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芸
也许是还不适应“广州本田”刚改名为“广汽本田”,在车展发布会后的专访中,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面对记者的提问,言谈中依旧自然措辞为“广州本田”。在访谈中,姚一鸣解释到:“公司更名标志着广州本田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型。”
其实,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型并非广本一家之举,这是其合资方广汽集团的用意。在上海车展广本高调宣布企业更名前,广汽集团早在2008年底的广州车展就低调宣布,将两个合资企业广州本田和广州丰田改名为“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
若再追溯得早远一些还能发现,早些时候,广州本田和广州丰田的销售渠道内,所有4S店的LOGO早已统一换上了“广汽HONDA”和“广汽TOYOTA”标识。
这一切,都是广汽集团背后暗暗发力的结果。
对于广汽一系列动作的初衷,集团董事长张房有的解释更能洞察其深意:“合资企业更名后,合资双方的名称和品牌一下就都体现出来。”换言之,在广汽集团与日资“两田”常年合作关系中,广汽的企业品牌并未能在商标上得到明显体现,多年以来造成了商标这一无形资产悄然流失。
如果说之前广汽对于自身商标重视不多,那么,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推手力度加大,广汽发展自主品牌的决心也日渐笃定。因此,广汽集团对于品牌意识的复苏,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为其推出自主品牌奠定伏笔。为此,广汽集团此前还提出了三大战略性跨越,其中之一的“构建清晰的品牌营销体系”思路,目的正是在于提高“广汽”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
去年,广汽已经发布展示了自己的概念车和首款将投放市场的量产轿车。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其自主品牌下的首款中高级车明年就将投入市场。如何能一炮打红?甚至依靠自身的大品牌实现品牌溢价?上汽对荣威品牌的运作思路或可作为广汽的经验借鉴。
尽管上海和广州都是地名,但却有着本质区别。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中的“上海”,是上汽集团的注册商标,上汽享有在汽车产品上“上海”的专用权(在1983年3月1日以前,可以使用县级以上地名作为商标)。而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进入国内的广州本田和之后成立的广州丰田,却并不能用“广州”作为品牌商标。因此,必须凭借广汽丰田、广汽本田来强化广汽的大品牌形象,为自主品牌车型推广做好基石。在这一关键时刻,“广汽”二字包容的含义便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