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众车企抢占电池技术高地 专家呼吁冷静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2日 08:05  京华时报

  上汽新能源汽车项目负责人本周一对本报坦言,目前上汽电池研发十分薄弱。除上汽外,其他大型汽车集团也正面临关键零部件技术薄弱的担忧,甚至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至今仍需规避铁电池专利风险。

  上汽急促车企电池合作

  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近来在多种场合表示,车企之间可以进行联合研发。记者了解到,原来,胡茂元最希望达成的联合研发就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

  电池合作已经在进行当中。上汽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某位人士向记者透露,与国外企业、国内电池厂的合作都已经开始,“不排除和整车厂的合作”。由于车企间合作较为敏感,该人士拒绝透露合作详情。他表示,车企间合作研发是国外领先企业的模式。

  在中汽协某次会议上,胡茂元曾表示,“动力电池是每家企业都十分关心的技术,可以由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组织联合研发,争取国家的扶持,制订国家标准,企业共享研发成果。”

  上述人士表示,对于新能源汽车三大关键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上汽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电池”,对于电池性能、可靠性和产品功能等还在探索之中,远未达到量产水平,“实际上整个中国汽车行业都存在电池瓶颈。”

  上汽已瞄准新能源车的电池系统,相关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或将投资20亿元。

  车企集体遭遇电池瓶颈

  实际上,由于各家对电池等关键零件研发较弱,而这又恰恰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产业价值最大的部分,各大汽车集团正在抓紧时间争取突破、占据制高点。

  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周文杰曾表示,东风将来在电池、电机和电控上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希望可以掌控战略资源”。

  此前也有长安汽车高层向本报记者披露,在关键零部件研发方面,长安最胸有成竹的就是其电控系统,而电池、电机都必须寻找配套体系,包括湖南神舟电池和上海电机。

  其实,即便是电池老大比亚迪,也同样面临电池知识产权的威胁。业界一直存在关于比亚迪铁电池专利归属的质疑。记者了解到,比亚迪现拥有几千名所谓“专利工程师”以及庞大的专利数据库,对所有可能出现的专利风险进行预估。

  专家呼吁冷静反思

  车企集体遇到的电池瓶颈正提示着问题的存在。已有不少专家对“过热”势头大声疾呼,希望车企尽快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并且不要忽视对传统技术的改进提升。

  “我希望政府听到不同声音。”在某新能源汽车论坛上,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表示,不应该把新能源汽车简单等同于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而把其他替代能源边缘化,如果某种新能源不能达到量大而又使用方便,就只能是在公务、公交系统上“小打小闹”,无法做到普及大众。

  车企内部也有不同声音。奇瑞副总经理袁涛认为,解决新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要多元化,并且应该继续加强对传统汽油机的节油降耗。原福特汽车高级技术专家杨嘉林观点更为激烈尖锐,他曾向政府部门高层献言,在能源环境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如果不在汽车动力主流产品节油技术上下工夫,反而把战略重点放在只有在数十年后当清洁新能源开始大规模供应时才会大规模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上面,是不切实际并且危险的。当国外大量低成本、低油耗的汽车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自主品牌企业的主流产品将无法与之竞争。本报记者 关囡

(编辑:童童)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