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心”量产 华晨车劲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10:57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1.8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问世,表明了华晨汽车在高起点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6月26日,中国第一台自主品牌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华晨1.8T在沈阳正式投产,华晨汽车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发动机是中国自主开发轿车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互换的资源,1.8T汽油机不仅为华晨打造出国际一流的发动机产品平台,其当代先进的生产线、完备的实验检测手段、优秀的研发团队也缔造出雄厚的研发实力,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已迎来强擎时代,开始与国际巨头争夺产业‘制空权’。”华晨汽车董事长、总裁祁玉民在投产仪式上如此表述这款发动机投产的意义。

  从骏捷上市热销到“中国心”的澎湃出炉,一度沉寂的华晨正在恢复生机,促使华晨发生变化的真正促因并不是这些现象,而是背后华晨管理层终于围绕着祁玉民这个主心骨而凝结成了一个稳定的团队,这个团队正在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打造产品,如何经营企业,如何把“高起点自主创新”这面大旗扛得自信十足。

  毫无疑问,一个曾经充满争议甚至不乏种种责难、经历了10多年风雨坎坷的企业如今正在走上正轨,并显现出充满活力的后劲。

  “得发动机者得天下”

  在华晨1.8T发动机投产仪式现场,祁玉民和他的领导团队始终将自信的微笑挂在脸上。

  说到华晨的变化就不能不提祁玉民,6个多月前,还是大连市负责工业的副市长的他,短短几个月就把企业家的角色掌控得驾轻就熟,让昔日沉寂的华晨出现一幕幕令人瞩目的变化,上任第一周,即宣布尊驰价格震撼性调整,短短几天的时间经销商就完成了整月的销售任务;然后成功推出骏捷,催生出一台“供不应求”的好戏,中华轿车几个月前还在亏损中苦挨的局面正在全面好转。

  这次酝酿了3年、与世界三大内燃机巨头之一德国FEV发动机技术公司共同打造的华晨发动机终于走出实验室,实现量产,又让华晨的竞争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得发动机者得天下”这句华晨人改编的“俗语”让记者印象深刻。

  尽管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因素太多,但从这句颇有气势的话中,更多感受到的是华晨人对“中国心”寄予的厚望和承载的情感。

  事实上,华晨发动机项目已经运作3年多时间,总投资10多亿元。在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上,华晨早已认识到自主控制发动机的重要性。作为汽车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发动机占据了整车价值的近三分之一。“没有自己的发动机,轿车自主品牌的‘命门’拿在了别人手里。”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发动机项目工作组组长赵健对记者表示。

  “目前国内可以买到的原装搭载涡轮增压系统引擎的车型并不多,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几个牌子上,而且都属于中高级别以上。华晨1.8T投产后,将首先装载在其自主品牌中高级车尊驰、骏捷上。1.8T发动机只是华晨换芯开始的第一步,我们的生产计划是今年下半年5000台,明年25000台,2008年是50000台。随着华晨1.8T发动机的量产,华晨将陆续开发1.6L~2.0L发动机。”赵健表示。

  华晨金杯副总裁杨波告诉记者,搭载1.8T发动机的尊驰预计今年下半年投放市场,搭载1.8T发动机的骏捷也将在明年与用户见面。至于价格,用祁玉民的话来说就是:“在不亏损和老百姓能接受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对于祁玉民来说,要考虑的事情更多、更长远:“将来我们的发动机除了满足自己需要,还会考虑外供,把这款实验室的发动机作品转换到产品,再成功地变为商品直至精品,这是我的责任。”

  踩实每一个脚印

  上市3个月收到的订单已达到3万多,骏捷可圈可点的上市表现证明了以祁玉民为首的华晨领导团队策略的正确性,也佐证了华晨“高起点自主创新”的路子的可行性。

  从华晨骏捷下线到上市再到此次发动机投产,祁玉民迅速进入角色,越来越表现出企业家的风范。对于华晨近几个月呈现出的新气象,祁玉民将其归因于华晨好的基础与团队合作。“华晨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没有理由得意忘形。”祁玉民表示。

  的确,对于华晨来说保持销量的同时扩大产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华晨的产能远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祁玉民毫不讳言。目前骏捷收到3万多订单,而实际交车只有七八千辆。对此,华晨金杯总裁刘志刚表示,从3月份开始,他们的产量在持续提升,“这个月我们的产量已稳定在6000辆,未来两个月,我们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产能,争取月产达到8000辆以上。”

  保证销量扩大产能的好处还不仅如此,它将对华晨的研发、产品等一系列环节产生良性的链条效应,届时,华晨的潜力将被激发出来,积极进行的融资也会进展顺利。

  但是华晨必须小心翼翼,踩实每一个脚印,一是必须保证后续产品的质量,二是做好后续车型的跟进。“其实对于刚刚抬头的华晨来说,面临的考验还很多,骏捷的低价策略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一旦市场有变,华晨的既定战略将受到破坏。”一位业内资深记者表示。

  发动机的投产让大家看到的是华晨在发展方面的远见卓识,但采购配套体系、生产制造体系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华晨仍需要继续提升。拥有较齐全的研发机构、产品线,生产能力以及外部合作伙伴关系是华晨的优势,但管理人才的缺位仍然是其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祁玉民将目前华晨初步取得的成绩的原因之一归于目前团队的合作,而今后随着华晨的进一步发展,是否能够招募和团结一批人才,有赖于其人才制度的健全与否。

  尽管存在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但这个曾经备受争议、历经坎坷的企业如今正在走上正轨,并且后劲十足。

  根据华晨“十一五”规划,华晨汽车在坚持高起点自主创新、高品质自主品牌、高目标跨越发展的“三高战略”下,立志用2006年、2007年两年时间彻底扭转被动局面,产能从去年的12万多辆提升到今年的20万辆,销售收入由210亿达到400亿。然后用2008年到2010年这3年时间,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有一个大发展:整车销售50万辆,销售收入达到800亿,4条发动机线和其他的零部件均良性发展,把华晨打造成中国汽车工业重要的研制基地。记者 马 蕾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