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下半年车市有望平稳增长 预计全年可达660万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 14:43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降价还会比较频繁,但不会出现不计利润大打价格战的情况,预计全年销量达到630万辆至660万辆左右。

  “下半年车价是不是要大跌啊?”这是近两周以来记者被朋友问到最多的问题。不少媒体上也充满了惶恐不安的消息,“库存超10万辆”、“黑五月”、“黑六月”、“车价将大跳水”、“车市恐慌下行”等等扎眼的词句触目惊心,一时间似乎大家都在担心,车市会否重蹈2004年先涨后跌的覆辙?

  这种说法恐怕有失偏颇,仔细分析会发现,很多论据并不能站住脚。主流厂商库存并没有超出国际通行的警戒线;从历史数据分析,5月份和6月份是传统淡季;竞争激烈导致降价不假,但汽车企业利润也在上涨,并没有出现恐慌性“杀跌”。

  更重要的是,今年以来宏观经济高位稳定运行,而且出现了企业、政府和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的趋势,与宏观经济同步发展的汽车业发展的基础良好,下半年车市有望平稳增长。另外,本报记者车市调查结果显示:七成消费者下半年有购车意向,年底可能形成小高潮。

  “低迷”说法有失偏颇

  今年车市开局不错,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到5月份,汽车产销305.30万辆和297.43万辆,同比增长31.77%和30.84%。尤其是今年3、4月份乘用车出现高速增长,这让很多人对今年车市抱有乐观态度。

  然而,5月份汽车销量比3、4月份有明显下降,不少业内人士和媒体开始担心:2004年汽车业也是先涨后跌,下半年出现了异常惨烈的价格战,今年会不会再现这一幕?

  其实,这种比较并不恰当。2002年和2003年中国汽车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这是中国乘用车大发展初期的特例,很难再出现,而被称作“崩盘”的2004年其实是一种向正常轨道的回归。当然,厂商和银行、政府等也从2004年汽车信贷紧缩和库存问题中吸取了教训。

  今年车市情况和2004年不同。

  第一,车市自2005年以来开始稳步发展,类似于2003年和2004年大起大落的情况越来越少。

  第二,5月份是车市传统淡季,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在黄金周之前提前释放,这一点从历年销量走势上也可以看出(参见图1)。2005年前3季度,每一季度销售低谷均出现在该季度的中间月份,分别为2月份、5月份和8月份,因此不应过分渲染所谓的“黑五月”。

  第三,1至6月份主流厂商销量同期增幅超过30%,前三甲的增幅更是惊人,上海通用为20.19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上海大众为17.36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3%,一汽-大众为16.8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0%。

  第四,对于库存问题的“集体讨伐”,其实是一种概念混淆。并非有库存就是坏事,关键是要保持合理库存。一般认为,行业库存量占总产量的8%左右属于正常水平。据统计,2006年 1~5月份汽车总产量为305.30万辆,相应正常库存总量应该在24万辆左右,目前公布的10万辆左右库存量,并没有超出警戒线之外。

  第五,尚未出现不计利润大打价格战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凯美瑞马自达6轿跑车、凯旋速腾、思域、新POLO标致206骏捷雅绅特等多款新车上市,使紧凑型轿车、中级车、中高级车等各个细分市场的竞争都在加剧,竞争对手对此进行价格调整是市场竞争的正常反应。

  然而,这种降价行为还没有达到不计利润大打价格战的程度。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全国汽车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为232.51亿元,同比增长88.65%,高于汽车产销量增长率。今年汽车厂商利润有所增长,意味着这种降价行为还在可控的范围内。

  下半年有望平稳增长

  下半年车市走势如何?媒体、厂商和消费者各有各的立场,众说纷纭。

  首先,站在中立角度来看,判断车市走向,应该考虑宏观经济的影响,这也是对汽车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毕竟,作为国家支柱型产业之一,汽车业应与整个国民经济同步发展,不可能总出现“单兵突进”或者“意外崩盘”等背离宏观经济形势的情况。

  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进入2006年以后,宏观经济运行高位稳定。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分析,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3313亿元,同比增长10.2%,略快于上年同期9.9%的增长速度。经济运行表现出“三快”、“三稳”特征:“三快”是指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政府和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外贸进出口继续快速增长;“三稳”则是指社会零售消费额平稳增长、市场价格温和上涨、外商直接投资小幅增长。

  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给汽车业的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汽车属于大宗消费品,企业、政府和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对于汽车业来说意味着需求有可能增长。如果下半年宏观经济大势没有太大震动,车市走势也会延续平稳增长的局面。

  从政策面来说,国家没有改变“鼓励汽车进入家庭”的政策取向,而且今年实施了多项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例如“限小”解禁、新消费税实行等都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量增长。

  其次,判断车市走向,还要考虑消费者购车意向。本报记者调查京城车市发现,七成消费者预计在下半年购车,其中多数集中在“十一”黄金周和年底。

  再次,上游产业对汽车业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油价频频上涨对于购车还是有一定影响,不过本报记者车市调查显示,各个档次轿车受影响较小,消费者强调“该买还买”,关键是选择比较省油的车型,或者降低排量。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SUV,目前已有部分经济型SUV厂商退市,估计下半年SUV市场还会经历大洗牌。

  另外,铁矿石的涨价也使厂商成本提高。近期,中国钢厂接受了三大矿业巨头提出的19%涨价幅度,虽然比去年涨幅低,但仍将会对下游行业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汽车业这样用钢大户,很可能造成厂商成本上涨,即使想发动大规模价格战也会比较吃力。

  第四,如何看待新车型引进问题。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在积极引进新车型,下半年沃尔沃S40、轩逸、奔腾、新宝来、两厢福克斯、威志等多款新车将上市。应该看到,新车型上市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会加强竞争,竞争对手会推出价格优惠和改善服务等手段应对;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有做大“蛋糕”的作用,新车型会吸引一部分潜在用户把购买欲望转换为购买需求。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今年下半年车市有望保持平稳发展速度,预计全年汽车总销量达到630万辆至660万辆左右。受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影响,各大厂商降价和提高服务等举措还会比较频繁,但不会出现不计利润大打价格战的情况。

  汽车厂商应抓住车市平稳发展的时机,尽快改变粗放的效益增长方式,在强化内部管理、加强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质量及服务水平和降低成本等方面下功夫。政府有关部门则应从保持汽车产业和谐发展的出发点着手,谨慎对待治理产能过剩等限制性政策,尽快出台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及细则,为汽车产业稳步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记者 黄 超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