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并在积聚新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3日 08:56  财经时报

  财经时报讯 2006,中国汽车产业精彩的一年。40%的增长速度,使中国取代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

  盘点全年,可以列出一连串令人惊诧和惊喜的数字。但这并不是回首2006的目的。《财经时报》发现,汽车市场再度“井喷”的背后,有许多新现象值得关注。

  比如,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今年纷纷杀回曾经被他们抛弃的车贷业务。跨国公司积极抢占高地,让人们关注到汽车金融和保险领域的巨大潜力。

  在自主品牌身上,我们看到了海尔、联想的影子。从高喊“狼来了”,到与狼共舞,中国本土汽车商在逐渐壮大中走向成熟……

  如果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些,或许,2006只是中国汽车一个精彩的序曲。

  这两年,尖头皮鞋忽然在中国流行起来。

  某汽车厂商一位副总惊奇地发现,自己年轻的女儿也买了一双。这让他想起30年前所在工厂墙上贴的一幅漫画:一个时尚青年嘴叼烟卷,身穿喇叭裤,脚登一双尖头皮鞋,倚在一辆铮亮的轿车上。副总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漫画的下方有一句标语:坚决杜绝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时代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只能在脑子里想想的东西,现在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原来被看成小资甚至资本家才能用的汽车,现在放眼望去已随处可见。”今昔对比,这位老总感慨万千地对《财经时报》说。

  当然不只这位老总,每一个从过往时代走过来的中国人,对此都深有体会。直到几年前,中国还为“是否应该发展私人轿车”进行过全民大讨论;而今天,私家车已经成为所有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在一些特大城市如北京,私人已经买走了当地轿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过去一年,中国汽车以惊人的速度变化着。一些细心人发现,在这些变化里,中国汽车正萌生并积聚着一股新力量。

  泊来的车名:资本蜂拥而入

  上面讲故事的那位副总,来自一家民营汽车企业,造汽车是其公司董事长多年的愿望。在汽车热的大背景下,与他老板抱着同样想法的大有人在。

  2006年年底,在消费者就奥克斯非法产销拼装车闹上法庭的时候,另一家民营企业力帆却高调宣布,要将自己的汽车卖到北京市场。

  不知是不是因为看到了李书福从农民到汽车老板的成功,自吉利成为汽车市场的一员大将后,中国的民营资本好像中了魔似的,不约而同地往汽车产业里挤。轿车的门槛太高,没关系,那就退一步,进军SUV.原来中国人并不怎么使用的这三个英文字母,因为一个车型的普及,而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泊来词,几乎取代了一度流行的“越野车”说法。

  有了SUV垫底,厂商也敢把眼光抬得更高了。这两年的SUV市场已经谈不上赚钱,轿车的利润却还十分诱人,于是,先有力帆,后是长城,都通过“买壳资源”的方式攀上了轿车。

  国外资本没有这么便捷的路径,因为中国政府“只能设两家合资企业”的规定,把他们无限扩张的欲望限制住了。情急之下,恰逢中国向国外投资者全面开放A股市场,使他们看到了曲线进入的希望。

  于是,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首开先河,购买福田汽车的法人股,即将成为其第二大东家。与上汽、南汽争着收购罗孚相比,外资对中国汽车的介入似乎更积极、更活跃。

  中国汽车将高唱着资本变化的咏叹调,跨入2007年。有专家预测,未来的一年,汽车将是并购重组的核心行业之一。

  卖梳子给和尚:创新营销理念

  汽车生产得多了,还得卖出去。于是,与营销有关的故事多起来,“把梳子卖给和尚”,也成为车商们梦寐以求的追求目标。

  一位推销员启动另类思维,动员和尚买“积善梳”赠给进香者,从而卖出大批的梳子。这看上去只是一种大胆创意,实际上其中蕴含着很深的营销内涵。因为它通过对目标人群的分析研究,进行有效策划,开发了一种新的市场需求。

  竞争日益激烈,加上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厂商和经销商都发现,车越来越不好卖。“以前春季和秋季是淡季,今年夏天也变成淡季了。”今年夏季,《财经时报》记者走进北京一家汽车经销店时,一位销售人员正为卖不动车而愁眉苦脸。

  这似乎与中国市场的增长数字不符。2006年,中国汽车以高达40%的增长率,成为全球汽车市场首屈一指的领航者。看着这个数字,赚得盆满钵溢的车商们笑逐颜开,一些年前曾预言中国车市持续低迷的人士,现在也不敢再轻易断言明年的车市。

  然而,如此高的销量增长,却被几十款车所瓜分,导致不少厂商“叫好不叫座”——销量大增而利润很低,有的甚至接近零。为了留住客户,厂商们可谓绞尽脑汁,他们不得不花时间认真琢磨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有什么新需求?

  越来越多的厂商将目光瞄准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推出不同的营销方案:当北京的消费者再也寻觅不到所钟爱的奥拓时,他们被其替代品——另一款小型车“奔奔”所吸引;大众大刀阔斧地改革了营销体制,让产品的真实价格在消费者面前透明;丰田凯美瑞和华晨骏捷干脆采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在价格上一步到位,让消费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厂商异曲同工的营销故事证明一点:梳子卖给和尚并不是难事,即便是最挑剔的和尚也有需求,关键是以哪种方式去卖。

  骗子眼中的商机:金融和保险空间

  2006年年底,北京发生了一起特大诈骗案:犯罪嫌疑人王某租赁汽车转手“抵押”牟利,共有5家汽车租赁公司的23辆奥迪雅阁等中高档汽车被骗走,总价值700余万元。

  据有关人士介绍,虽然汽车租赁在中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但这个行业已经陷入一个怪圈,即骗租行为时有发生。犯罪分子钻法律空子骗租屡试不爽,而且诈骗的性质难以界定,通过诉讼方式也难以挽回损失。

  在中国汽车领域,诈骗频发的何止是租赁,汽车骗贷、骗保的现象都已不是新闻。在国外属家常便饭的汽车金融和保险、租赁,似乎到中国便变了味儿。

  一位跨国公司老总曾充满信心地说,他们在国外有成熟的风险机制,不怕在中国开展汽车金融的风险。然而,到目前为止,这家公司除了面对经销商的大宗业务外,真正的汽车金融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谁都说中国的汽车金融和保险空间无限,却难得有公司做得像车市那么火。国内银行和企业进得缓慢,国外企业便毫不留情地把“窝”占下来——不管业务如何,先成立公司再说。

  国家规定,一家车商只允许设一家汽车金融公司,没抢到先手的中方,未来还有多大空间可占?难道只有把这个据说汽车业最赚钱的领域拱手送人?

  蒸汽机的始祖瓦特没能享受到汽车,可能也没遇到这么多复杂的问题。200年前,他盯着沸腾的水壶琢磨,进而研究出蒸汽机;两个世纪后的今天,人类没有一成不变地看着那跳动的壶盖无动于衷,从咝咝作响的蒸气中,而是通过现代“蒸汽机”——汽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本报记者 冯淑娟)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