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卡车设计和研发方面的进步太快了。”一汽技术中心一位负责人回顾我国卡车行业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时说,“我国卡车不仅在产品品种及系列化上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性能指标和内在质量上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设计理念从临摹到整体规划
对于设计理念的变化,一汽技术中心这位负责人说,改革开放前期,一汽还停留在产品转化和有限的设计阶段,没有实力进行产品的深度开发。当时一汽主要产品只有一种中型卡车,载重量4~5吨,发动机功率只有70 kW,最高时速70公里,产品很单一。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一汽加大了产品开发投入,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了设计基本理论,理性、科学地开展解放卡车产品开发。到目前为止,已相继开发出解放牌卡车第二代到第六代产品,包括公路、工程、专用领域全系列产品品种,甩掉了“解放车30年一贯制”的帽子。自主创新的路越走越宽,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强。
目前,解放卡车最大载重量达到40吨,发动机功率达到367 kW,最高时速达到120公里。现在,一汽不仅可以根据汽车性能的需要设计出与之匹配的结构,并且在设计中能够综合考虑质量、寿命、成本、工艺等问题。一汽解放第五代重型商用车及发动机自主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充分反映出一汽商用车自主开发的能力、水平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去年夏季下线的解放第六代产品J6重卡是一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J6的驾驶室、发动机等主要总成是自主开发的,创新技术达300多项,申报国家专利197项。J6项目经理吴碧磊介绍说,J6研发充分利用了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同步开发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他解释说,同步开发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产品设计与生产准备、零部件采购、营销方案同步进行。二是整车与驾驶室、发动机、前后桥等总成的开发同步进行。
一汽解放公司总工程师王钲强认为,一汽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特别是在柴油发动机电控单元本土化方面开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研究,开发出自主创新的产品,如FUP单体泵等。此外,在总线技术和车载娱乐系统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设计手段从纸笔到计算机辅助
谈到设计手段变化时,一汽技术中心负责人说,30年来一汽技术中心的设计手段与技术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计算机在设计中的普遍应用,一汽产品开发早已摒弃了纸笔设计工具。一汽技术中心不但完全掌握并广泛使用国际通用软件如ABAUCS、ADAMS、NASTRAN,为满足工作需要还自主开发出多种计算分析软件,有效支撑了产品设计。产品设计周期由3~5年或更长时间缩短为2~3年甚至更短。
研发实力从弱到强
在介绍研发队伍时一汽技术中心负责人说,改革开放前,研发人员只有几百人,资金仅有几百万元。试验条件非常艰苦,设备少,精度低,更没有专用的试验跑道,整车试验只能在公路或机场进行。这一时期研发人员主要是学习、理解国外先进的技术,结合当时的产品进行一些简单的探索性研究。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研发实力大大提高,从事商用车研发的人员有1000多人,研发资金每年超过10亿元,试验条件已达到国际水平。现在,一汽在海南和长春有两个整车试验场,可以进行各种整车性能和可靠性试验。在前沿性研发方面,注重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和新能源的研究。如高强度钢板、非调制钢、非金属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也注重安全、环保、节能、舒适、可靠、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实用性研发方面,注重科研与产品相结合,注重科研为产品服务,并通过产品验证科研成果。
王钲强总工程师持相同观点。他说,改革开放30年解放汽车验证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整车进入制造程序前,通过CAE软件对车辆强度、结构等进行分析,缩短了试验周期,节约了试验成本。在台架试验和整车试验方面已与国际接轨。国内许多厂家也在运用先进的试验方法进行振动、噪声等台架试验以及各种整车试验。研发人员的专业水平更是大幅提高,现在毕业的大学生知识面宽、基础扎实,为企业快速成长注入了新鲜血液。一汽与国外同行的合作日趋紧密,与国外共同开发的项目越来越多,如与德国、日本、英国、美国相关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30年,我国卡车设计水平和研发实力实现了跨越发展,与国外的差距大大缩小。(王月)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