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起正式就《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下简称《标示管理》)发布了草案,开始向社会各方征求意见。
所谓“燃料消耗标示”是指所有在中国境内产销的新车(含进口车),都必须在销售时随车标定“燃料消耗量”,通俗说就是“油耗”。在所有境内销售的新车上,都必须贴有《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
目前我们知道的油耗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厂家的理论油耗,另一种是发改委公布的工况油耗,可是实践中发现,这两种油耗标准都不怎么靠谱。老百姓买车,对于每款车的油耗情况到底如何,基本都是道听途说,缺乏理论依据和事实根据。加上不少汽车厂家喜欢煽风点火、乱拿油耗说事儿,造成油耗这东西对老百姓来说,永远都是雾里看花,不甚了了。
眼下有工信部给老百姓撑腰,委托专业机构出面,大胆揭开每款车油耗的真实面目,只要调查结果权威、全面、真实、客观,广大老百姓必然举双手赞成。不过,出乎意料的是,消息传出后,质疑声却不断,总的来说有以下两种观点:
其一,油耗跟道路状况、驾驶员水平关系很大,如何能用一个数值来客观准确标定每款车的油耗水准?如果这个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好办法,大家不信服的话,所谓的《标示管理》恐怕又将是废纸一张。
其二,找什么样的专业机构来检测,如何保证其结果的权威和公正。中国眼下的汽车消费环境比较差,差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其中核心的问题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得不到尊重和保护。有时候,就连保护和提供消费者知情权的机构,都存在着权钱交易的猫腻。远的全国牙防组就不说了,近的有我们国产的C-NCAP,好好的汽车碰撞标准,到了中国就有点变形走味。今天,工信部出面拉的这个班子,如何保证其权威和公正?再加上,伸向汽车行业的手已经不少了,从CCC质量认证、发改委、到车管所、C-NCAP、环保局(专管尾气测试),如今又加上了一个所谓的专业机构!估计不少厂家看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不是欣喜,恐怕应该是后脖发凉———怎么又多了一个爹?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多头管理的直接结果就是马路警察,各管一段,最后的结果就是谁都负责,又谁都不负责。这种情况下,我们暂时不要对《标示管理》期望太高,只要不给大伙儿添堵,不给汽车厂家添乱,只要保证基本的公正透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就足够了。千万千万,别再变了味道,别再变成另一个“牙防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