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车层出不穷降价暗流涌动 车市表情丰富多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 08:37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今年,前四个月的车市几乎是一路高歌猛进,但进入五六月份后形势却发生了悄悄的逆转,调价之声不绝于耳。

  业内人士称:车市出现的“晴转多云”迹象,表明车市正在逐渐进入一个拐点。而这一迹象与2004年的车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进而也使得当前的车市再次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车型篇一车更比一车靓

  上半年的车市,可谓是迎来了一个空前的新车上市高峰。据不完全统计,到6月上旬,全国上市的新车型达50余款,从经济型车到中高级车,新车型可谓全线开花。其中,极具市场竞争力的车型就达10余款,如速腾、凯旋、思域、君越、新天籁、骏捷、凯美瑞等等,新车的接踵而至成了拉动车市增长的强劲动力,也使得上半年的车市显得异常红火和热闹。

  从3月份开始,车市几乎以每周一到两款的频率猛推新车,众多新车“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上阵的攻势不仅令人感到目不暇接,而且也让很多消费者一时半会儿难辨这些新车到底谁是谁。

  不过,从各品牌厂家的新产品排兵布局图上看,经济型车市场显然成为了今年着力角逐的重点市场之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合资品牌纷纷增强了在这一市场区间的“兵力”:从今年1月份标致206高调上市开始,北京现代雅绅特、通用雪佛兰乐风、昌河铃木利亚纳、广本思迪、上海大众的新PO-LO劲情、POLO劲取等新车纷至沓来,合资品牌拉开对经济型车市场份额的抢夺攻势。而自主品牌自然也不甘示弱,奇瑞A520、海迅AB、吉利金刚、力帆520等新车型也纷纷上阵,展开了激烈的狙击战。

  此外,中高级车市场同样也成了今年上半年推新车型的密集区域,而且这一市场中的新车型个个都堪称“重量级”:东风雪铁龙凯旋全球市场上市中国首发,一露面就赢得了车主的青睐;广州丰田旗下的凯美瑞更是先声夺人,未上市之时就已给其他竞争对手造成了无形的压力;此外,一汽大众速腾、上海通用君越、东风本田思域、新马自达6轿跑车、东南三菱蓝瑟、华晨骏捷等全新车型,个个“身怀绝技”当仁不让,一时间也令这一市场显得“杀气腾腾”,充满变数。

  就在新车型争奇斗妍之时,众多老车型也纷纷“变脸”,它们或是增配改款或是推出补充排量车型,如新天籁、新标致307、领驭2.0、06款东方之子等,意欲展露自己“宝刀不老”的风采。

  价格篇车价高开低走

  新车上市,老车降价,这似乎已成为车市定律。虽然年初时车市因一度旺销,车价甚至还出现了“上涨”的现象,但随后不久降价步伐却紧随新车上市节奏而至。

  今年3月份新车上市密集期到来,各竞争品牌车型也开始纷纷拿起价格下调的杀手锏,或为正面应对新老竞争对手的挑战,或为新车型上市“铺路”提前“清理”老车型,总之,新一轮汽车市场价格大战也由此悄悄点燃。3月初,一汽大众率先将旗下车型全线降价,其中最大降幅高达1.71万元;随后奇瑞旗下的瑞虎狂降1万元;上海大众POLO1.4L跌破10万元;北京奔驰-戴克旗下三菱欧蓝德全系车型降价,最高降幅高达1万元。至此开始,车市降价之声就开始此起彼伏。

  4月,受新汽车消费税实施的影响,微轿车首先发起新一轮降价攻势:天津一汽对旗下夏利、威姿、威乐品牌全系车型采取联合降价行动,新价格体系涉及了24个子车型,调整幅度从2000元到1.5万元不等。作为夏利的“老对头”,吉利汽车紧随其后,对在销产品调整价格,降价幅度在2000~5000元间,以保持三厢优利欧温馨版同类产品最低价格标杆。此后,上海华普、哈飞、奇瑞QQ等品牌车型相继跟进降价,经济型车市被自主品牌间的相互拼杀搅得战火纷飞。

  此后,随着五一销售旺季的到来,车市厂家掀起的“明降”也随之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好景不常,5月底车市降价之声就再次被掀起,只是这次降价风波来得似乎更为猛烈,中高级车市成为此轮战火的主战场。

  5月30日,海马汽车“加速2006”行动正式启动,海马旗下福美来、普力马两大品牌全系产品全线降价,其中素有中级家轿“新三样”之称的福美来最高降幅达到9000元,整体降幅在5000~9000元之间;随后的第二天,新Mazda6轿跑车上市之日,一汽马自达也同时宣布,新Mazda6轿跑车降价,2.0升车型降价1万元,2.3升车型降价2万元,叫阵丰田凯美瑞。6月8日,北京现代公布了北京现代旗下伊兰特、索纳塔、NF御翔三大品牌新的价格政策,三个品牌全线产品的价格将进行幅度为8000~1.9万元的调整。

  6月20日,东风雪铁龙宣布:从即日起,其旗下主力车型爱丽舍和富康的全国最终用户交付指导价分别调整为85800元起和66800元起,而原来爱丽舍的价格区间为9.38万~13.38万元。7月1日,福特蒙迪欧系列产品推出价格优惠活动,降价幅度从7000~1万元不等。

  这些还只是厂家公布的降价,至于车市中经销商的优惠促销更早已是“暗潮涌动”。尽管没有公开,但广本雅阁的实际优惠已达到1.5万元以上,伊兰特的终端售价也已偷偷跌破10万元大关。

  当上半年车市在一片降价声中无奈“收尾”时,也为下半年车市留下了一些玄机。

  销售篇火热开门低迷收场

  也许正是在新车上市、老车降价等因素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我国的汽车行业呈现的高速增长让众多专家“为之震惊”:前5个月中国汽车产量创历史新高,突破300万辆,达305.30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31.77%;汽车销量也刷新最高纪录,达297.43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30.84%,汽车产销量可谓均创历史新高。

  以消费者最关心的乘用车而言,今年的产销形势之好用“火爆”来形容并不为过。今年前5个月,全国轿车销量超过150万辆,成为增长最快的一个市场,多数乘用车厂家的销量创下新高。销量前三名的企业中上海大众销售13.27万辆,一汽大众销售12.16万辆。其他合资企业如东风日产前5个月销售8.37万辆,东风标致销售3.25万辆,华晨宝马一季度共向中国用户交付4733辆宝马3系和5系……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众多轿车的销量都有大幅增长。

  此外,自主品牌奇瑞、吉利、华晨、比亚迪、长城等也都增速惊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奇瑞汽车累计销售14.42万台,昂首挺进乘用车四强行列。然而进入6月份后,市场需求减弱,持币待购增多、库存压力增大,车市销售的颓势进而又为车市降价战增加了压力。

  政策篇多项新政左右车市

  今年上半年,多项与汽车相关的政策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它们对上半年的车市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

  ◆“限小”解禁

  内容:“不得以缓解交通拥堵等为由,专门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采取交通管理限制措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发

  文,要求今年3月底前必须完成清理有关限制性规定,各地不得以缓解交通拥堵为由,对低油耗的小排量汽车采取交通管理限制措施,今后还要对其停车费给予优惠,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节约用油。

  影响:目前上海、北京等一些“限小”城市,都对小排量车采取了相应放宽的政策,但与此同时也要求小排量车须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

  ◆新消费税实施

  内容: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联合下发通知,规定自2006年4月1日起对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新消费税调整了小汽车税率结构,适当降低了小排量车的税率,而提高大排量汽车的税率,体现了大排量多交税、小排量少交税。新消费税对乘用车(包括越野车)按排量大小分别适用六档税率:对排量小于1.5升(含1.5升)的,税率为3%;1.5升以上至2.0升(含2.0升)的,税率为5%;2.0升以上至2.5升(含2.5升)的,税率为9%;2.5升以上至3.0升(含3.0升)的,税率为12%;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税率为15%;4.0升以上的,税率为20%。对中轻型商用客车统一适用5%税率。

  影响:在新汽车消费税的影响下,国内小排量车价格纷纷走低,而以大排量车为主的进口车,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

  ◆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

  内容:在新出台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中引入“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二手车经销企业”和“经纪人”等概念,打破了垄断,扩充了流通渠道,建立了竞争机制。

  同时,实施二手车自愿评估制度,在交易中要使用专门发票等。

  影响:该办法降低二手车交易费用,实行全国统一的二手车交易发票,这样增加了地域之间二手车的流动性。同时,也使得众多汽车品牌厂商放开步伐,积极拓展起二手车置换业务。

  ◆汽车外部标识规范

  内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于2005年11月3日正式发布,并规定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2006年5月1日起《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内所有车型均需符合该办法的要求,否则暂停有关车型《公告》。

  影响:目前国产奔驰、宝马、奥迪等在国内车型尾部都已挂上了外部中文标识。

  ◆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内容: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替代了原有的《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

  “回国服务的留学生购买一辆国产小汽车可以免税,来华定居专家进口自用一辆小汽车也可以享受免税政策。”以上是《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最新内容。

  影响:这项新内容最引人关注的亮点在于对归国留学生和来华定居专家的优惠政策。□记者解元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