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日报聊吧主题:该不该收购沃尔沃轿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1日 07:50  大洋网-广州日报

  “苦肉计”

  这两年来,美国福特陷入低谷。今年第二季度,福特爆出了87亿美元的亏损额,创历史新高。旗下沃尔沃品牌则面临着“美国市场不断下滑,欧洲市场疲软不振”的恶劣局面。有专家称,未来10年内,沃尔沃将会消耗福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在这种背景下,“福特将出售沃尔沃”传闻再次甚嚣尘上,但与去年不同,这一风波中出现了中国汽车的身影。有消息称,上汽、东风、广汽、奇瑞四大汽车集团都在与福特接洽,意图收购沃尔沃轿车。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是“四大名捕”,这阵势真够吓人的。要知道,1999年,福特汽车购买沃尔沃花了500亿瑞典克朗(约合83.78亿美元),就算以一半价格计算,沃尔沃仍值250亿人民币,如果再考虑多家竞争等因素,最终成交价只会高,不会低。

  需要“四大名捕”同时出手吗?会不会上演之前罗孚并购案中,上汽、南汽“手足相残”的闹剧?为何不派一个全权代表加以竞逐?相信这是许多国人心中的疑问。

  错了,完全错了。现在回头看两年前的罗孚并购案,虽然并购时吵得厉害,但并购成功后,南汽在短时间内并入上汽,罗孚先“一分为二”,又很快“二合为一”,最大赢家仍是上汽。之前的闹剧,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场“苦肉计”,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聪明。

  成行成市,聚沙成塔。同类型的生意,往往是越聚集越容易做,货比三家,对于买东西的人来说是好处,但对于卖东西的同样如此。每个商贩有自己独特的卖点、定价策略,有不同的手段招徕客户。而聚集的人多,购买的东西自然也就多了。中国汽车还不是财大气粗的“大鳄鱼”,倒像是一个个的小商贩,只有抱成团,聚集在一起才会显示出优势。

  在出售沃尔沃这件事上,福特是稳坐钓鱼台的买家,但中国“四大名捕”数量上的优势足以弥补其他方面的劣势,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更何况经过国内残酷竞争洗礼的“四大名捕”更像是四头狼,相互竞争的同时也会相互配合。未来一段时间,围绕着沃尔沃,将会上演一场斗智斗勇的好戏,这中间甚至会出现“手足相残”的事情,但不用着急,这很可能又是“苦肉计”。只要“沃尔沃花落中国”,以后怎么处置,那是关起门,自己人考虑的事情。 (周伟力)

  且慢出手

  广汽股份公司准备在资本市场上市后去收购沃尔沃轿车?好事啊!尽管广州已经拥有了三大日系车,但瑞典沃尔沃轿车毕竟是以安全著称的。但稍微一想情况也不太妙啊:在广汽之前,还有上汽、东风和奇瑞也曾传出要收购沃尔沃的消息,并且信息来源基本上都是来自海外,海外媒体想通过炒作令中国企业“坐地起价”不是第一次了,中国企业不是没有吃过这样的亏啊!当年,上汽和南汽在收购英国罗孚汽车时就陷入了相互杀价的“陷阱”。

  如果真是实现对沃尔沃的收购之后,国内媒体肯定又会大声高呼:这一举动不亚于印度塔塔收购捷豹和路虎!国人对中国汽车行业一直有一种情结,希望能尽快做大做强,能快速拥有高端品牌,并能在海外市场证明自己的强大。但如果国内汽车集团真是实现对沃尔沃的收购,中国汽车企业就强大了吗?这些汽车集团还不是靠旗下的合资企业提供“粮票”,自己的东西(自主产品)几乎还是个空白。

  先不说收购沃尔沃所需要的400亿元有多少国内的汽车企业可以承受,即使出得起这个价钱的企业,我看还是要三思而行!尽管沃尔沃的状况不算太糟,肯定也存在问题,不然福特汽车也不会将其出售。

  俗话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汽车行业也同样要顺应世界大势,在油价高涨、全球通胀的情况下,汽车企业眼下之急是压缩战线,保住原有成果,而不是盲目扩张。眼下就有例子——那就是保时捷前后以超过200亿美元的代价控股德国大众汽车,演绎出了“蛇吞象”商业案例。保时捷是“小而精”的典型代表,却吞下了产销达600万辆的车坛巨无霸大众。

  目前全球范围内,活得比较滋润的企业基本上“小而精”,如宝马、本田等,而并非是通过并购而造就的庞然大物,如通用、福特。通用和福特目前正在品尝当年到处收购品牌所结下的苦果:北美本土销量严重下滑,陷入大幅亏损中,股价也跌入新低,不得不变卖品牌以瘦身救火,向小而精的模式转变。当然,也有人会称,丰田也是“大而全”的代表,但不要忘了,丰田基本上是靠自己一步步做上来的。

  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成为面面俱到的全才,专心做好自己擅长的专业才是正道。这对国内汽车企业或许也是借鉴,在做强(小而精)之前不要盲目做大。对有收购沃尔沃冲动的企业,一定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去年底,上汽收购南汽一样,外界普遍认为这对上汽是利好消息,有助扩大规模。但资本市场给出了无情的答案,上海汽车的股票狂跌不止。其实,在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陷入困境之时,中国市场也还在增长之中,做好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已经很不错了,不要在国内根基不稳的时候急于走出国门。(王灿彬)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