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菲亚特:花开多年为何难成“正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 09:36  中国经济时报

  “南京菲亚特的经销商终于盼来了新车311。”这是国内某媒体在报道菲亚特即将推出新车时发出的感慨。

  的确,作为一个拥有百年传奇历史的“世界家轿之王”,一个拥有法拉利、南旗亚、阿尔发·罗密欧等高贵血统的世界知名品牌,菲亚特在中国的发展似乎过于沉寂。足足两年没有推出新车,让许多菲亚特的经销商黯然退出,许多消费者渐渐遗忘。

  是什么原因使南京菲亚特表现如此低迷?即将推出的“311”又能否给南京菲亚特带来转机呢?

  中外方合作矛盾:产品推出滞后

  菲亚特在初入中国车市时也曾光芒四射。

  2002年,南京菲亚特推出派力奥西耶那两款车型,当年销量达到2万余辆。时任菲亚特中国首席代表的恰巴为其制定的产销目标是:“当年产销2万辆,第二年达到5万辆,第三年达到8万辆。”

  2003年,派力奥周末风上市,借助当年汽车市场井喷良机,销量冲破4万台,达到历史最高点。然而,好景不长,进入2004年,菲亚特在中国的表现明显下滑,销量跌回到2万辆。2005年,南京菲亚特汽车的销量虽然较2004年有所增长,但是企业的境况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善。

  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南京菲亚特的颓势与其迟迟未推出新产品有直接关系。

  事实上,南京菲亚特一直都渴望推出新产品以激活市场,2005年初,南京菲亚特商务部经理陈思英就曾向媒体透露,南京菲亚特计划在3年时间内投放3-5款新车,其中有2款与世界同步上市,而在2005年除了多宝,还会有1款中级三厢车上市。时隔8个月后,南京菲亚特方面又对外称,原计划推出的新车“311”将推迟上市。另外一款MPV多宝,也因中外双方意见不统一而难产。

  “意方根本不懂中国市场,还很死板地坚持己见。”南京菲亚特一位中方领导表示,“当初意方决定将多宝拿到南京来生产,2003年开始启动,但是投入2亿多元、生产线都准备好后,他们又决定不干了。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和他们沟通。”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分析,南京菲亚特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与外资的合作问题,外资方不够了解中方市场。因此,南京菲亚特更应该掌握主动权。

  另外,也有人认为,依靠单一车型维持经营曾一度成为意大利菲亚特集团的作风,也是其犯下的致命错误。这种状态直接影响了菲亚特在世界其他国家汽车市场的发展。据了解,1995-2001年间,菲亚特在汽车研发方面仅仅投入了45亿美元。而它的竞争对手雷诺汽车?Renault?和梅塞德斯公司?Mercedes?则在此方面投入了2倍多的资金。德国大众更是在研发方面投入了2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结果是,在那几年里菲亚特汽车产品线的新车型少得可怜。1980年代菲亚特仅有“乌诺”?Uno?一款成功车型,1990年代则依靠“蓬托”(Punto)车型维持经营。2001年,菲亚特希望“时尚”?Stilo?这款车能够成为公司的救世主,但是结果似乎并不理想。

  据接近南京菲亚特人士透露,“311”这款车早在两年前就已经改款完毕,之所以拖到今年才上市,主要原因是要通过意大利方面的各项检测,光在意大利路试就花了一年的时间。

  企业管理矛盾:高管频频变动

  2002年11月,南京菲亚特合资公司总经理茅晓鸣以“健康问题”突然宣布辞职,苏同昌接任;2004年2月,商务部总经理景伯青以身体原因暂时离职,原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孙勇担任总经理一职;2004年12月,孙勇从商务部总经理职位上离开,意方代表叶良侠走马上任;2005年5月,景伯青再度出山,叶良侠休假;2005年8月24日,南京菲亚特总经理苏同昌离职,外方经理马思博到任。

  这一连串的人事任免发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南京菲亚特高管层频繁的变动可谓中国汽车界之最。

  有业内人士认为,高层变动,往往会重新规划、制定、部署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具有延续性。反观南京菲亚特,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在这个位置坐多长时间,哪有心思来考虑长远发展问题。频频换人本身就说明了企业不成熟、不理智。再进一步分析,这种高速度的换人只能加深合作双方的不信任感。

  人事变动源于南京菲亚特不佳的经营业绩。有消息称,2004年,南京菲亚特亏损了3个亿,而2005年前几个月仍平均每月亏损3000万元。直到去年8月意方代表马思博上任,南京菲亚特才似乎开始酝酿新战略。

  “由意方担任总经理对南京菲亚特来说倒不失为一种福音,以前中方担任总经理时,求着意方投放新车型,意方担任总经理后新车型方面就不用操心了。而销售经理由中方担任,也很适合,毕竟中方更懂得市场。双方可以取长补短。”南汽一位高层表示。

  马思博除了在合资公司内部大力推行变革外,还必须努力让意大利的高管层明白中国市场的个性和重要性。这也是南京菲亚特对他的期望。

  事实上,对于菲亚特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失意,意方也在反思。

  菲亚特汽车副总裁艾大伟(Altavilla)就曾表示,每个市场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世界车型”战略不能简单移植到中国市场。艾大伟承认,在中国市场上,菲亚特汽车需深刻反思、冷静调整,并许诺合资公司将会有两款新车型面世。

  营销策略矛盾:品牌与降价博弈

  南京菲亚特的另一对矛盾则是源于中外双方经营思维的差异性。

  从菲亚特的中国战略来看,其意图非常明显:首先,借“世界家轿之王”的优势,在中国成为顶尖的紧凑型轿车生产商;其次,国内中级轿车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相对丰沃的利润空间吸引其进行战略转移。在分析人士看来,能够让菲亚特真正自豪和自信的,也许就是其高端品牌的高贵血统。因此意方一直着重强调品牌战略。

  但是,中方则是强调价格战略。意方认为降价将使菲亚特品牌受损,同时减少了股东利益。当初孙勇大刀阔斧地降价虽然带来了一时的销量增长,但是在企业利益方面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师认为,品牌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品牌战略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价格战略在某些时段则更适合中国市场。最终,中、意双方将如何妥协,只能待新车发布后静观其变。

  目前,比较明朗的现实是,南京菲亚特在沉默了两年后,终于要推出新车了。有消息称,新车排量为1.7升。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1.6升排量中级车平均价格在9万至14万元之间,其中伊兰特的最低配置报价是9.80万元,凯越1.6升最低报价9.93万元。有南京菲亚特经销商预测,该款车价格应该在10万元以下到12万元左右。对于1.7升这个在中国市场前所未有的排量,该经销商表示,有消费者觉得1.6升动力不够,1.8升又太高,也许1.7升正好抓住这种心理。

  迟到一年的“311”能否给南京菲亚特带来转机呢?一切都要等市场来回答。

  记者 王坤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