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迪轿车在中国胜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09:45  青年参考

  6月22日,是一汽大众全新奥迪A6L上市整整一周年的日子。这一年,就奥迪在中国的发展步伐与辉煌履历而言,的确是值得书写的一年。6月30日,一汽大众奥迪品牌事业部中德双方总经理安世豪、张晓军双双站在媒体记者面前公布了1~6月份奥迪品牌在中国的销售业绩,其中新奥迪A6L实现销售27925辆,A4为9242辆,A8是1281辆,总销量38448辆,与去年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这一成绩对于奥迪在本土的老对手奔驰宝马来说,完全可以用“高高在上”来形容。据了解,奔驰轿车今年1~5月在国内的销售量为1.3万辆左右,其中奔驰S级的销量就占了小一半的量;而据宝马公司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宝马在中国大陆市场一季度完成销售7586辆,其中包括4733辆华晨宝马有限公司在中国生产的3系和5系以及89辆MINI。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这一数据换算成每月平均销量的话,奥迪为每月6408辆,奔驰为每月2624辆,宝马则为2528辆。很显然,这些数据与三大品牌在全球市场的表现相去甚远。其中又以在全球保持旺盛增长的宝马轿车落差最大,竟落得倒数第一。当然最大的赢家还是奥迪,这一事实证明,豪华轿车品牌落户中国的15年间,奥迪作为豪华轿车“王者之师”的地位难有人能撼动。

  客观地讲,无论是宝马还是奔驰,其对中国市场战略手笔不能说不大,特别是宝马新车型与全球的同步投放,再加上客观务实的新价格策略,为其赢得了众多赞许目光,其中新3系更是国产豪华中级车的全明星,拥趸者无数。然而,宝马5系与新奥迪A6L市场表现的巨大差距足以让奥迪在中国领先5年以上。可以说新奥迪A6L的超然出位,是奥迪中国车型战略上的非凡成功。

  稍做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奥迪在中国,其竞争战略的核心是让“A6车型市场最大化”。奥迪的这一战略是建立在中国无所不在的“官本位消费文化”之上。在中国,对于高档汽车,公务消费定然引领时尚潮流。奥迪通过近10年中国市场的试水,“四个圈”已经成为中国现阶段最流行的高档座驾。为了迎合并放大这一消费心理与需求,奥迪在着手引进最新一代奥迪A6新产品之初,就针对中国这一消费文化进行了大胆的本土化二次开发,其中最大的改进就是在德国原版的基础上加长了近100mm,使新奥迪A6L的整车长度达到了5012mm。这一车型长度足可以与众多D级车竞争,几乎比宝马5系和奔驰E级车都要长200mm。这200mm对于看重排场的国人而言,其杀伤力是足以致命的。

  此外,奥迪A6L配以平稳大器而又不失时尚的外形,更有其排量高达4.2升的强劲高性能发动机,更让A6L具备了高档豪华车细分市场通吃的可能。这一点,我们只要将国产宝马5系的销量与新奥迪A6L的销售数据一比就会一目了然。国产奔驰E级轿车由于其外形稳重,在这一细分市场的处境会稍稍好一些,但也不会对新奥迪A6L构成真正的威胁。

  无疑,奥迪品牌让“A6车型市场最大化”的策略会不同程度地损伤上游奥迪A8和下游奥迪A4的市场份额,但奥迪明白一点,只要奥迪A6能够如愿实现市场份额的最大化,其品牌优化效应必将最终带动奥迪全系列车型销售的良性增长,这一点新奥迪A4在今年前半年的表现就能说明问题,其9242辆的销售成绩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当然,上游A8的表现受新A6L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其1281辆的销售比奔驰S和宝马7系的市场表现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如此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足以让奥迪大喜过望。

  与奥迪品牌让“A6车型市场最大化”的策略如出一辙的是2006年奥迪品牌在中国的组织机构的变化。随着今年元月份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的成立,原负责奥迪欧洲、中国(进口车)区前销售主管安世豪入主事业部执掌大印,原一汽大众销售公司负责奥迪品牌的副总经理张晓军担任副总经理。安世豪表示,奥迪事业部的主要功能是统筹在华国产车、进口车销售,以及品牌战略等各项业务,实现资源的优化集中调配,提升奥迪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品牌满意度与赢利能力。对于大众集团在奥迪品牌管理上的这一举措,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在中国职能的最大化”。特别是对进口奥迪业务的收编,将促成奥迪品牌资源在中国优化整合价值的提升,从而整体锻造奥迪品牌的中国核心竞争力。近期,全新第三代SUV开山之作——奥迪Q7的中国开卖就将使奥迪在中国的功力增加三成以上。

  当然,“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在中国职能的最大化”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原奥迪中国品牌总监何闻山的逐步淡出。

  本报记者 铜车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