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利率、零首付……汽车厂商频频推出各种各样的汽车贷款品种,目的无非是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让原本一潭死水的车市能现出些许波澜。然而,效果会如何,汽车信贷真的能够挽救2008年的汽车市场吗?
田 瑾
车市遇冷 信贷救市?
“您好,请问您最近有买车的打算吗?”9月26日上午,记者接到了一个某合资品牌汽车金融公司打来的电话,业务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进行一项调查,以寻找潜在客户。
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汽车生活。各种汽车信贷服务的广告在各地汽车市场随处可见。一时间,“信贷购车”似乎成了车市的关键词。
各个汽车金融公司的叫卖之声不绝于耳,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悦达起亚、宝马、克莱斯勒、东风标致、奔驰、克莱斯勒、一汽丰田等品牌相继推出了“零首付”、“零利率”或者“低利率”贷款购车服务。而一些银行则推出了专门针对汽车消费的信贷业务,如招商银行的“车易购”、工商银行的“幸福快车”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等。
曾经一度沉寂的汽车信贷,为何在近几个月突然变得热门起来?
与年初“形势一片大好”的判断大相径庭,今年中国车市的表现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不尽人意。先是在4、5月份遭遇“倒春寒”,紧接着又受到经济、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始终不见起色,到了现在,“金九”褪色让更多的业内人士预感到今年车市可能要提前进入“冬眠”。
近日,记者在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看到不少汽车卖场和4S店都略显冷清,这和往年的“金九银十”已经无法相提并论。东南得利卡(参数配置)4S店的经销商万天舒更是向记者坦言:“今年的车尤其不好卖。来店里的顾客大多是看得多,买得少。”
面对困境,汽车企业和经销商能够想到的救市良方无非是推出新车以吸引消费者眼球,或是大打价格战,优惠活动一波接着一波,优惠幅度越来越大。然而,效果如何却是不言自明。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2008年8月,我国汽车工业月度产销自2006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汽车贷款 难挽车市颓势
当新车、降价都无法刺激消费者的购车欲望时,汽车厂商开始寻求其它道路。众多厂商转战汽车信贷市场,希望能够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挽救今年汽车销售的颓势。
我国银行汽车信贷业务开始于1998年,曾经一度风光无限。但是到了2003年,由于大量坏账和呆账的出现,汽车信贷业务于2004年被银监会叫停。直到《汽车金融管理办法》及年初修订案的出台,人们才重新看见汽车信贷业务依稀的曙光。
然而,2008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除了国内第一家本土汽车金融公司——奇瑞(参数配置)徽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获批成立之外,汽车信贷市场再也没有传来任何好消息。能听见的,只是厂家和经销商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一位北京的汽车经销商告诉记者,尽管自己的4S店一直都在向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的服务,但实际上接受这一服务的消费者并不多。北京如此,其它城市也如此。以上海通用汽车金融公司为例,资料显示,目前广州地区通过该公司贷款购车的客户占全部购车客户的10%~15%,而一汽-大众在广州的汽车信贷业务也只占销售总额的20%,还远低于汽车产业发达国家80%的比例。
只见商家热情地吆喝,却不见消费者买账。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层面下,汽车厂商在中国汽车信贷市场的举动或许注定只是一厢情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