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等奖:开着捷达去拉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5日 11:30  新浪汽车

  简介:

  要说这段文字是不应该出现在文章本身的,只是先介绍一下这次出行拉萨的背景:2006年在拉萨一哥们儿的游说和金钱的强大诱惑下,我去广州买一二手车做旅游,据他讲当时拉萨的出租车一水的全是普桑,让我也来一相同的,结果在广州待了三天,满大街的出租车清一色的全是捷达王,少有桑普的踪影。呵呵,都说出租车老板的眼光贼毒,论质量捷达王的选择应该是正确的。没得说,咱也来一辆。很顺利的淘到一辆转“蓝牌”的捷达王,还有三年的报废期,办完一切转外籍手续后,可怜的小捷下半生就永远落户在拉萨了。

  正文:

  2006年8月21日,一路狂奔郑州的我和另一辆四驱越野顺利会师,在郑州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线路论证:听专门从西藏赶来的司机笑寒讲,青藏线大部分的路段为柏油路面,一路上的住宿和餐饮条件比其它进藏路线齐备,基本上没有什么危险,只是风光相对于川藏线的奇、险略显平淡而已。听他叙说着沿途壮阔的高原风光、恶劣的自然气候,别样的藏民文化景点……这一切都勾起了我们极大的探险欲望,本着旅游第一,赚钱第二的想法,我们决定不赶时间自驾游乐一个。听取了他的意见,去时选择了青藏线。路线:郑州--西安--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预计耗时10天。

  因为这辆捷达已经服役七年了,按出租车白天黑夜班一起算,应该是十四年了吧,在郑州休整的那天,除了全车油、气、电检查,该加的加,该换的换,什么备胎啦、换装工具啦、备用油箱啦,反正除了两车的安全气囊没试,发动机没带上,其它都是双车双套的。呵呵,捷达也没囊吧,2006年8月21日,我们出发了!向着青藏高原,向着西藏,向着那充满神秘,令人向住的天堂,直奔而去。

  第一天8月21日:郑州---西安大约510公里左右,我们用了七个多小时,在晚上十点左右抵达古城西安。为了第二天的行程,我们只是看看夜幕下的老城墙和钟鼓楼,并没有和中国这最完整最宏伟的名城古都有过近距离的接触,就早早的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8月22日:西安--西宁(西安到西宁约670公里)

  这天我们起了个绝早,预计除了天水那边的山路有些难走,我们应该可以早早到达西宁做全车保养。顺便说一句,如果各位选择自驾游的话,只要有大的4S维修站就应该对全车做一下检查,重要的是轮胎和底盘,尤其是刚买的二手车自己对车况并不十分了解的那种,这是自驾游最基本的安全保证。听笑寒说,青藏线全程也说这段路最难走,不是修车就是堵路。好在修车的事没发生过,但路一上午就堵了三次,闹得也无心看什么风景了,一停车大家都蹲在路边看着愤怒的“黄”河水发呆,真是郁闷。后来车一直在蜿蜒曲折,起伏盘旋的山路中穿梭,而路边还不时有交通事故车出现,刚开始一有险情,几个人还都争着看,啊……啊……,后来全部都陷入自我恐惧中了。随着山势陡峭的加剧,后来的路段我们更为担心,我的驾驭技术薄些,这种山路只能交给笑寒了,坐付驾驶也不敢和他说话,每每看着他过弯路时狂打方向盘的样子,脸上都装着不在意,其实心里却怕得要死,晕,你根本看不到对面弯路是否有车,只是转过去后才发现悬崖里侧潜伏着一辆大货。每当过完一个大弯路,就有一种心存侥幸的心理,“噢!没出事,我还活着”!!笑寒开着车,我的手脚却不由的紧忙活,不是想踩刹车,就是想狠打一个方向,几个小时下来,我比他还要累。下午三点左右,快出天水的时候,车又因为前方事故又停了下来,一辆大货车从八米高的公路上直冲到河滩里去了。令人震惊的是,货车冲下去的是一条斜缓坡,下面又是河滩的软土,竞然连车前窗的玻璃都完好无缺,只是司机脸白白的坐在路边发傻。主啊!阿门!!!快带我离开这个鬼地方吧!历经近一天的磨难和苦等煎熬后,我们终于到了西宁。由于有一个全国性的会议安排,各个大小宾馆都人满为患,我们选择了城西的汉王足浴中心,内设和服务质量超好,价格也不贵(50元/人),做完脚部按摩再休息,感觉全身都得到了放松。顺便说一句,外出如果急着赶时间的话,不妨把当地的食品多带一些路上吃,不但方便,而且很有地域特色。(我们就在西安买了肉夹馍和烧鸡,味道特好。)

  第三天8月23日:西宁—格尔木(约671公里)

  起早在西宁一汽大众海通服务站做了全车检查,还好捷达只调了蹄片间隙,紧了一下万向节,收了30元的服务费,可我哥们那辆长丰四驱却因为分动器的原因焦等三个小时后才上路。西宁到格尔木近八百公里,路况象高速一样绝好。虽说是卖过大力的老捷,但老当益壮,急加速到一百五还是要比四驱快一些,看来有些赛车血统的捷达王地确不含糊。出了西宁远郊之后,我才看到了真正的大西北,我们国家的---大西北!!这个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此刻呈现在我们面前不再是多彩的世界,到处是光秃秃的“黄”山,一道道沟壑就像深怀泪水的伤疤,从山顶一直蜒伸到山脚下,放眼望去连树都很少见。我甚至想,生活在这片荒山地区的人们大概对树阴没什么概念吧,因为那里除了天上的云能在大地上留下一片荫凉之外,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太阳的暴晒之下!!当我们身处这片枯黄贫瘠的土地上,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悲凉。而且在人烟稀少的公路两旁,随处可以看到一些彩绘的寺庙和供奉台,看来,这个城市有着“中国夏都”的佛教盛行并不是图有虚名。

  过了日月山后,景象有了很大的改变,草慢慢地变绿了,山慢慢地变青了,再远处就隐隐约约看到有连绵的雪山。临出发前,我特地去买了几张带有高原风情的CD,听着那曲“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的青藏高原,欣赏着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光,心中强忍着对这片神秘而古老土地的神往,我一米八几的大汉愣是联想出了几分伤感。

  车到青海湖渔场周围时,那里好象有个赛马的聚会,广阔的草场上随意散落着花色各样的帐篷,很多藏民都穿着鲜艳的节日盛装,骑着马聚在一起。虽说规模不大,也没有想象中那些腰挎箭袋,背负硬弓,跑马射箭的壮观场面,但听着铜铃声声、马蹄阵阵的从身边呼啸而过,还是能感觉到高原别有的风情和当地牧民那种粗犷豪放的味道。抬眼望去,魔镜一般的青海湖就在我们不远,在成片的青棵麦、油菜花地的映称下,那真是一种几何的美。我们没有过多地在此逗留,就直奔青海湖核心而去。

  青海湖票价每人80元,包括景区小交通在内。请一位导游收费50元。据导游介绍,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意思就是“青色的湖”,我们内地称它为“陆心之海”,湖面海拔3000多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我们还未到湖边,那股湿湿咸咸的,有些象海的气息就扑面扑来,劲风吹得湖水泛起波澜,拍打湖岸的声音离很远就听得见;从远处看青海湖是碧蓝的,可是你真正走近青海湖,你就会发现,它绝非是单色的,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度,多彩善变的颜色就会呈现在烟波荡漾的碧水中。站在湖边向远处眺望,天蓝得透明,水碧得彻亮,湖天一色,浩瀚如海;数不清的鸥鸟在水面上悠游,或翱翔于天水之间,或嬉戏于碧波之中,颇为壮观。湖边周围菜花飘香,金黄耀眼,岸上青山耸立,云缠雾绕,一片幽美与纯净交融,怪不得古人将青海湖称为“仙湖”,发出“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感慨。看着这极致的美,每个人心里便有一种少有的开阔,当时也不怕别人笑话了,我们都朝着湖水狠嚎了几嗓子,痛快!实在痛快!!在这里你可以做快艇在湖心冲浪,在湖边巨石上拍照留念,胆大的也可以骑白牦牛在水里转上几圈,骑牦牛我是第一次,感觉和马完全不一样,它的背是难以想象的宽,以至于两条腿会分得很开,简直象骑一沙发那样厚实。

  临近中午,我们在景区正对面的的四川酒家吃了一顿别样的“美味”。(湟鱼和野山鸡)我们当时点菜的时候并不知道是违禁食物,老板说都是渔场里人工特养的。刚尝到湟鱼,我们都在赞美它肉质细嫩、口味香浓,忽然老板冲上来抢收桌面上的鱼骨,说是外面有渔政部门在检查时,我们才知道事情真相,再此特别告诉大家,湟鱼现在并没有实现人工养殖,它们都是当地的禁食物种。

  休整过后,我们继续出发。车过橡皮山后,草场逐渐退化成一丛丛的草窝,好似人得了斑秃的头顶那样,慢慢地戈壁的景象逐渐出现在我们面前,从黑马河开始有200多公里的戈壁和群山,这一段都是缓缓的盘山路,我们一直在群山底部穿越,刚开始看着似人似物的砾石山群还特兴奋,拿着DV、像机可着劲得拍,看多了就有些单调,会有一些审美疲劳。反正路边没人来些刺激的吧,和朋友的四驱在沙地小练了一把,路况好的沙土地捷达车可保持60-80公里时速很有优势,刚开始我还开得很嚣张,一直冲土多的地方扬他们车身上,最后被朋友挤到戈壁里面就没得玩了,最后在一片沙丘里托底搁浅后才被他拉了出来。

  晚上八点左右,我们在距格尔木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检查车辆,我着实欣赏了一下当时的景色。站在幕色下的旷野中,耳边没有城市的嘈杂,没有鸟儿的轻唱,甚至听不到一丝昆虫的低鸣,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远处玉一般的月亮挂在天边,看上去是前所未有的明亮,清冷的白月光毫不吝啬的洒在身上,背后的身影也是那样的幽长。由于远离现代社会的污染,这里的空气质量非常的好,星星也比平原要多好几倍,仿佛就在头顶,触手可极;云淡淡的,丘陵浅浅的,只有车灯刺破黑色,爱兽一样伏在身旁……这一切都有如梦幻一般, 令人终生难忘 。回到车上我还沉醉在梦里,笑寒一番话却给了我一透心凉。据他讲这一路有六百多公里,没什么人烟,更没什么维修点,万一夜里车坏在路上,手机又没信号,到那时我们只有夜宿戈壁听狼叫了。惨,不敢想像的惨!!!好在十点后我们终于看到了格尔木的灯光,一安顿好住处后,我直冲到宾馆的五楼想看看格尔木别样的天然气火焰,一口气爬上三层楼就坚持不下去了,气喘得厉害,高原反应真的很有感觉。

  第四天25号:格尔木--那曲860公里

  格尔木平均海拔4000米,如果没有大的体力活动,高原反应并不厉害,虽说是八月份,但夜里也非常冷,所以这里宾馆的玻璃都是双层的,看窗外城市面貌和郑州也差不多,就是道路规划的特别宽敞,这里的人行道和我们内地的机动车道差不多宽,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一应惧全,根本看不出是个高原城市。经过这一夜的休整,精神和体力都恢复了不少,吃早饭时才知道卖早点的老板是我们周口的,跑了这么远还能听见乡音,颇为感人。本来到这里想给捷达加装高原增气装置,但一路跑来,并没有气喘吁吁的感觉,给拉萨朋友请教了一下,他说有人还开着QQ上西藏呢,捷达王根本没那个必要,省钱请他吃饭吧,好,听他一句劝,要是因为车掉链子把我扔唐古拉山上了,见了面我非抽死他不可。

  车不管了,人更重要,为了能顺利度过高原反应,我们每人都提前服了葡萄糖、高原宁和21金维它。9点过收费站,这是郑州到拉萨的最后一个收费点,从这里到拉萨还有1200公里只收费5元,这也许是我国单点收费站最长、最便宜的吧?因为昨天夜里没看到格尔木的外城景,一出收费站还真让我大吃一惊:公路两旁是全部是黄沙遍地,寸草不生,漫漫的荒漠放眼望去,连拳头般大的石头都很少,简直就是由黄色沙砾组成的一片死海!车外连绵不断的山峰顶着终年不化的积雪,怪兽般在远处静窥着、神秘莫测。沿途会经过纳赤台神泉,据说泉水一年四季都不会结冰,有着“人间圣水”美誉。当时我们把所有的瓶装矿泉水都倒了,接满了泉水畅饮,水质清凉,喝一口直透心底,沁人心脾。有趣的是,我在接水的过程中,还看到了漂浮在水面上的浮石,个个有蚕豆那么大,神奇的在水面上翻滚。

  接下来的道路很是奇怪,刚刚还是黄沙遍野的戈壁,突然一个转弯,就进入了山里面,曲径通幽,层乱叠嶂,刚转过这片群山,又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而前面又是无穷无尽的山脉……这完全超出你的想象,给你不断的惊喜。进入连绵不断的昆仑山脚后,抛开那些乱石群山,渐渐的能闻到湿润的空气了,一条草滩茂盛的河谷流水与我们对向行驶,陪着我们一直走进昆仑山深处。

  昆仑山是一座蜿蜒绵长的巍巍大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它是群山之祖。古代许多神话都与昆仑山有关,甚至人们认为中华民族也发源于昆仑山脉,她是一座给人力量,给人智慧的神山。或许她没有峨眉的清秀,没有泰山的雄伟,也没有华山的险俊,更没有黄山的多姿,但这横亘绵长的昆仑山却以她那雍容大度的气魄,宏伟博大的胸怀,包容了世上所有的山川丘壑。行驶在苍凉的昆仑山中,你能感觉到每一面山坡,每一块石头似乎都在吟唱着千百万年的风雨悲歌。此时此刻,毛泽东的诗句"横空出世,蟒昆仑……"骤然浮现在脑海里,其豪情壮志是用言语难于表达,而接下来的景象也充分给予了证实。

  转过几座大山后,拨开窗外的云彩,忽然就看到了玉珠峰雪山近景,临近雪山正面有专门开发的停车点,让我们有机会久久仰望近在眼前的雪峰,一下车空气显得特别的清冷,一座座银色的雪峰傲美而孤独,我们被团团包围其中。据说昆仑山日出是地球上最壮丽的景象之一,只是我们来到时已接近十一点,看到得只是一轮午日!但雪山巨大的阴影仍没遮挡太阳耀眼的光辉,远处的雪山在阳光的照映下,透着神秘的蓝光,晶莹剔透,朦胧的雪山就那么漂浮在云端上面, 如梦如幻!!如果你没有亲眼看到昆仑山绵延雄伟的雪峰,只从这有限的文字中根本难以体会玉珠峰的纯净宁和,与世无争!这一切,直让我看的目瞪口呆,站在那里不能动弹, 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的雪山就是那么的秀丽迷离,那么珠穆朗玛呢……我无言!!

  过了纳赤台后的路况贼好,我们两车都保持以一百四十的时速,行驶在一马平川的西大滩上,感觉就是爽!!极目远眺,天边的云和地平线交融其中,白云投在草地上的影子,象一张流动的画卷跟着我们前行,一旦车开进山腰里,就如同穿进云的身体里,给你送来丝丝清凉,当你走出它的怀抱时,强烈的阳光照射在皮肤上,又让你舍不得离开!高原的天气确实象调皮的孩子,时而碧空如洗,时而乌云密布,在山脚下车里还开着冷气,绕上山顶时却辟头盖脸得给我们来一顿冰雹,害得我一会儿暖风,一会儿除车霜的紧忙活 ,真可谓“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从纳赤台到西大滩,沿途会经过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大桥、索南达杰纪念碑、过不冻泉后一路下山,道路渐渐趋于平缓,路两侧的蒙古包和牛羊群也少了,开始进入无人区边缘了。一过可可西里保护区的地界,我们就开始细细搜索藏羚羊的踪迹,果真就在下河滩的不远处,我发现三只“藏羚羊”,当时也不管什么高原忌讳了,抓起摄像机一路狂奔,猛拍了一阵。当时只觉得口干舌燥,气也喘得厉害,一上车鼻血就流了下来,为了这小精灵,我付出了血的代价。不过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索南达杰和他们的战友们,他们才是这一方水土的保护神。出于这几年对野生动物的严格保护,藏羚羊、黄羊、藏野驴在以后几百公里的路程里一直和我们相伴左右,我们见到最大的一群藏羚羊有二十六只,而黄色的草原野狼最近的离我们只有五十米左右。搞笑的是,我第一次辛苦抓拍的竟然是三只黄羊,为了它们还和高原反应做了一场荡气回肠、刻骨铭心的搏斗。

  从昆仑山到唐古拉山,沿线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宽阔的草原和莽莽雪山一直伴随左右,但高寒缺氧的症状也常有发生。早就听别人讲过,人在长时间缺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幻觉,这往往是车辆产生事故的诱因,这一路的两边开辟有休息停车点,很多司机都在路边小憩一会儿,为翻越唐石拉山口做准备。在这里奉劝大家,过山口前有足够的休息和休力尤为重要。

  美丽的羌唐草原尽头,便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唐古拉山口,据说这里常常不是风雪弥漫就是雾气腾腾,也是整个行程中离天最近的地方,同时也算正式进入西藏。幸好我们翻山这天没有下雨、下雪什么的,可风还是很大。上山前我们都感受到强烈的高原反应,头和嗓子隐隐作痛,耳朵也在嗡嗡的响,每个人都在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我们两年青人还好些,那仨哥哥一人抱一氧气袋躲在车后就是猛吸,脸色都是白白的,嘴唇却如涂了唇彩一样乌紫。公路一直是爬坡路直向上延伸,每转过一个弯道,就会再爬上另一个更高的台阶,由于缺氧,所有的车都只能低档慢速行驶,而车外呼啸的风声更让这一切显得神秘莫测,我们离传说中的唐古拉山口越来越近了……,

  翻过一座山顶,远远的能看公路前线一直淹没在唐古拉山口了,前边朋友的四驱却停了下来,一打听才知道因为海拨、气压急剧升高,水箱盖漏水导致了“开锅”,我靠,这是什么地方,离天最近的地方,在这里趴窝,你等着和上帝说话呀?没办法,修吧••害惨我们了,没压垫怎么办,哥几个喘着粗气,青紫着脸把牙膏皮剪成垫子才得已前行,只可惜我在纳赤台接的矿泉水了全给2.4那厮加进去了。轰鸣的两辆汽车冲过一道漫长的陡坡,并肩冲到了唐古拉山口!公路西侧是竣工纪念碑,对面路边的大石头上用红字刻着这里的海拔:5231米,我们已经站在了青藏线的最高点!山顶平台上有好多人都在拍照留念,不过动作都很慢,象在打太极拳一样,我也感觉头晕乎乎的。惊奇的是山口上下居然有几座蒙古包,有几个小孩子在身边轻松的跑来跑去推销一些不知名的中药材,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应付这种生活的。出于对唐古拉山的畏惧和强烈的高原反应,我们没敢在那里多停,简单拍照后就离开了。

  由于海拔的慢慢降低,加之以后美丽的景色,人感觉好多了!过唐古拉山口后第二站是乞力申格峰,为青藏线上第二高点,过山峰的那段路道长、坡陡、超级变态,需仰望头顶才能看到前面行驶的汽车,安全第一,我提前把装备和人员强行转移到四驱2.4那上面去,嘴里说着不怕,自己在心里却默默祈祷,老捷哥,噢叔呀,千万别在这里出什么事,你要一熄火连手刹都拉不死,只不定会和我一起滑回郑州去的!颤抖的油门,抽搐的双手,硬着头皮哆里哆嗦的开了上去…………真别说这爷们还真露脸儿,一路相安无事,过去山口后朋友还夸我有眼力挑到一台好车了。嘿嘿,暗自窃喜中……看风景吧,到达山顶,果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主峰上一道宽阔的大峡谷从山顶一泻而下,一种壮志凌云的感觉伴随着无限感慨油然而生,很是壮观。当看到对面山中雾气笼罩的盘山路,你都不敢想象自己是从最底部爬上来的。天蓝的不可思议,云白亮的耀眼,汽车如同穿行在湛蓝的雾气中,你会感到车就象水陆两栖艇一样从水面上划过,等你过去,身后的它们又紧密的连在一起,平滑的不留一点痕迹。可能是心情的原因,也没了高原反应,看着这诱人的美景,回首这一天的旅程,似乎经历了生死轮回,又获得了重生!真有重返人间的感觉!

  过了这个山口后,伴随我们的是广阔无垠的藏北羌塘草原,海拨低了,反应也不那么强烈了,公路沿线人烟渐多,并出现了藏族村落,我们到达了下一站那曲。那曲海拨4100左右,但由于刚刚从五千多米海拨下来,我们几个都感觉很不适应,头隐隐作痛,象有些感冒的症状,听了一庸医的话,一个人竟然吃了三袋“头痛粉”,早晨起来头还晕晕的。建议: 在进入高原不要剧烈和过多运动。血热型的人会流鼻血,应经常在嘴唇和鼻腔涂一些唇油以防干裂。有高原反应提前服用一些葡萄糖和高原宁,不要洗澡,更不要喝酒。

  第五天:8月26号 那曲-拉萨317公里(纳木错景区门票60元/人)

  出了那曲,依然是晴朗的高原,依然是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不同的是,没有一丝风,可以看到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不知是走的久了,还是看得久了,人的意识也开始恍惚起来。低低的云好象被天染蓝,变得不是雪白了,就那样深浅不一的挂在那里,成了一副油墨般的画。过最高点大峡谷的时候,透过脚下白蘑菇般的云层,可以就看见龟山和美丽的那木错湖。

  纳木错湖,被称为与神耳语的地方,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湖,它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生态,是当地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从湖边的石山脚下进入湖心草场后,每个毡包前,都有藏民向我们张望,虽说语言不通,但黑红的脸上给我们的都是灿烂的微笑。湖畔旁边兀立着两根高大的石柱,据说是男女的象征,也是纳木错湖的门神。一些五颜六色的哈达从石柱一直连到对面的山上,其中一座山石几乎被洁白的哈达覆盖了,下边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山洞和建筑物,隐隐约约显示出神秘的气息,出于对这片神圣土地的敬畏,我没敢进去,只在洞外看过奇异的岩画后,就朝湖区走去。

  纳木错湖的对面是绵延的雪山,最高的就是那骄傲的不可一世的守护神--念青唐古拉山。与青海湖完全不同,纳木错湖给人的感觉是就安静,偌大的湖区见不到一物一鸟,站在湖边,一股奇怪的感觉在胸中升起,空旷得象是站在了宇宙边缘。据导游说纳木错在藏人心中不仅是“天湖”,更是一个“圣湖”。如果能绕纳木错转经而行,便能得到渊博的知识和无量功德,并去掉恶习和痛苦,获得正果,但这个过程转一圈要一个月左右。来到碧蓝的湖边,白亮的卵石滩象一条银带镶在湖畔,水面清澈见底,镜子般平静无澜,映衬着晶莹的冰川、皑皑的白雪,象一个待嫁的娇娘,动人心魄。可能到了纳木错,你会丧失游山玩水的心境,你所能做的,只是放松和冥想,沉醉在这一派仙境景色当中。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这里尝尝酥油茶,感受一下藏族所特有的饮食文化,这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也可以租几匹马,或在湖边漫步,或在草场狂奔,呵呵,一米八一的大高个骑在马上别有一番江湖少侠的味道。(讲价后20元一匹)我们一直玩到下午一点后才离去。我觉得藏民都特忠厚老实、热情好客,在路上常有藏民主动向你微笑、挥手,很是感人。特别说明的是返程中山高路陡易出事故,一定要注意行驶速度,不能贪快,在山顶山脚都有路政人员专门检查时间,我们就是下山太快了,出景区的时候被双双罚中50大元。

  出纳木错湖到拉萨不过二百多公里,由于正逢汛期,一路上惊险不断,塌方流石是比比皆是,我几次都是在工程车的开路从乱石堆上冲过去的,听着石头拉过底盘的声音,心里好是心疼。好在我们离拉萨越来越近了!过了羊八井后,流水潺潺的拉萨河就和我们一同相伴而行,两边山色俊伟,牛羊成群,开始有藏民的固定房屋出现,还看到这里特有的牛粪垛和啤酒瓶堆起的院墙。下午五点多钟,我们一行跋涉六天,终于驶入了心中的圣城拉萨。来到雄伟的布达拉宫广场前,我们却一时激动没了言语,个个傻傻的坐在地上,任由路人笑呵呵得看着我们。

  因为恰逢雪顿节,拉萨市宾馆到处人满为患,如果各位是单开的话,城东的青年旅馆是不错的好住处,那里的住客很多且肤色各异,虽说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沟通起来也不是太难,看着他们打手势说话的方式很有意思。我们为了和当地的朋友联系方便,选定了城西的民政宾馆,三人间/260元。

  车子入户期间我们得已有时间到拉萨各个景点去看一看,第一站肯定是布达拉宫了,时逢旅游旺季,去布达拉宫参观的门票要提前一天用本人身份证预定,票价100元/人,所以我们先去了大昭寺和罗而林卡。大昭寺70/人,导游50元。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因为寺内供奉有一尊释迦牟尼金像,所以大昭寺及八角街一带才被称为“圣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今天的“拉萨”。大昭寺周围处处可看到男女老少的朝拜者在磕长头(手执木头护板双膝跪地,上身全部趴在地上),场面非常感人,由此也可见大昭寺在拉萨、西藏人心目中的地位。据说这种行走方式相当消耗休力,我们正常人作只能走一百米左右就累得不行,而有的朝圣者是从几百公里的地方赶来,甚至于体弱者就死在朝拜的路上,然而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功德圆满。

  古老的大昭寺高4层,一楼到三楼是成行的木雕兽身人面造型,最引人注目就是顶层那辉煌耀人的金顶。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还有数不清的金身佛像,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因为我不信佛教,不好对此妄加评论。出大昭寺后,可到八角街转一转,有各类藏饰、小工艺品等等。这些东西一般三分之一的价格都可成交,可以选一些有西藏特色馈赠亲朋好友。比较有价值的有:牦牛骨手链、绿松石手镯……藏刀是管制物品,要考虑携带方式。那些虫草、藏红花等藏药一般不要在八角街购买,基本都是假的,需要的话在可以在拉萨藏药门市部买,但不还价。大昭寺、八角街周围有讨钱的小孩子,尽量不要给他们,否则会引来一大群孩子围住你,让您脱不开身,但对于那转经的老人、磕长头的人们,可以适当的施舍一些,虽说我们可能不理解他们的想法,但确实值得你去尊重。(进寺前应准备一些小面值的纸钞,而且当地人大都不喜欢接受硬币)。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转到罗布林卡,罗布林卡80元/人,导游50元。中午的阳光明亮而冰冷,白针一样的射向你,可你依然感觉很冷,可能阳光的温暖,都被高原的海拨和风剥夺了,只剩下这耀眼的明媚。林卡就是藏语中的园林,是历代达赖喇嘛休闲游乐的地方,相当于我们古代的避暑山庄。罗布林卡院内有各种宫殿、凉亭、院内古木参天,花草遍地,大约有30多万平方米。虽说雪顿节已过,但罗布林卡的人仍络绎不绝,中央有唱藏戏的,每个演员都戴着面具,做着说不上来的舞蹈动作。周围的藏民带着坐垫、酥油茶及各种休闲食品,一边观看节目,一边用藏语唠着家常,十分的惬意。宫殿里面有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唐卡(画册)以及大量金银器皿,瓷器和电器等,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许多重金购买于国外的名贵电器,(象发电机、飞利浦音箱、现代化的淋浴设备……)这些东西用我们现代社会的眼光来看也不落后,可是在当时是想都不敢想的奢华用品,这比新中国我们领袖的标准还要高。

  第七天:8月28日(天 葬台、布达拉宫) 

  听当地人讲,在拉萨市东面的汽车交易市场可以看到天 葬,我在网上看过天 葬现场的照片,剔骨剖尸,恐怖之极,但强烈的好奇心还是让我们起早驱车来到现场。临到山脚,就看到有一张大大的警示牌:两公里之内禁示拍照、摄影!!!再此告诫大家,为了尊重当地的民族习惯,千万不要私自摄影和拍照,不然可能会给你带来大麻烦。天 葬台有很多座,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离城近些的一个,也不是每天都有,要看死者的年龄、住址和家属的意愿而定,当天我们到的现场并没有天 葬。出于对这一特殊葬礼的敬畏,我们只看了现场的远景。山脚下有一个不大的寺庙,应该是主持天 葬人住的地方,半山腰中有一块大大的白石台,笑寒讲那就是剖尸、碎骨的地方,每天山顶上都落满了黑压压的鹰,我看着都觉得身上发冷,脊背后直冒凉气。都说天 葬时鹰能把人吃完才算吉利,要是有白鹰先吃,最为吉祥,吃不完的话,这个人就意味着生前罪孽深重,灵魂将不会升入天堂。这时寺庙出来几个喇嘛向我们这边走来,可能是心里的恐慌在作怪,我们一刻也没敢多停,飞一般的逃跑了。

  近十一点,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有着”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是世界上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建于红山之顶,整座建筑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无论在拉萨的哪一个角落,抬头都会看见布达拉宫那壮丽巍峨的气势。面对布达拉宫,也许可以套用莫泊桑描绘埃菲尔铁塔的说法来形容:在拉萨惟一看不见布达拉宫的地方,就是在布达拉宫上面。它不象是人类的杰作,而更象是从山上生长出来的建筑,和山体浑然一体,这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布达拉宫外侧从早到晚,到处都有藏民转经,成群结队,川流不息。虔诚的的朝圣者男女老少一步一磕头,五体投地、匍匐前行的身影,也成为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提醒大家的是布达拉宫的内部结构复杂,神佛塑像及殿堂较多,个人根本无法细看与解读其中的内涵。有条件的话要跟导游同往,按照箭头的指示和围绳圈定的范围前行。再一个内殿比较凉,就是夏季也要带一外套。

  进入大门后,必须要先经过严格的安检,打火机等易燃物品和管制刀具都要上缴。一进正门就可以仰望气势辉煌的布达拉宫全貌,布达拉宫主要以红、白、黄三色组成,白色象征恬静、和平,黄色的金顶象征圆满、吉祥,红宫的红色象征威严和力量。据导游讲布达拉宫城墙最厚的地方足有5米,全部用花岗岩砌成,墙体每隔一段距离还灌有铁汁,使整体更加坚固。上了内墙后我才发现,原来远处看到的象红色的墙壁竟然不是花岗岩,都是用铁丝般粗细的荆条染色后压放而成,不说别的,单单那细细的荆条,要码成一段段几米厚,十几米高的墙壁,这种工程量是何等浩大。未进内殿,就听到有藏族妇女动听的歌声飘扬而来,循声而去,高高的房檐边上,有十几个妇女在“打阿尕”,阿尕是一种白色的黏土,人们用来铺在地面和屋顶,然后由工人集体用工具打压夯实,做出来的地面有些类似我们内地的水磨石。她们一边劳动一边唱着藏族民歌,黝黑的面孔洋溢着劳动的喜悦和欢乐,干活的动作也变得像舞蹈似的。

  说来有趣,布达拉宫里有一座世界上最高的厕所,在白宫的北面,里面暗暗的,屋顶上面有道道阳光透入,很有特点,有很多人都在此拍照留念。导游说如果我们在此方便,秽物会和我们同一时间到达底部,当然这只是开玩笑,只是为了强调布达拉宫的高度而已。

  从这里进去就到了布达拉宫的核心地区,在此告诫大家的是由于内殿里保存的都是国家级文物,里面严禁一切拍摄活动,我身边一游客就是私自拍摄后被喇嘛处罚后并没收磁带。全程几个小时转下来我们也只是看了几个重点的殿堂,上上下下我们全都迷了方面,导游告诉我们,布达拉宫充满了神秘玄妙,有很多未知的秘密,依然无人知晓。尽管经过多次统计,现在依然无法准确地说出布达拉宫有多少房间。以至于直到现在,宫内依然不断有新的房间被发现。布达拉宫内收藏的珍奇异宝不计其数,一进里面,昏黄、摇曳的酥油灯下,到处都是珠宝的世界,金子的海洋。我只记得五世达赖喇嘛灵塔共耗费黄金3吨多,近15米高,共镶嵌有一万五千余颗珍珠玛瑙,其中最为珍贵是一颗从大象脑中取出的宝石,藏族人称这座灵塔为“藏目叶下”,意思是这个塔的价值达半个世界。而其他众多的佛像、唐卡、经书、等艺术品无一不是无价之宝。过多的人群让你不能在此久停,二个小时的旅程一晃而过,留在我脑海中的就是感叹和震惊,布达拉宫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它是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标志,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西藏皇族与百姓之间的巨大差别。

  小插曲:

  我们到时正逢拉萨的的雪顿节,就在全国上下喜迎奥运的时候,在布达拉宫前面有一伙人藏独分子拉出雪山狮子旗,扯出"反对奥运圣火传递,支持西藏独立"标语,悬挂于前门的门柱上,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一个冲上去制止的竟然是一个磕着长头朝拜布宫的老人,同样是土生土长的当地藏人,渴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意识如此不同,我和朋友也做了一件平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和其它游客一起配合警方制止其行为并清理现场,事后遥看布达拉宫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理是别样的激动,用照相记录了这一难忘的时刻!

  星期天:为了能看到真实的天 葬仪式,我们几个第N次来到西郊的天 葬台,早早地占据在旧车交易市场有利地形里。(市场内可以随意进入,山上近景根本不能前去,前几天我一位的哥朋友山脚被打了,当时拍摄者带的有拍摄证明也不行,罚了500元,车灯也被砸了)。果不其然,九点左右就能看有喇嘛用竹杆挑着哈达、经幡招呼秃鹫过来。一开始也就几只,后来越聚越多,大概有一百多只,黑压压都落在山脚下的一个大石台上,远远的能看清有三个喇嘛在奋力“操作”着什么,鹰头蹿动,狂飞乱舞的很是热闹,也就三十分钟左右这一过程就结束了!吃饱的鹰就在我头顶周围不断的盘旋,硕大的羽翼伸来据说有两米多长,虽说离得很近,可是听不到有拍动翅膀的声音,看着头上这些大鸟飞来舞去的,心里虽然很是激动,但身上还是觉得打寒碜,皮肤有些发紧。我估计当地这里人从来不在露天吃饭吧,赶上哪只鸟手上没抓牢,没准会有眼珠子、手指头的小零碎掉自己碗里的!(你总不能当成荤菜一个,扔嘴里算了吧)

  色拉寺是所有寺院中学习氛围最浓的一个,据说里面的喇嘛们常聚在一起相互拍手提问为乐.我们以前听说的“击掌对经”就是指的这个地方,当时去时已接近中午,他们可能都已经下课了,只看到几个小喇嘛唱着"那一夜,我伤害了你……在院里玩,看着他们身着红袍,手拿佛珠,嘴里还哼着流行的歌曲的样子,着实让你爆笑一阵!拉萨市的寺庙大都依山而建,色拉寺在最西边,没有什么参照物的后山显得格外空旷,云层低浅,天山相连,站在山脚下常有一种爬到山顶就能触摸云的错觉。这一段是临时开辟的山路,我和"老叔捷达" 壮着胆子一口气了了海拨3678米哲蚌寺后山上。(注明:山脚海拨3600米,也就开了几十米而已)这张照片是在山腰一平台上拍摄的,虽说距地面也就十几层楼那样高,可当时我的车龄才一年多些。听!!“车轮惊起的石头哗啦啦滚落山底!!”这声音真是让我惊恐万分,唉!只当是在这里考驾照吧!山顶的太阳火辣辣的耀眼,瞧我的这张照片,连双眼皮,大眼睛也显示不出来了!只怪当时心情差,一张脸拧得象包子那样。不过我们内地人在西藏拍人物外景,很少有自然的面部表情,在那里不戴墨镜你根本找不到眼睛究竟长哪里?

  在拉萨市,只要是树林密集的地方,十有八九都是部队的驻地,那曲那边据说要是栽活一棵树即有一万元的奖励,可见当地的气候条件是多么的恶劣。拉萨河水清又清,只恐里面多死人!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水葬这种古老的仪式。

  今天早晨一起床,整个拉萨市笼罩在一片雪海之中,听在这里近十年的朋友讲,这样大的雪他也是第一次看到。雪来得急,走得也快,就象我们内地的暴风雨那样快,三个小时后猛然间就收了,白晃晃的太阳一出来,积雪就跑的无影无踪,马路上一片蒸汽腾腾,空气中到处是那种碎彩虹般的五色光,煞是好看。我也是凑热闹开车追着雪景拍,再看身边的雪山,从山腰以上云雾缭绕,烟雨迷蒙,变幻莫测的劲风把这一切装扮的未曾相同,远处的雪峰若隐若现, 只有上山的“之”字型小路依稀可见,拉萨的雪山似乎都带有灵性,站在旁边看久了,你会感觉到自己不知不觉地融化在里面,连意识都会变成恍惚起来,仿佛置身于神山奇景,瞬间跨越于时空之中。

  说来搞笑,我早起一看下大雪了,按照内地的判断,立马把我所有的“衣服家当”都绑身上了,其实远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冷,哈哈!!!雪后只一个小时,室外温度又蹿到近二十度了,我穿着两套秋衣秋裤对着一身夏装的朋友傻笑!再看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有穿T恤的,也有穿毛衣鸭绒袄的,真是一大风景。说来也怪,这地方的气候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你就是衬衣也不觉得冷,穿一身棉袄也不觉得热,站在耀眼的太阳下,暖暖的很舒服,一蹭到背阴的地方,空气就象针扎的那般冷得刺骨,一天有四季在这里真正得到了体验,难怪他们本地女孩子都戴着面具般的黑口罩,就是为了防止这种鬼天气引起的感冒。

  车辆入户手续很好办,四驱车:藏AD5731 捷达:藏AD5732很吉利的号码,五个妻三个儿,可是由于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选择坐火车尽快返家。原定去林芝县和珠木朗玛峰大本营的计划也泡汤了,失去了和雪山的近距离接触,也是我们本次送车旅行的最大遗憾。软卧火车票平均每人近一千元,空调、氧气接口、电视一应俱全。坐在火车上,回放着一路拍摄的影像资料,我心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怀念和心痛,这里的天真的很蓝,那里的人真的很好,西藏留给我的是那种无法言传的,刻在意念中的,是对自然风光之后的感悟和对那份无比虔诚之精神信仰的理解……唉!太多太多,而这一切现在都离我远。回忆青海湖边的鸟鸣、俯瞰羌塘大峡谷的刺激、那木措湖水的美丽……就这么结束了?想起未到珠木朗峰的遗憾和失落,未开着捷达去日喀看第一缕阳光,……然而,没有遗憾哪有希望,今次的遗憾将化做下次都想将从新进藏的理由。西藏,我们走了,老捷,你等着吧,我们还会回来,还会一起回来!(作者:李伟)

(编辑:米妈)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