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81亿吨,略高于2004年1.75亿吨的产量,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同时,进口石油为1.65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由于原油价格的上涨,石油贸易逆差首次突破500亿元。而如果停止进口完全自给自足,我国的石油只能维持不到10年的时间。此外,石油的开采和利用已经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在5月16日于北京召开的“替代能源研究交流会议”上,专家们也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什么产品能够替代石油作为燃料?替代燃料能否切实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我国替代燃料开发和使用的具体情况如何?带着疑问,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专家。按照她的话说就是:寻找替代燃料,是一个长久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据该专家介绍,作为汽油和柴油的替代品,为汽车选择和开发的替代燃料必须具备如下要求:(1)资源丰富,能长期供应可供持续发展的,最好是可以再生的;(2)必须是无毒或者经过严格试验研究及长期使用证明,包括燃烧前燃烧后产生的物质,对人体健康及环境没有危害或危害极低;(3)燃料的热值等理化性质不会明显对发动机的功率及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4)能够利用现有燃料的储存、运输及分配使用的基础设施,不需要大量投资;(5)燃料的价格适当,在发动机上使用的效率较高,不会给用户增加过多的费用。这些标准无疑为寻找替代能源设下了重重关卡。
由于作为主要燃料的煤炭储量比较丰富,加之成本与原油相比具有极强的优势,甲醇曾被认为是比较适合的替代燃料。但实际到目前为止,中国并未大规模使用甲醇作为替代燃料。对于原因,专家向记者解释说,甲醇燃烧后会产生一定的有毒气体,从而危害环境。而对于有害气体的问题能否通过技术手段得以解决,仍然没有定论。
乙醇相比甲醇对保护环境来说更具优势。由于加入燃料乙醇,乙醇汽油中含氧量增加,作为尾气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燃烧更充分,汽车尾气中的这两项指标可以分别下降3.08%和13.04%,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明显减少。而且,生产燃料乙醇所需的玉米和小麦是可再生资源,在其生长过程中大量吸收二氧化碳,这对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具有很大意义。但是,专家告诉记者说,生产乙醇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小麦、甘蔗等农作物。依据国际经验,使用甘蔗作为生产原料的成本最低,而我国的甘蔗产量比较少,因此只能用陈化玉米作为原料。因此,生产成本大大增加。而且陈化粮一旦用完是否要用新粮来投入乙醇的生产,这又涉及到了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二甲醚是一种以煤炭为原料转换而来的气体燃料,它可替代传统汽油实现车用,又可以大幅度降低排气污染。从汽车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排放性能、点火特性等方面检测,车用二甲醚都等同或优于汽油。但是,二甲醚的原料是甲醇,生产成本高,而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目前很难推广。
替代燃料仍需政策支持。专家告诉记者,替代能源的难以推广与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有关。目前,国家仅对乙醇燃料的生产有补贴政策。但是,对于其他替代燃料的生产,国家尚未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对于我国来说,目前还没有完全使用替代燃料的汽车。由于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消费者对其认识的有限等原因,替代能源的使用还并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推广。(本报实习记者 朱志宇)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