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骤降、利润狂跌,年底车市似乎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但作为世界增长引擎的中国车市,其前景就真的那么悲观么?中国车市只是从以前的快牛转为慢牛,其需求潜力仍旧令全球汽车巨头垂涎三尺。
而这个“冬天”,当车市停歇脚步的时候,汽车业或许有更多时间来审视行业的发展模式,焕发内生力量。就在这个“冬天”,一些车企正在悄然逆流涌动,探寻“自我救赎”之路。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汽车业,在找对方向之后,很可能又将“柳暗花明又一村”。目前的车市,需要的不是过度的悲观,而是需要反思与进取。
行业危机
汽车业首现利润下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378.91万辆,同比增长10.1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15.5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汽车上市公司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约7成企业遭遇了利润下滑的局面。
财政部发布的2008年1-9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则显示,汽车行业实现利润218亿元,首次出现同比下降,降幅为0.8%。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08年前三季度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情况显示,今年前8个月,汽车工业实现利润993亿元,增长28%。
以上来自不同领域的统计显示,国内车厂仍能获得较好的利润增长,但今年特别是在第三季度利润增幅出现了明显回落。
不过,今年国内车市仍可获得近10%的销量增长,明年预计也能增长5%-7%,并突破千万辆大关。但国泰君安分析报告认为,如果2008年为追求GDP,为所谓千万辆目标而过度生产,同时产销率又低于95%的话,那么2009年汽车业负增长将不可避免。
由此分析,上汽等企业逆市扩产,进一步研发自主品牌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国内车厂面临变局,需要调整目标,提高产品力,并实现经营方式由粗旷型向精细型转变,如此通过修炼内功以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内生力量。
修炼内功
招数一靠产品创新获取高利润
有关分析认为,对于以内需为主的中国汽车业来说,产销突然下滑的根源是在市场内部。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其中为“节能减排”而实行道路车辆限行,以及相关产业临时性停产等措施是引发此次汽车业产销突然下滑的主要原因。
不过,“节能减排”乃大势所趋。以此为例,车厂唯有进一步创新产品,特别是自主品牌产品要实现品质的大幅提升,才能在将来实现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而产品创新将包括从开发新动力系概念,如新型混合动力和电力马达,到完全颠覆性的汽车设计革新等各方面。例如,目前各车商正在努力争夺在新能源车市场的制高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比亚迪汽车即取得先机,为未来发展增添了筹码。
招数二
内需市场大有可为
拓展新的市场也将是车厂有效的自救路径。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和罗斯切尔德投行的研究发现,汽车生产商在销售方面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具有未来增长潜力的市场和产品开发以及当前的产品类别拓展,以便在一到两个市场区域内实现20%至30%的市场份额。
就国内车市实际情况而言,目前中心城市等一线市场已趋于饱和。而随着二三线市场内需的启动,这一“蓝海”将成为未来汽车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车厂需要对此提前布局。目前奥迪、福特等品牌已经先行向二三级城市拓展网络。
而据熟悉西部市场的业内人士介绍,在二三级市场具有明显的“品牌先入为主”效应,先行拓展这一领域的汽车品牌将能获得强大的市场效应。
招数三
以成本控制遏制利润下滑
除了市场需求减弱之外,原材料涨价也导致利润下降。根据证券分析机构发布的报告,第三季度汽车全行业盈利水平迅速下滑,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3.4%,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因此,通过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节约成本是车厂必须解决的紧急问题。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研究认为,最优国际布局是保持领先的竞争地位的前提。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商将诸如软件开发等清晰可定的任务,外包给低成本地区,并逐步向其转移完整模块和系统开发的工作。程序的标准化及业务外包使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目前,国内车厂打破地方割据格局,实现更有效的技术合作和规模化生产,也是必要的“瘦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