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恐怕是个战略问题,个中滋味我们在短期内还难以全部吃透,当然这其中肯定有国家安全问题,更有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有一个国民生活观的问题。这其中,涉及中国汽车产业更多的应该是产业政策与法规调整到位的问题。
按照通常的思维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当其冲要反对不节约的物件或者行为。在汽车领域,大排量的豪华车成为众矢之的。其实,摆阔与奢华从来都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发展积累当中的一个阶段性问题,它滋生于有与没有之间。换句话说,只有到了多数国人拥有轿车之时,骑自行车和徙步旅行才会成为新时尚。记得本人曾经看过一份中国汽车环游“独行侠”——廖佳的纪录资料片,当廖佳进入欧洲之后,几乎沿路撞见的都是绵绵不断的自行车旅游者。当时本人的第一反应是心头一动。现在再一回想,其实更多的是心生羡慕。
几天前与一位身家上亿的私企老板武先生闲聊,谈到汽车,此武先生也认为,他是汽车文明的受益者,也是汽车消费的受害者。受益在于从购买第一辆捷达开始,生意越做越大,效率越来越高,车子也换了三茬,从捷达到现在的途锐;受害者则表现为,走路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重,脂肪肝和糖尿病已经找上门。武先生讲,每个人都有自己阶段性的主要矛盾,10年前主要是挣钱,而今天主要是健康!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目前的主矛盾是普及问题,反对铺张与奢华在其次。
我们说,提供观念不如提供时尚的生活方式。要考虑让中国的国民如何接受全新的汽车消费时尚生活,如由衷地喜欢小型车,选择小排量,首先就必须要考虑如何让中国尽快普及汽车的问题。
如何尽快普及?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由于财富掌控的二八定律,要让占全部人口80%以上的人都能坐上汽车,无非两条途径,一是让人民收入快速提高,另一个办法就是依靠技术进步让汽车制造与使用成本快速降低。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十分庞大的国家而言,可能任何单方面的措施都将是缓慢而漫长的。国家在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用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来鼓励普及小排量汽车是当务之急。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的问题,并要求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长安集团董事长尹家绪再一次提出万言议案,强烈呼吁国家鼓励小排量汽车发展,为建立节约型社会作出实际努力。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言行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汽车产业舆论的一个标杆。
从2004年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到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都多次讲到要支持小排量车的发展,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的汽车的字句。然而,这两个法规似乎都不太明白,当前中国任何一个产业的核心矛盾仍然是挣钱,对于一个以挣钱为第一要义的主体,要能很好地引导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也只有靠经济杠杆来解决。而国家的任何一部具体法规在这方面我们都:“只见楼板响,不见人下来”。与此相反,目前,我国共有22个省、市、自治区的84个城市出台了各种政策,对小排量汽车进行或明或暗的限制和排斥。
在国内,倡议与法规好象从来都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应该说在当今社会,法规是本,倡议是末。对于有钱人而言,只要不犯法,我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我喜欢摆阔和奢华恐怕也碍不着要让别人来说三道四。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就曾坦言:“如果中国富了,为什么就不能享用比美国人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这才是一个更积极的表态。我们不提倡使用大排量的高档车,但也不反对,因为对于一个即将步入汽车社会的国度来说,让更多的人实现拥有汽车的梦想才是头等大事。
本报记者 铜车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