次的6月30日油价调整到昨天,已经过去了26天,其中就有18个工作日。也就是说,按照22个工作日的油价调整的大限,本周四油价是否调整,都应由国际市场说了算。而到目前为止,国际油价已经连续22日跌幅超过5.5%,下调的预期已经非常明显,对车主而言,只须在周四之前做好应对油价下调的准备就可以了。
也许有人说,依据新的定价机制,油价多少就有章可循了,对经营者和消费者同样公平,如要埋怨,就去埋怨国际市场,与22日定价机制有什么关系?可我们也不能忘记,在6月30日油价上调之后,虽然社会舆论质疑国内油价高过美国,但国家发改委有官员声称,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油价上调并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这次国际油价下降虽然可能带来国内油价下调,但国家成品油定价者会不会“秋后算账”,在调整油价时,趁机将上次没有上调到位的油价“填平补齐”?
既然国家制定了22日调整的机制,就应当不以消费者和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但从前几次调价过程可以看出,事实上,国内成品油价格是涨还是跌,并非仅由市场说了算。
貌似刚性的成品油定价规则,一旦有人不遵守,其定价规则便会土崩瓦解。谁能消除消费者对成品油市场的“22日焦虑”?我们唯一可以寄托的,只能是政府部门以实际行动,真正维护机制的“严肃”!(高君波)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