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线客车企业发力公交市场 黄海痛失头把交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6日 09:45  中国汽车报

  记者 田立娜

  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宇通公交车销量达5558辆,同比增长65%,从2007年的行业第三名跃升为第一名。昔日公交车市场霸主———丹东黄海公交车销量仅为3889辆,痛失公交车市场“头把交椅”。

  公交车销量“头把交椅”易主

  据了解,黄海客车完成北京奥运招标订单后,公交车销量呈下滑趋势。前几年,黄海每年都有公交车销往福建,但2008年在福建收获甚微。尽管黄海客车积极开拓市场,希望在公交车市场重振雄威,但无奈竞争激烈,在很多城市受到“一通三龙”等企业的严重冲击。

  业内人士分析,老牌公交车企业黄海客车痛失“老大”地位主要有两个因素。从外部因素看,公交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近两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加快公交车更新速度,政府倡导公交优先、补贴新能源公交车等因素促进了公交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再加上公路客车市场增幅下降,国内主流客车企业开始向公交车市场发力,导致竞争日益激烈,黄海损失了不少订单,市场占有率下降。从内部因素看,黄海客车产品结构单一,一直专注于生产公交车。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城市的公交运营公司纷纷转向更便宜的车,黄海客车由于主营公交车,利润不高,价格优势不明显。另外,品牌宣传力度不如“一通三龙”,也是黄海客车销量增幅放缓的重要原因。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近两年,公交车在客车细分市场增长最快,宇通非常看好这块市场。在宇通发展中,公交客车成为重要战略支撑点。我们投入很大精力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公交车产品线,几乎涵盖所有公交车品种。针对公交车市场利润低的问题,公司在政策上作了相应调整。”2003年以来,在国家公交优先政策的推动之下,公交车市场呈高速发展态势,不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产品升级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宇通是随着公交优先政策进入公交市场的,经过5年快速发展,2008年终于取得突破。

  大品牌对公交车市场渗透力增强

  近两年,国内主流客车企业如“一通三龙”逐渐向公交车市场渗透,竞争相当激烈。在本报组织的“公交车竞争力调查中,记者发现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采购公交车时越来越倾向于“一通三龙”等品牌,传统公交车“老大”黄海客车的市场份额正在被蚕食。

  据苏州金龙营销企划部负责人介绍,苏州金龙自2004年开始向公交车市场发力,2007年大中型公交车销量达2766辆,2008年销售3592辆,2009年计划实现20%的增长。“苏州金龙实施了多项措施开拓公交车市场,在保持原有一级市场客户基础上,积极拓展广东、福建等南方城市的二、三级市场。近几年,公交车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其他细分市场,吸引了一线客车企业进入,改变了过去公交车高端品牌少的局面。特别是金融危机后,由于公交车市场订单量较大,不少客车企业将其作为拓展重点。”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大金龙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尽管大金龙以生产旅游车起家,但历来非常重视公交车市场增长。目前,大金龙公交车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及华东、华南沿海发达城市。我们一直在积极开拓公交车市场,为了更接近上海、杭州、北京等目标市场和配套资源密集的长三角地区,大金龙在绍兴设立了专门负责公交车研发生产的事业部。另外,公司技术中心设立了专门负责公交车业务的部门。同时,我们非常重视品牌影响力,宣传主打产品开拓公交市场。”据介绍,2008年大金龙在公交车市场表现出色,大中型公交车销量3376辆,仅在北京的公交车销量就达1800辆。2008年5月,南京公交统一招标采购627辆公交车,大金龙中标425辆;9月参与设计厦门BRT线路,提供了208辆公交车。

  异军突起的恒通客车2008年公交车销量超过4000辆。恒通客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蒋更新告诉记者:“恒通公交车销量快速增长得益于三个原因。首先,恒通从很早就开始向公交车领域进军,一直都专注于发展公交车,积累了一定优势。第二,恒通发展天然气公交车的方向正好符合国家发展节能公交车的政策,产品对接较好。第三,恒通客车品牌的影响力是重要因素,在用户认可恒通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开拓区域市场,实现公交车销量稳步增长。”

(编辑:吴雪林)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