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五年,汽车业从原来的“最让人担心”的产业变成了今天的支柱产业,而汽车零部件也随之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诱人的市场引来了无数跨国零配巨头纷纷到中国试水,但是,繁荣的背后是零部件行业面临的诸多壁垒及挑战。
增速明显
汽车业“井喷式”增长,带动了零部件行业的迅速发展。
据统计,2002年我国零部件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247.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6.3亿元。零部件出口额?不含发动机出口?为22.1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33.6亿美元的73.2%,而整车出口额仅占当年出口总额的7.4%。2002年汽车零部件?不含发动机?出口比上一年增长35.41%。
200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达300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39亿元,同比增长46.86%。汽车零部件出口达43.1亿美元,增长32.1%。
2004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配套规模达到4400亿元。
200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实现销售收入4035亿元,占汽车工业总销售收入的33.9%;利润总额236亿元,占总额的44.9%。从2000年-2005年,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的利税总额年均增长20.55%。2005年,汽车零部件出口达89.47亿美元,同比增长22.82%。
根据商务部的规划,200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将超过200亿美元,到2010年这一总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赞峰表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呈五大趋势发展:企业加剧分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政策环境有利于零部件产业发展、自主品牌培育促使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国成为世界零部件制造中心。
出口堪忧
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来自国外的贸易壁垒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2001年,加拿大和美国就展开了对中国的汽车挡风玻璃的反倾销调查;2003年,加拿大的SPI公司提起针对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生产的汽车油箱的反倾销申诉;2004年,秘鲁、印度和土耳其同时对中国轮胎进行了反倾销调查。
今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更是频频被“反”。1月,乌克兰跨部门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决议,决定对来源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第三国的进口滚珠轴承发起反倾销调查;5月和7月,巴西汽车零配件业主工会连续两次要求巴西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电瓶、汽车轴承等零配件采取“特保措施”;8月,埃及贸工部反倾销局发布公告称,已经接受当地企业的书面申请,对进口自中国的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反倾销案发起新一轮的复审调查……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我国零部件出口之所以在国外频频遭遇反倾销,最根本的原因是产品价格低廉。另外,也有专家指出,我国零部件出口企业较为分散,大部分规模小,出口局面散乱。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表示,我国将加大对汽车零部件产业预警模型和评价系统的建设,把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的产业预警结合起来,建立一套预警模型和评价系统。运用贸易救急措施和其他各项国际通行规则,来发展和保护我国的汽车产业,包括零部件产业。
喜忧参半 发展几何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在国外遭遇贸易壁垒的同时,国内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也迫于国外压力,不得不缓期两年实施。
看来,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一直伴随着此起彼伏的争端一步步发展,有得也有失。
而在业内专家的眼中,零部件业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据了解,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厂点过多、过乱,假冒伪劣现象大量存在;地方保护现象严重;零部件产品自主开发能力较差;开发费用投入少。
此外,我国零部件企业也存在规模小、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为此,有专家建议,本土零部件企业应以技术、服务、成本为核心,着力形成零部件企业适度的规模化、有特色的专业化和低成本的综合竞争实力,发展高新技术、电子技术,在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配套方面,积极开展与有国际优势的零部件公司的合作。(记者 王坤)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