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让人们看到了他们新的世界观。
在2006年世界杯的开幕式上,一向以严谨刻板而著称的德国人却用自由畅意的快乐感染了所有的人。那种相对的组织化与张扬的个性化之间毫不造作的平衡与默契,给全世界观众展现的不是混乱,而是真实。
很多中国人都会这样联想,如果是我们来办将会是怎样一个组织严密、绝无半点凌乱的演出啊,然而在里面你却看不到人,看到的只是移动的道具。
这让我想起4年前在韩国观看中国队与巴西队那场比赛时的感受。在入场之前,巴西球迷打扮得像马戏团巡游一样四处抱着人合影,而相衬之下,手足无措的中国球迷只是手拿小旗在听到有人组织的时候,跟着高喊一声“中国队,必胜!”那一次我们当然没有胜,我却无比地艳羡那些巴西球迷,不是因为他们胜利,而是因为他们快乐,自豪,他们是主人——就算输了球,他们也是快乐的主人,而我们永远只是观众。
中国造车的企业们正像中国足球队一样努力冲出国门、冲出亚洲,那应该是一场场多么刺激惊险的比赛啊,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虽然也有装备算得上精良的“国家级球队”,却看不到像费迪南德·保时捷、亨利·福特、皮耶希、施伦普、鲍伯·鲁茨或卡洛斯·戈恩那样的大牌球星,只能看到一支支面目模糊、动作拘谨的兵俑队伍。
是中国没有这样的人才吗?当然不是。汽车工业在中国发展了50多年,其间代有才人出现,只是没怎么引领过风骚。当今更有众多既受过国内外系统专业培训,又在企业中历练过的优秀人才效力于这个“球场”之上,但是我们却没有让这些“球员”可以快乐奔跑的土壤。
在泥泞松软的土地上,他们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又如何起脚射门呢?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看到,在现有体制下,一些有实力者不仅创造力和生产力发挥不出来,有时连一席生存之地都求之不得,最终只得“转会”到跨国公司或是二流的民营企业。
对于工程技术和设计人员而言,没有比冷冰冰而无科学依据的量化考核指标更能杀死他们的创造力细胞了,如果管理的出发点是管人而不是发展人,那么得到的收获也只能是毫无生命气息的东西。
从某种程度上讲,突出人的价值,关注个体的满意度是西方的科技能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动力,因为只有快乐的人才能不断迸发出创造力的火花——特别是当创新科技需要与市场相结合的时候。
因为人才是市场化的,对个人成就感、自豪感和个人品牌价值的追求如果能通过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而实现,才能激发他们从研发环节开始便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地做事。但是我们有几个企业愿意包装自己的工程师、设计师,并让他们走上前台接受成功的花环呢?在接触过的中国设计师身上,你根本看不到国外设计师那种时尚而彰显个性的劲头,他们不能超越周围人的眼光,又怎么能超越今天的审美而引领未来的潮流呢?事实上,很多时候,企业连允许他们接受一个采访都难于登天。
而那些站在台前的人也许更言不由衷。这几年采访一些汽车业的老总,经常能产生这样的感受——让他们每天感到如履薄冰的不仅仅是在商业博弈中企业市场地位的瞬息沉浮,还有其自身政治前途的难以卜料。于是三缄其口谨言慎行便成了最好的护身符,对行业内不合乎市场规律的事大多也都视而不见,顾左右而言他。这个领域也就变得越来越远离市场化的公平竞技法则。
这种文化的根源也许是出自中国自古的中庸之道,但为什么在汽车业内演绎得比其他行业更加普遍和固执呢?因为汽车业有进入的门槛,这个门槛不是市场的门槛而是行政审批的门槛,这个门槛给了企业准生证,也拿走了他们自由的灵魂。
最近又听说要关闭合资之门了,中国汽车市场上一切恰恰来自于审批制的问题,却每每要进一步动用审批制去解决,明明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竞争不足却变成了要防止过热。市场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以开放的心态交给市场去解决呢?充分竞争而后优胜劣汰才是最让人心服口服也无法寻租的裁判。
自主创新这四个字时下正在汽车业如火如荼,不依靠国外打自己的品牌,当然是对的,但创新先要自主,企业的经营者却往往并不真正能自主地决定这个企业走一条什么样的创新之路。如果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不是市场行为而是政治运动,还能有什么充满灵感的创新呢?如果一个企业家无法张扬个人的价值和魅力,如果经营企业的过程并不能给他快乐和荣耀,他又怎么能真心诚意对企业和品牌在市场上负责呢?
其实只要有一方平坦坚实的球场、公平的规则和一只圆的足球,非洲贫民区里长大的孩子也可以晃过人高马大的欧洲人把球送入球门——只是因为他热爱足球而且自由。
要想参加“世界杯”,中国汽车业首先要敢捧红自己的世界级球星——世界正在变得扁平化的今天,个体尊重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国外日益重视中国的个体价值,如果我们自己不去尊重和发现,迟早会被别人猎取并转化为他们的优势。中国汽车业什么时候真正彻底地实践了“解放思想”这句老掉牙的话,恐怕才有可能拿到世界杯的入场券。韩彦/文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