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双龙汽车2006年市场回顾与2007年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14:25  新浪科技

  2006年12月15日,上汽销售双龙汽车中国营销部主办的“上汽股份双龙汽车(中国)特许销售暨服务中心年会”传来好消息:在中国SUV市场微妙震荡的大背景下,双龙汽车却实现了从销量到产品服务全面的增长,这家来自韩国的专业suv厂家凭借自身的进步逆势而动,充分享受到了更多中国消费者的眷顾。

  2006年是双龙汽车在中国实现初步腾飞的一年,一年推出3款不同级别全新SUV车型,这在世界上也不多见。从2006年4月开始,上汽双龙先后引进了ACTYON(爱腾)、REXTON II(雷斯特II)、KYRON(享御)等3款新车型,覆盖了从入门级豪华SUV、中高级运动SUV到顶级豪华型在内的多系列SUV车型。如此密集的新车投放在国内市场,特别是suv市场首屈一指,中国消费者也集中体验到双龙汽车“世界一流的SUV制造专家”的实力。

  双龙的技术实力支撑着双龙2006年辉煌业绩。随着装备奔驰技术柴油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双龙多款车型不断入市,2006年中双龙汽车“柴油环保节油动力、世界级SUV专家”的品牌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根据双龙各地经销商的调查数据汇总,截止到2006年11月底,双龙直接销售量首次突破千台大关,而销量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客户满意度也大幅提升,客户对双龙的销售和维修保养满意率达到90%,销量和满意度的同步提升在汽车行业还不多见。

现场图

  上汽双龙在中国短期内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正如营销部常务副总金晓黎“2006年双龙汽车(中国)主题工作报告”中提到的,2006年是双龙汽车展示品牌底蕴、分析在中国市场的现状与产品战略定位的一年。通过有效的产品、策略的定价以及优秀的服务,在2006年取得在中国市场上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量的大幅提升,媒体曝光率显著增加;同时,市场活动的策划组织日渐成熟,管理流程的日趋完善,这些都极大鼓舞了融入到双龙汽车这个大集体的每一个双龙人,更直接传递给了越来越多理性购车的消费者。

现场图

  双龙中国管理层从产品结构到服务的逐步进入状态,也让经销商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来自各地的经销商对于今年的业绩普遍感到欣慰,某经销商表示,“借助地方车展等渠道的创新,我们的销售有了进一步的飞跃,当地的消费者对双龙汽车已经形成了省油+高安全性的口碑,前一阵发生的雷斯特高速公路翻滚事件,当事人专门登门表扬我们,作为双龙经销商,我们也感到一种由衷的欣喜。同时,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随着雷斯特II的上市,我们在高端suv车型中表现突出。”来自广东的经销商表示:“来买双龙SUV的顾客,大都会选择柴油发动机,这与双龙总部的大力推广分不开。双龙车系大扭矩,低排放非常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求,所以深得那些喜爱SUV强大动力,但又关心油耗的驾驶者青睐。

现场图

  众所周知,2006年我国SUV市场延续着两极分化的状况:一方面,技术陈旧、车型老化、安全性差的经济性低档SUV销量急转直下,已经触及谷底,上海万丰等suv厂家的退出就是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中高端SUV则开始享受“风景独好”,其中,以运动休闲为特色的都市SUV,如双龙爱腾和享御等车型,则以出色的性能和节能表现异军突起,成功地拓展了细分市场。双龙汽车凭借目前世界领先奔驰技术的柴油发动机,实现了低排放,强动力的同时油耗水平远远低于同级suv车型,打动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短短一年时间,双龙从一个在中国知名度较低的韩国SUV顶级品牌,逐渐成为在国内越来越多人知晓的“柴油动力、SUV专家”,也成为2006年高端SUV市场上一颗最闪耀的明星。

  面对2006年的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就,上汽双龙方面持谨慎乐观态度。由于2007年双龙不可能如此高密度的投放新车型,如何巩固并扩大现有的市场,如何将其富有争议的造型设计继续转化个性市上的体现,如何面对少数地方对高清洁柴油车采取一刀切的简单粗暴的禁令,上汽双龙将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2007年是挑战之年,是因为我们的目标定位于在2006年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实现销售数量、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和品牌竞争力的全面提高。”上汽双龙相关人士表示。

现场图

  “合作共赢,开创未来”成为上汽双龙年度会议的主题,我们从2006年双龙在中国市场的坚实足迹可以看到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上汽股份双龙首席代表墨非先生的讲话很好的表达了上汽股份对双龙的这家来自韩国的著名汽车企业的信心,他表示,“双龙用独特的造型风格和技术魅力,正日益影响着新兴的中国SUV市场的发展趋势、推动中国消费者的理性和消费心理的成熟,可以预计,在务实的工作作风下,随着雷斯特、享御、爱腾的优势被不断地发掘,2007年的中国SUV市场上,双龙将真正扮演一个领跑者的角色。”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