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派汽车文化张力初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 18:42  财富时报财富时报

  7月3日下午,2000辆华普轿车从上海海通国际码头正式装船启航,漂洋过海,出口到远在地中海之滨的利比亚。从表面的数字上来定性,它创下了国内轿车一次出口量的最高纪录;从深层次意义上来分析,这其实是上海华普汽车所倡导的海派汽车文化所迸发出的张力的初步显现。

  中国汽车文化学者第一人

  提起海派汽车文化,不得不提一提它的创始人徐刚。短短4年时间,徐刚就完成了他三次身份和角色的转换。2002年辞去厅级官位下海当吉利集团CEO,此一次转换;2004年9月由吉利集团总裁坐镇上海华普汽车,以小股东承包经营大股东,此二次转换;2005年开始,在担任上海华普董事长一职带领华普走上快速发展通道的同时,自号“海派汽车孺子牛”,突出汽车文化学者身份,此三次转换。这个从政府官员到职业经理人再到汽车文化学者的轨迹,确立了徐刚“中国汽车文化学者第一人”的地位。

  徐刚是第一个在汽车界特别是自主品牌企业提出某种汽车流派和汽车文化的人;徐刚也是第一个坚持每天在新浪等门户网站汽车频道写博客的汽车公司董事长;徐刚也是第一个坚持在各种论坛、会议等讲台上大讲特讲汽车文化的人;徐刚还是在中国首次给汽车分出男女性别的汽车文化学者。

  作为中国汽车文化学者第一人,徐刚对汽车文化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那就是:在一定国情和地理环境下,消费者买车、开车、用车时的方式与特点。

  徐刚说,世界各国买车的习惯差异非常大。美国人买车就像吃快餐,说话间就恨不得一轰油门就把新车开走;欧洲人买车就像泡咖啡馆,一定要从从容容地进行。而我们中国的老百姓买车最有意思,买车前先做功课,研究市面上各种车型、车款的优点缺点,还要琢磨攻克各种技术参数……然后带上一家老小,像过节一样去参观考察各种车型,最后买回一辆“全能”的车。

  在产品同质化竞争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国自主汽车想要真正能立住脚急需有丰厚文化内涵、给消费者带来巨大价值感受的名牌。中国汽车文化还应该在大中华文化背景下,形成若干具有浓厚区域文化特征的自主品牌。这也是徐刚力推中国汽车文化的本意。

  所以,当初徐刚从吉利集团到上海华普汽车后,首先做的就是:在充分的市场调研之后,针对目标消费群的特点,与上海的海派文化精髓相结合,倾情、用心、全力地打造具有鲜明海派风格的华普车。而且,造车的时候,尽量照顾到消费者这些心理需求和文化取向,让汽车既融合车主的气质,又能将这种个性表现出来。于是,海派汽车文化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提炼海派汽车文化的精髓

  汽车业特别是轿车领域的竞争,必将走过四个阶段:价格——技术——服务——文化。

  徐刚认为,眼下的中国,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汽车文化还没有形成,占据国人视线的多是海外的汽车消费文化,中国汽车文化还处于形成萌芽期。但是,没有汽车文化就不会有成熟的汽车消费。中国自主汽车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且我国需要的绝不是对西方汽车文化小修小补,而是全新的原创的中国汽车文化。考虑到我国正处在自行车王国向汽车社会的转型时期,汽车文化也正处在萌芽状态,所以,原创的中国汽车文化必须抛弃“弱国文化心理”,这样才能创造出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中国汽车文化。

  谈起“海派汽车文化”的缘起,徐刚说,“海派汽车”的内涵至少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在现代化工业基础上生产的;二是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三是领先潮流,先进时尚;四是创新、进取;五是体面、实惠、大气。包容并蓄,善于合作是海派的一大特色。包容精神使得海派管理能够主动寻求合作机会、合作对象,并擅长与竞争对手共生共存,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生命力。华普汽车的生命力体现在“三个联合”上:联合国际上专业的工程技术公司;联合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联合核心供应商联盟。

  包容并蓄体现到海派文化的创新上,即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而非简单的“引进”,或“拿来主义”。不少“舶来品”到了上海,都经过一番创新改造,成为“中西合璧”的海派产品推向市场。

  “海派汽车”,绝不是仅限于上海的本土文化载体,而是把“融汇国际,优秀品质”的城市精神熔铸成产品和品牌的核心价值,让用户在使用华普产品时,感知和联想到上海的国际性、先进性、包容性、时尚性、精致性、超值性,形成品牌塑造中的创新元素:精致、运动、时尚,把传播精致舒适、实惠超值的汽车生活作为上海华普造车的愿景。

  海派汽车文化助力华普营销

  “海派汽车”的提出,是基于上海华普汽车差异化的营销战略,重构着消费者的价值主张。它是上海华普汽车针对消费者心理,同时包含企业理想的文化营销变革。

  超值的海域系列、时尚的海尚(海炫)系列、运动的海迅系列,它们构成了“海派车”,就去年销售来看,这些车型由于市场定位准确,都卖得相当好。2005年上海华普汽车销量达到2.45万辆,同比增长143.6%,成为国内汽车销量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而这些业绩的取得,海派汽车文化功不可没。

  除了主打的“海域”和细分市场的“海尚”以及“海迅”外,能代表海派汽车文化的,是徐刚和他的团队精心打造的“海炫女性车”和“混合动力车”。

  徐刚坦言,产品一定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现代社会,女性消费者占了相当一部分,对适合女性使用的汽车需求很大,但是目前没有一款真正的女性车,华普正是看到了这个细碎的细分市场。

  徐刚指出,汽车文化的一个典型案例可以说明,汽车消费不仅仅有东西方差异,而且也是男女有别的。男性消费者购车一般比较理性,女性则比较感性。每次车展上我都会观察,我发现大多数男性看三样东西,一是最昂贵的和动力最强劲的新车;另一个是看哪个操控最好、价格最便宜,可以近期就买来开;第三个,就是看漂亮的车模了。而女性则把车当成流动的家,当成寄托情感的空间,看成是办公室、家之外的第三个空间,作为自己的小宠物。这就是汽车文化的力量。

  在徐刚看来,作为中国汽车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华普聚焦女性细分市场,推出的这款“女性车”不仅能提升其品牌影响力,更能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成功的几率在90%以上。

  上海华普小批量试制的混合动力轿车已于2005年亮相于上海工业博览会。徐刚告诉记者:“最快年底我们可以推出工程样车,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投放市场试销,2010年年产销量将达10000辆。我们将严格控制成本,混合动力系统所增加成本控制在1~2万元。”

  由于“海派汽车文化”的巨大影响,上海华普汽车走出国门也成为必然趋势。7月3日的2000台轿车出口,仅仅是拉开了上海华普汽车飘扬过海的大幕。

  作为中国汽车文化学者第一人,作为海派汽车文化的创始者,徐刚无疑走在了中国汽车界的前列。对于将来的汽车文化之旅,徐刚指出:未来汽车产业必须走细分市场路线,华普全系产品有明确的细分定位:运动激情的海迅以科技为核心,成为最具运动味道的轿车;经典大气的海域以超值为核心诉求点,成为性价比最高的海派汽车;时尚个性的海尚,它以时尚为核心诉求点,成为最有品位的经济型轿车;而今年3月8日下线、8月将上市的女性车海炫,更是以细节关爱女性为核心诉求点,成为中国第一女性车。

  正是得力于海派汽车文化的助推力,目前,海派汽车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海域月销售已经超过2000台,海尚800台左右。在全国2、3线城市都有良好的销售势头。

(编辑:孙凤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