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管理新政策有望让车主不再被当“皮球”踢
针对当前汽配和维修市场存在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维修网络不完善、经营秩序混乱、欺诈坑害消费者问题时有发生的情况,《汽车贸易政策》将鼓励汽车配件流通和汽车维修业采取特许、连锁经营的方式向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这似乎意味着,目前传统汽修业将可能逐步失去市场。
另外,新政还明确规定:汽配经销商必须明确标明所售汽配的生产厂家、价格等信息,并分别对原厂配件、经过汽车生产企业认可的配件、报废汽车回用件及翻新件予以注明。也就是说,配件须明确标明是否为原产配件,即使技术参数一致,未经过原厂确认的配件也将视为“盗版”,受到封杀。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早在去年11月,由四川省相关部门召集业界人士共同出谋划策,汽配政策就已有了一份成型的讨论稿。虽然目前政策的真面目还未公布,但业界认为,这份讨论稿已把新政的根本表露无遗。即使新政正式出台,估计也与讨论稿大同小异。因此,记者以这份讨论稿为基础,与业界及车主们进行了探讨。
配件分类封杀“盗版”
【讨论稿】合法汽车配件分原配件、亚原配件、其他配件及返修配件四大类……其使用说明中必须阐明……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及相应检测标准,并标注标准代号。
【分析】目前买卖配件时一般有原厂配件、副厂配件一说。消费者常常误解这两个含义,认为原厂配件就是纯正配件、好配件,副厂配件就是质量较差的配件。实际上,并非原厂配件就是纯正配件的代名词,有些副厂配件的品质比原厂配件还要好,只是这些质好的副厂配件不是汽车生产厂家指定的配件。厂家选择了哪家配件商,哪家配件商的配件就成了原厂配件。这个概念是汽配行业内自发的理解,由此而引发了假冒伪劣现象。汽配新政策首先就用分类法从源头掐住了假冒伪劣产品的喉咙。
据业内透露,以后会由商务部和工商总局联合颁发专用配件标志,用于区分四大类配件。这样,从厂家出品就可限定配件类别,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时也可明确判断。
发现歪配件厂商都要罚
【讨论稿】凡经鉴定由于配件质量而造成汽车事故的,事故损失主要由配件生产厂和维修单位承担,并责令限期停产整顿,企业和产品质量必须再认定,对售出该配件的经销商及经销商所驻汽配市场相应处以罚款。
【分析】如果发现卖产品的有问题,不仅商家负责,该问题产品的厂家也具有连带责任;如果商家是在市场内,该专业市场也同样要负担部分责任;汽车维修单位在修车过程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同样会受到严惩,其违法行为过程中使用的伪劣产品也会受到连带处罚!这是汽配新政策带给业界和车主们的又一全新理念。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当遇到汽车维修、配件方面的维权行为时,不会再被当做“皮球”被厂家、配件商家、维修商踢来踢去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