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车辆自燃也到了高发期。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至少有上百起车辆自燃事件发生。而每一起事件的背后,都面临着鉴定、索赔等复杂的维权过程。最近一个月,本报记者频频接到山东一位夏利车主打来的维权电话。该车主称,2008年4月23日,他驾驶一辆购买一年多的夏利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自燃,轿车及随车物品完全烧毁。一年多来,车主与企业在赔付问题上始终没有达成一致。
消费者觉得自己很冤:“夏利车因质量原因自燃,损失为什么要由消费者来承担?”厂家也觉得很冤:“事发不久后,我们就提出比较合理的赔付意见,车主硬是不接受,提出无理要求,我们有什么办法?他说他车里有摄像机,要让我们赔偿,那如果他说他车里有10万元现金,是不是我们也应该赔他10万元现金呢?”
的确,赔偿多少、怎么赔偿是所有汽车自燃事件都要面临的问题,互相扯皮的不少,拉据战的也不少,但像夏利自燃事件这样,一拖一年多,车主至今到处维权的事件并不多。对一个汽车企业来说,最可怕的并不是出现自燃这样的事,而是面对这个事件的态度。毕竟,如果连一个车主都搞不定的话,还怎么担当得起“国民车”的美誉?(本报记者 黄少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