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务部将向国产轿车分散出口开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 09:35  财经时报

  商务部正在起草新的出口管理办法,将对汽车生产企业的出口行为实施目录式管理,从而对当前汽车业的分散出口状况进行整治

  在制定了《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暂行)》(修订草案)之后不到两个月,商务部开始把目光投到分散出口上来。

  此前结束的中国商用车出口论坛上,商务部机电与科技产业司副司长张骥向外界透露,商务部正在起草新的出口管理办法,对于汽车生产企业的出口行为实施目录式管理,预计将于明年1月实施。

  据介绍,在吸取了过去摩托车行业的经验教训之后,商务部决心通过新的出口管理办法,对当前汽车业的分散出口状况进行整治。

  盈利下滑和售后问题是导火索

  近两年,国内汽车出口的盈利普遍下滑。由于担心危及中国汽车出口的长远利益,商务部果断地选择了向分散出口开刀。

  一项最新统计显示,与2004年相比,2005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平均单价已下降了近1000美元,几乎占平均出口价格的10%。今年的情况依然在恶化中。

  一些企业反映,在中亚一些国家,中国SUV的出口价格从前几年的20多万元下降到目前的10万元左右,下降幅度之大令人触目惊心。

  这被认为与出口分散有关。由于一些汽车生产企业盲目对外扩张,导致在境外的中国企业市场高度重合,企业纷纷展开价格大战,最终使全行业出口利润急剧下滑。

  另一方面,由于出口过于分散,售后服务问题也日益突出。据了解,在苏丹等一些国家,中国出口的不少汽车由于配件得不到及时补充,几乎成为一堆废铁。当地的消费者对此强烈不满,并通过本国外交部门向中国商务部反映。

  对此,商务部感到非常棘手。

  “我们已经受够了。”一位商务部官员对《财经时报》记者说,由于中国出口到许多国家的汽车售后服务没有保障,商务部收到大量外国使馆转过来的投诉。从这些投诉反映的情况来看,中国汽车的形象在当地受到很大伤害。

  这位官员认为,整治汽车出口分散势在必行。

  小批量出口将被叫停

  据透露,根据新的管理办法,商务部将严格规范汽车企业的出口行为,数量较小的出口业务可能被叫停。

  业界人士分析,对于国内一些热衷于出口的小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由于达不到足够的出口数量,他们将不得不放弃那些利润很高的小订单,而且也无法继续享受到国家的出口退税。

  有观点认为,政府希望借此提高出口的门槛,使达到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企业才能出口。

  据统计,目前中国汽车出口已经遍布全球207个国家和地区,80%以上的出口量集中在东南亚以及叙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与发达国家成熟的汽车产业相比,中国汽车的出口地区不仅数量多而且十分分散,导致在售后服务的保障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此外,企业出口的市场范围也将被大大缩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姜英认为,由于对于出口数量有下限规定,新的管理办法一旦实施,许多汽车出口企业将不得不放弃诸多小市场,而把精力集中到几个主要市场上来。

  这些小订单往往利润很高,放弃之后不可避免地在短期内会造成企业利润下滑。但姜英相信,出口市场的集中,将有助于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并最终有利于整个汽车业的长远发展。

  载重车可能成为整治重点

  由于在出口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载重车行业遭到了商务部的指名批评。

  在接受《财经时报》记者采访时,张骥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载重车的出口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他批评说,由于出口的数量不大,一些企业对于国外市场的研究很不充分,尤其是对于当地气候、道路等状况几乎一无所知,产品没有任何改进就急于出口。结果一些出口到哈萨克斯坦等地的载重车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

  类似的事件也在非洲出现过。数百辆载重车由于售后服务跟不上而被迫抛锚,在当地被看成是活生生的负面典型,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载重车在出口方面被批评最多的,还是贪图眼前利益和缺乏战略。有业界人士讥讽说,目前有些企业在出口上显得饥不择食,哪怕是只有一辆的订单,只要企业觉得有利可图也会卖。

  与载重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客车。客车在出口上的表现好得多,目前已经成功打入并牢牢占据了古巴以及中东一些国家的市场,并在当地留下了质量优异的口碑。更重要的是,客车产品在当地市场的价格也卖得比较高,保证了较好的盈利水平,这得到了商务部的首肯。

  在介绍成功经验时,一家客车企业提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学会选择市场,不该接的订单绝对不接。据介绍,由于担心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该企业去年一年放弃的订单就达数百辆。

  有关专家认为,与载重车行业相比,客车行业显得更有战略眼光,在市场的开拓上也更有选择性。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中国的客车终于得到了一些地区消费者的认可,这无疑值得包括载重车在内的整个汽车业界学习。 (文:楼聃)

(编辑:刘理萌)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