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泰再现高管层动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 09:46  中国汽车报

  真是造化弄人。历史竟如此惊人地相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华泰现代再次上演高管出走一幕。总经理李广凡辞职的时间,与去年其前任张才林离开的时间竟如此接近。

  就在李广凡离职不久,华泰现代在其第二届营销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正式宣布了华泰将投产现代圣达菲的消息。同时还宣布,其荣成工厂生产线扩建改造已近尾声,年底前,圣达菲和2.4L特拉卡将在此批量生产。

  圣达菲落户华泰不是新闻

  其实,圣达菲落户华泰早已不是新闻。

  早在去年9月,李广凡走马上任华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媒体见面会上,李广凡就曾肯定地说,如果圣达菲在中国生产,就非华泰莫属。据他介绍,华泰已经为引进圣达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路试、中国道路的适应性调整等国产化工作,以及产品公告方面的相关工作都已完成。之所以何时国产还未确定,只是因为圣达菲良好的市场表现使韩国现代还不愿放手。尽管对此一直没有来自韩国现代的确定说法,但华泰如此胜券在握,应该不会是空穴来风。

  那么,华泰何以在此刻大张旗鼓地公布这一消息呢?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两位职业经理人主动离开华泰,无论如何,这对华泰不是什么好消息。尽管近年来汽车界职业经理人飞来飞去已是常事,但连续被“空降兵”炒掉的企业还不多见,这对华泰今后的发展恐有不利。显然,华泰想借此证明,高管人员的出走并未对华泰造成影响,公司发展一切正常。在华泰公关代理公司发布的消息中说:“接任李广凡负责销售公司整体日常事务的原华泰现代副总高凤有已于7月15日正式上任。正常的领导班子更替并未影响到公司的日常工作,目前,销售公司各部门都在常务副总高凤有的领导下按部就班地工作。”华泰的用意不言自明。

  高管一再出走缘于合资无望?

  华泰在汽车界一直是个谜,其位于山东荣成的工厂,从未向任何媒体开放过,很少有人知道荣成工厂究竟是什么样。而华泰与韩国现代的关系也一直神神秘秘。一方面,华泰竭力表现它与韩国现代的特殊关系;另一方面,韩国现代却一再回避。像圣达菲中国生产之事,韩国现代一直未做任何说明或更正,但在媒体追问下却又予以否认。

  近日,记者在山东荣成市官方网站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7月27日,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副会长薛荣兴考察华泰汽车有限公司。他不仅“实地察看了建设中的焊接车间的建设情况”,还“对生产工艺流程和新生产车间的建设等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而今年早些时候,与华泰签署扩大技术合作协议的韩国现代代表正是他。

  一方面在公开场合否认与华泰的特殊关系;另一方面又与华泰有密切往来,现代对华泰的态度令人费解。或许现代碍于其他几个中国合作伙伴情面,不敢对华泰这个“编外”过分亲热?或许更怕圣达菲落户华泰引起更多麻烦?

  无论是李广凡,还是张才林,都曾对与现代合资坚信不移并寄予厚望。尽管他们都面临着销售下滑、SUV市场急剧降温的严峻现实,但华泰与现代这种“不明不白”的关系可能更令他们难以忍受。

  去年李上任时,曾向媒体公布了华泰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完成香港上市;扩建改造荣成工厂,使之达到单班年产7万辆的产能;到2008年,实现20万辆年生产能力,产品涉及SUV、MPV、RV、跑车及相应的改装车……这对于在汽车业打拼多年,受过良好教育,曾在通用雷诺等国际大公司就职,有着国际背景的李广凡来说,无疑可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然而,华泰与现代的合资却似乎越来越渺茫,而香港上市也因各种原因搁浅……

  对于辞职原因,李广凡称与公司有约在先不便透露,华泰方面则称是合同期满。

  华泰的“现代”战略悄悄改变?

  有人说,华泰荣成工厂实际就是韩国现代在中国的一个组装厂。打现代牌是华泰的惟一出路。

  记得去年李广凡上任时也曾表示,华泰会坚定不移地打现代牌,所有产品都会来自韩国现代,原来要在荣成建立零部件生产基地的计划也只不过是设想而已。为此,华泰还背上不走自主开发道路的“骂名”。

  然而,在此次公布将生产圣达菲消息的同时,华泰特意通报了荣成工厂的情况,称荣成生产线扩建改造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年底前完成。届时,荣成生产线将达到单班7万辆、双班14万辆的生产能力,并称,本次扩建改造主要是为圣达菲的生产做准备。同时首次披露华泰现代将开始研发生产属于自己的发动机,发动机制造厂将于今年10~11月底正式启动。

  今年以来华泰新闻不断,几乎都与现代密切相关,让人相信华泰与现代确实存在着实际合作关系。现在,华泰突然宣称要自主研发、生产发动机,这显然与华泰一贯的发展思路不同。是对自主开发不作为的指责做出的应景之举,还是其战略决策真的有变?

  近年来,汽车企业高管层的动荡十分频繁。有人说,不变是偶然的,变才是必然的,变意味着企业的发展。对此,营销专家认为,人员的频繁变动对于企业发展利弊兼而有之。处于发展初期或变革时期的企业,人员流动是很自然的,但人员特别是高管人员的过多更换,也会对企业战略决策的持续性产生影响。

  本报记者 黄晓天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