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广东、广西等地大面积“缺油”,很多消费者可能很难深刻认识到石油资源对一个国家汽车消费的制约作用。但是除了石油,还有另外一个制约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土地,例如停车位。
按照国际经验,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与停车位之比达到1:1.3,就可以很好地满足机动车出行的停车需求,而北京市城八区目前机动车数量与停车泊位数量之比约为1:0.73,缺口非常大。北京市交管部门预测,2008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350万辆,根据2004年4月北京市停车泊位普查结果,这意味着届时北京需增加的停车泊位数约为127.2万个。在土地资源非常紧张的背景下,北京市需要新增的上百万个车位应该从哪里突破呢?
北京建筑业经营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孙梦兰近日向记者介绍,根据欧洲汽车发达国家的经验,汽车在24小时内一般只运动约2小时,其余22个小时处于静止状态,因此,“静态交通”在各国备受重视。在土地资源同样非常有限的背景下,欧洲国家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对全自动停车库成套技术的探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型全自动停车库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
孙梦兰介绍,全自动停车库占地面积小,平均每个车位占地5平方米,在同等条件下与常见的自走式停车位占地比为1:8。而且车熄火入库,人不用进库闻尾气,一般一次存取车时间不超过120秒,存取一辆车仅耗电0.4度。而北京市目前传统的停车方式占地面积大,小区、胡同、绿地、道边全是停车位,挤压了人们的生活空间,甚至阻塞了消防通道,既浪费土地,又存在很大隐患。
北京城市停车库建设工作委员会会长李克民认为,由于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来满足停车位的快速增长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在停车设施建设思路上有所突破。应利用科技手段发展全自动立体停车,向“立体”要空间,将停车立体化作为城市停车改革的主要方向。记者认为,这种发展方向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可以有效缓解土地紧缺与机动车猛增这对矛盾。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