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8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经过多方调查采访,揭出北京汽配市场一大黑幕:绝大部分汽配市场都属违法建设。在城市管理日益科学化、规范化的今天,在一个特大城市中出现这种令人称奇的现象,实在是让人震惊!
这些违规汽配市场在政府眼皮底下茁壮成长,称其为怪胎毫不为过。怪胎之怪,并不在于经营方的神通广大,而在于政府监督之怪——没有合法手续的市场为何能够名正言顺地动迁?为何能够轰轰烈烈地建设?又为何能够堂而皇之地生存?
这里面有没有利益黑洞?有多少利益黑洞?哪些部门哪些人涉及利益黑洞?
这种怀疑不无道理,新华社的报道提供了印证。比如,在市场面积达12万平米的十里河新星汽车配件市场(五区)采访时,记者拿到了这家汽配城的一份宣传材料。这份材料上写着“在XX乡的大力支持指导下,XX村、XX村等联合主办”,乡和村的利益在这里不言自明;再如,报道中提及“一位圈里人”,他说:“非常现象必有非常原因,这些非法汽配城营业,没有强力人士支持,是不可能的。”
一般而言,行政不作为有两种情况,要么是素质使然,意识不到相应问题而不作为;要么是利益使然,明知有问题而不作为。违规汽配城的黑洞问题显然适用于后者。
黑洞掩盖了光明,光明何以重生?
在错综复杂的利益面前,政府首要的任务就是调查内幕。笔者建议专门成立专案组,对每一个违法汽配城的来龙去脉做深入调查,用严厉的行政手段驱逐利益黑洞,而不是坐等被利益黑洞驱逐。此外,对现有汽配城的处理,政府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姿态。面对木已成舟的现实,政府智慧将面临考验,有关部门会痛下决心发布拆除令吗?还是按“惯例”责令违法者补办相关手续?还是有其他各方均能接受的决策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社电稿中提到“北京市一位领导同志曾专门就此事做过批示,要求查处。但时至今日,记者了解到,只有城外东城国际汽配城工程被北京市规划部门确认为违法建筑。”
显然,这是一次颇有意味的博弈,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相信博弈之结果,会给城市管理带来些许沉重的思考。(郑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