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提降价了,尽管这个话题一点都不新鲜。
前几天,一个厂商的高层对我说,他不能降价,因为他的车没有降价空间了。
我很同情他,但我只能残忍地告诉他,如果他真的没能力降价,那只能印证他的竞争力弱。如果竞争力弱,他的车卖不好,甚至退出市场,是正常的。因为,价格是市场决定的。
自凯美瑞上市以来,事实上引发了今年市场上最大的价格变动。有厂商明降,比如一汽马自达在发布会上,直接挑衅,分析凯美瑞定价失误。
有厂商暗动,比如媒体告诉人们雅阁在降价。北京现代降了,长安福特降了,降价的名单越来越长。
然而,把这场降价的功劳全部归结在凯美瑞身上也不甚公道。中级车又到了降价的时候,只能如此判断。
许多人对2004年5月17日,上海通用突然发动的那场降价记忆犹新。自那次降价后,车市进入绵延不绝的降价中,也进入了漫长的车市寒冬。直到2005年车市复苏,市场上的大幅降价并不多,尤其在中高级车市场上。
2005年1年,今年又半年过去,各个主流厂商都有不错表现。他们的销量在提升,他们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他们采取了许多降低成本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他们也积累了降价的能力。在积累了降价的能力后,他们中间总会有人跳出来,宣布降价,谋求更大的市场占有率。然后,依靠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提升销量,降低成本,进入下一个轮回。
市场就在这样一个个的轮回中走向充分竞争,也在这一个个轮回中淘汰弱者。在中国市场上,这样的轮回越来越快,如果有人无法跟上,那只能选择惨淡退出。作为主要利润来源,各个厂商在中高档车的价格上一直非常谨慎,不愿轻易降价。但他们时刻在关注着市场的细微变化,以求准确作出反应,在轮回的规则中求得生存。也因此,在厂商发布车型尤其关于价格的时候,在场的记者总能接到竞争对手询问的电话。
眼下,这个轮回又到了。
所以,各个厂商该降价的时候,就降价,别硬扛。因为,规则是谁也违背不了的。如果的确没能力降价,那么,只能接受退出的命运。
□栗源(《新汽车》杂志执行副主编)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