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柴油车欲夺节油桂冠(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 08:16  东方网-文汇报
  文/刘淑清

  近年来,汽车业一直是经济领域战火最浓的市场之一,一轮轮价格战弥漫着不散的硝烟。而随着国际汽油价格连续攀升和环境的日益恶化,汽车业较量的重点目标开始转移。油耗系数、环保标准成为业内各路人马较量的重要阵地,并且火药味日益浓重。分析日前刚刚结束的长春车展,就不难发现这一个明显的走势,诸多汽车商家都更加强调产品的节油性能和相关技术。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天津一汽、一汽丰田、华泰现代等不少汽车卖家都把燃油经济性做为大力宣传的卖点。同时,“省油车”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目标。

  专家预测,随着汽车业节能技术的不断开发,新一轮较量将向更加尖端的能源技术领域发展,同时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柴派”“混派”大对阵

  “汽油机的技术发展似乎已到了尽头,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直接喷射、分层燃烧、复合点火等等,已经将汽油机性能逼至极限。要想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现在主要有两大发展方向:欧洲的柴油机派和美国日本的混合动力派。

  在我国,欧洲柴油派一汽大众独领风骚,将其在中国合资公司中的大多数产品进行柴油版改造。豪华车奥迪去年推出2.5TDI奥迪A6的柴油版。继捷达SDI柴油机轿车后,今年2月,一汽大众推出了中国第一辆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的1.9升宝来TDI柴油车。对柴油车情有独钟的并非只有一汽大众,国内其他汽车制造商也纷纷显露身手:去年,江铃陆风推出了一款柴油发动机的双门休闲越野车,瑞风、华泰特拉卡、长丰猎豹也分别推出了自己的柴油车。据了解,与一汽大众同根同源的上汽大众也正在酝酿柴油版POLO和帕萨特。此外,菲亚特、福特和标致雪铁龙也准备在今年向中国市场推出柴油轿车。

  而日本混合动力派代表则为丰田Prius。今年一汽丰田将Prius引进中国,提出混合动力车年销量达到100万辆的目标。通用、本田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自己的相关产品。东风、奇瑞、吉利、长安等厂家也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自己的混合动力产品。由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东风混合动力公交车,最近完成最终产品的定型样车试验并通过验收,成为我国第一代混合动力商品车。另外,装备了混合动力技术的长安CV9也将于年底下线。奇瑞也将于明年推出混合动力轿车。

  柴油车市场潜力大

  据一汽大众市场部负责人介绍,柴油车比同档次的混合动力车便宜不少,比同档次的汽油车省油不少,排放时温室效应也低了不少,经济性更是不容置疑。在欧洲柴油车以其高效节能而大行其道,在许多国家甚至占了“半壁江山”。目前,在我国华东、东北以及沿海地区对柴油轿车的接受程度都是比较高的。由于燃油经济性明显高于汽油轿车,近年来柴油款捷达,已经占到了所有捷达出租车的40%多。去年有1.75万台柴油捷达车被各地当作出租车使用,节油的特性逐步受到出租车司机的认可。今年捷达SDI在国内销售态势非常不错,库存仅余1500辆。一汽大众捷达、宝来柴油车的销量已达3万台。

  一汽大众华东区负责人表示,上海数万辆汽油出租车不仅对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更由于不断上涨的国际油价,让出租车的运营成本不断加码,也让出租司机不堪重负。满足城市环保和减少运营成本两大条件的柴油轿车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出租车司机。捷达SDI柴油轿车以其高性价比,正逐渐被更多的出租车司机关注并接受。

  世界柴油车发展情况

  文/张晓鸣

  据调查,全球柴油发动机汽车的销售增长了141%,而新车市场的整体销量仅增长14%。

  从目前的情况看,欧洲柴油车发展最快,而且轿车柴油化发展趋势正在加速。据了解,导致欧洲柴油化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柴油车节能效果比较明显;二是在柴油车排放的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对人体有害气体明显少于汽油车;三是欧洲国家的柴油机技术领先世界水平,发展柴油车有利于欧洲保持其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的轿车中大约有20%为柴油车,到90年代末期,这一比例达到了40%。现在的比例更高,柴油车在新车中的比例2004年为45%,到2012年将上升至53

  %与欧洲状况类似,日本的柴油化步伐也在加快,一些日本汽车企业已经在柴油机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丰田等公司已经开发了性能比较优越的柴油机。韩国在柴油机发展方面大量借鉴欧洲的技术,现代公司的柴油机制造水平亦达到相当的水平。

  美国之所以柴油化进程比较慢,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石油价格比较便宜,美国没有搞柴油车的驱动力;在国际汽车市场上,美国在柴油车领域并不领先;在环保和节能领域,美国走的是复合能源的道路。不过,在过去的5年中,美国以柴油作为动力燃料的汽车的销售也增长了56%。统计显示,2000年注册的新柴油轿车为30.1万辆,到2004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47万。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