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斯柯达:大众给自己出的难题(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 09:47  中国汽车报

图为欧 雅

图为速 派

图为法比亚

  不知道将斯柯达(SKODA)引入上海大众的主意是谁出的。这确实是个高着儿,既不会影响目前大众在中国的产品总体格局,又能让上海大众获得丰富的产品,提升其竞争力。

  不过在这个高着儿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斯柯达品牌要是和大众品牌“干起来”怎么办?

  现在,这个难题已经迫在眉睫了。

  斯柯达全线引入上海大众

  上周,上海大众对外宣布,该公司将于明年首先投产斯柯达欧雅(Octavia),接着是法比亚(Fabia)和速派(Superb)(具体顺序未定)。斯柯达目前的三大车型将全部引入上海大众。记者向上海大众负责斯柯达品牌公关的张宇光询问后得知,目前上述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具体定位,以及与大众品牌如何区分等问题都在研究之中,还未到公布的时候。张宇光告诉记者,该公司绝对不会允许斯柯达品牌与大众品牌之间出现内部竞争。

  就斯柯达品牌而言,在欧洲,就是以中级车为主导的家庭轿车品牌。三大系列中,以标准的中级轿车欧雅为主力,中高档轿车速派和紧凑型轿车法比亚的销量也不少。它的品牌下,目前没有高档车的身影,也没有小排量车的踪迹。尽管车型系列较少,但是,斯柯达的产品都正好针对中国市场的“黄金区间”。据悉,去年斯柯达车卖得不错,旗下这三大系列产品全球共售出49.2万辆。对于缺乏产品的上海大众来说,它是个不错的选择。

  自从1991年大众收购了斯柯达汽车公司之后,斯柯达共享了大众公司几乎全系列的平台技术。欧雅与宝来、法比亚与POLO、速派与帕萨特,都是同一平台上的“兄弟”。也许,正是由于采取了共享平台的战略,斯柯达产品才得到了迅速提升。

  车型高度重叠

  虽说共用平台不代表车型就完全相同,但是,同样的技术特色,同样的车型分类,让斯柯达很难不与其“大哥”产生摩擦。

  抛开品牌不说,欧雅、法比亚和速派就车型本身的特征而言,也很容易引起“内部纠纷”。速派的轴距为2803mm,车身长度为4803mm,发动机排量以1.8T和2.8L为主。这几个指标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国内中高档轿车市场中的雅阁天籁、君越、蒙迪欧等,当然,少不了领驭。法比亚的轴距是2462mm,车长3960mm(三厢版长4222mm),发动机排量全部为1.4L。这和刚刚上市的新POLO劲情、劲取是“一路车”。当然其他同类车型也不少,标致206飞度(思迪)、雅绅特等都在其中。相对来说,欧雅还好些。由于目前上海大众还没有一款能扛大梁的中级轿车,因此,这次首先投产欧雅大有填补空白的意思。不过,和自家人不斗了,和“亲戚家”却针锋相对起来。轴距2512mm、车长4507mm,发动机排量以1.6L和2.0L为主,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欧雅是为一汽-大众“祖孙三代”捷达准备的。此外,福克斯标致307花冠CIVIC等在国外就是老对手了,明年见面,也算异地重逢。

  这样看来,斯柯达与大众共享平台岂不是在和大众争市场?

  有专家分析认为,在欧洲,这样的摩擦可能会小些。首先是文化差异。斯柯达品牌和大众品牌是在两个不同的生产主体中制造出来的。位于捷克小镇布拉斯拉夫的斯柯达公司规模不小,他们与德国狼堡之间还有一定距离。而且一个在欧洲已经存在111年历史的品牌,自然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因此,在公司文化、品牌文化上,斯柯达与大众能够明显区分开来。第二,从品牌价值角度来说,大众品牌要高于斯柯达品牌一些。这主要是收购前,两家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就已经存在差距。收购后,尽管大众汽车公司全力提升斯柯达的技术层次,但是在消费者心中多年形成的印象很难改变。

  斯柯达考验品牌营销真功夫

  在布拉斯拉夫能回避的问题,现在,在上海恐怕就回避不了。

  两个品牌都是由上海大众一家公司打造,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按需要重新塑造两个品牌。所幸,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大众品牌已经耳熟能详,而斯柯达品牌则较为陌生,品牌可塑性较高。但难点是,由于车型档次和类型高度重叠,因此无法像上海通用那样,将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三个品牌按产品档次区分。如果从产品个性上进行区分的话,那么,就必须对现有产品的定位进行重新描述。最明显的是新POLO,上海大众已经按三厢、两厢之分对其进行了定位区分,如果今后法比亚再上市的话,就必须为其寻找新的个性空间。但按目前常用的区分方法,已经很难再找到新的空间了。

  如果不管现在困难如何,完全按斯柯达本来的品牌形象进行塑造,那么,倒是能利用上其本身的文化积淀,将其与大众品牌区分开。难的是,这需要时间。

  这确实是个难题。但这也是在考验斯柯达项目相关四方(上汽股份、上海大众、大众中国、斯柯达)的品牌营销能力。现在离欧雅上市的时间已经不长了,最终斯柯达品牌将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拭目以待。(记者 贾 翔)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