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通用总经理:不重冠军名号重消费者青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10:22  人民网-市场报

  从2003年进入中国轿车业“三甲”,到今年前7个月成为销量冠军,销量达164969辆,而且3、4、5、6、7月份销量连续排名第一。这一不俗业绩令同行刮目相看。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磊对此却不以为然。

  不看重细分市场冠军名号 消费者的青睐才是第一位

  “上海通用在上半年3、4、5、6、7月份的销售业绩表现不错,有一种统计说是上海通用汽车名列第一,但我强调的就是排名只不过是一个数字。排名不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当然取得好成绩我们会感到很振奋。排名也是暂时的,如果不努力排名也会掉下来,所以上海通用能够认识到竞争的态势和所承受的压力。上海通用能够取得这样一些成绩,实际上和前几年奠定的基础、做的长远规划是分不开的。前几年的积累和前瞻性的规划,到今年已经反映出来了。同时,也和我们全体员工,包括合作伙伴,供应商、经销商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整个团队的奋力拼搏,才有可能取得了这些成绩” 丁总说。

  汽车企业在市场上投放的每一款车,第一考虑的是效率,因为现在竞争态势不是一家在做或者几家在做,许多厂家都在做。“上海通用注重每个产品投放的成功,至于它在细分市场销量是否第一,不是我们业务的主要目的。我们业务的主要目的是这些产品都能够有效率的投放市场,得到消费者的喜欢。当然,我们不排斥讨论第一,在GL8的细分市场中,我们还是第一位。有些细分市场,如果按照特殊细分的话,我们还是第一位。只是你如何选择参考系的问题。我们希望每个细分市场都是第一,但在实际竞争环境当中是不大可能。我们争取做到每个产品的投放都是成功的,每个产品的运行对企业来说是高效率的,对客户是一个好产品、提供了好的服务,这是我们业务所追求的最主要的方向,也是决策的基本依据。”

  中国市场越来越细分化,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细分化。过去不管是公用还是家庭用都是“老三样”,现在不一样,越来越细分。国外已经是这样,中国的消费环境也在变,未来应该会细分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群。这就是整个国际市场上为什么同一个品牌、同一个结构里面有很多车型的道理所在。

  车市复苏推新品正当其时 油价变化以变制变

  上海通用今年推出了三款新车,还有很多款改进的新车,这样快速的成长,人们担心上海通用汽车是否有市场消化能力?未来这些新车在市场的销售过程中是否会给上海通用足够的回报?

  “上海通用今年推出一系列新车型,对于雪佛兰品牌,我们连续推出了三款车型,而这些都是在上海通用汽车产品计划中的设定好的。我们欣喜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证明了我们所做的规划和判断是非常科学的。” 丁总充满信心地说。今年三月份以来,车市逐步上升,上海通用这三个产品推出恰逢其时。现在看来,前面两个产品投放市场反响很好,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刚刚推出的AVEO乐骋,人们将期待取得很好的市场效果。业界普遍认为,上海通用推出的产品速度很快,对此丁总认为,这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规划在做,很从容。由于最近车市的复苏,也是推新品的很好时机。

  七月下旬油价上涨,对汽车市场有一定的影响。油价的上涨促使消费者购车的时候在燃油经济性上会多考虑一些,丁总认为,油价的变化对高端消费者的影响不是很大,而中低端产品的消费者,油价的波动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上海通用注意到了这些,所以在全系列产品里面有低、中、高产品,也有燃油经济性非常好的产品在投放市场。所以,我们是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对我们产品的要求,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上海通用在这些年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把燃油经济性、提高发动机效率放在本土化改造的重要的方向。通过努力,车辆产品的燃油经济性是令人满意的,也是比较优秀的。大家看到新赛欧就在燃油经济性上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理性看待价格问题 九月份降价与否市场说了算

  由于今年上半年车价平稳,车市回暖,各厂家销量上升,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形势一片大好?“下半年竞争态势依然很严峻,各个厂家都有新品,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因为大家都要在中国快速增长的市场上取得更大的成绩,所以都是非常用心。上海通用汽车,不是说到了今年6月份我们来看竞争压力和竞争对手,我们老早就看,不断的在调整、规划和修整我们的应对措施。所以,当然有压力。但不是今天才感觉到压力,远远不是,我们过去都感觉到了,也做了很好的规划。销售业绩证明这些规划都是比较精准,也比较成功的实施的” 丁总说。

  上海通用之所以取得今天的业绩,是与其准确把握市场,准确分析竞争对手,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快速的反映,同时利用其资源,利用其强大的业务链,从销售、市场、采购、制造等整个业务链来适应变化,取得成功。丁总对降价,有他自己的观点:“降价不是今年才有这样的预测,每年都有。但车市不是以某些预测来左右的。”

  通过这几年市场的发展,制造商、各大汽车厂商现在越来越走向理智与成熟,各大厂家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会更加理性的看待市场的变化。同时,价格问题也受市场供需的影响,也是成本,包括国际环境、宏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谁说降价就降价的。

  本报记者刘勇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老总语录专题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