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外合资,法雷奥中国副总裁欧瑞德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像一辆汽车本来一个车头就可以开走,现在却不得不需要两个车头。
法雷奥目前在中国有10家合资企业,两家独资企业,在融合中外文化、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方面,有可能走过不少弯路。虽然笔者对于其中的内情不十分清楚,但基于对合资企业发展背景的了解,也可以想像得到。
不少企业介绍过合资的成功经验。合资就像婚姻,要有缘份,有默契,还要有高度的融合和包容。将两种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理念、管理方式整合在一起,并非像1+1那样简单。
合资企业成功的例子很多,却也不乏失败的案例。最典型的远有法国标致与广汽,近有扬州亚星与奔驰。他们在品尝到难以携手并进的苦果后,才恍然发现,合资企业这本经不是如想像的那样,有了愿望就能合而为一。这是一本需要仔细研读、认真琢磨的书经。
通用读懂了这本书,所以能在其全球遭遇寒流时,惟独在中国市场一枝独秀。通用中国副总经理陈实认为,很多人认为50/50的股比是一个限制,但对通用来说,这种合资关系带来了很多好处,而且成为通用在中国成功的主要因素。
笔者接触过很多寻求国际合作的中国企业,合资模式在他们眼里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但经过深入了解发现,一些企业对于合资既没有明确的伙伴目标,也缺少长远的发展战略。他们只是知道,合资能为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盲目合资带来的后果是惨痛的。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在摩擦材料行业,本土企业的竞争力远远大于合资企业,一些合资企业半死不活地维持了数年,仍没有从低谷中翻身。
向业内人士请教,得到的答案是,本土企业成本低,水平不差,适应中国市场需求;而合资企业大多成本太高,且一直没有根据中国市场需要开发出合适的产品来。
借用一位人士的话说,合资就像双刃剑,用好了是双方获益,用不好则是双方受伤。20年的汽车合资经验提示我们,一旦读懂了合资的真正内涵,双赢就不是梦。 (文:冯淑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