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汽车业到2006年,国家政策不在扶持。面对“入世”,汽车业是被动等待还是主动出击或者是超常规发展?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当务之急,必须改变汽车业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合资大博弈。但商场凶险,如履薄冰。回顾历史,还在叱咤风云的已属凤毛麟角。
80年代,跨国汽车纷纷合资,与合作的方式快速有效发展,成为当今对应经济全球化的一种重要模式和企业组织模式。
哪为何我们中国的汽车业还有很多在单打独斗呢?很难确立全球视野呢?原因很多的,宏观调控把握还不是那么广。比如:我们汽车业要从增强竞争能力和占有市场份额入手,这样才能融入事件经济发展的主流。
我们的中国汽车业要借助宏观的特大背景去发展,比如:独占风骚的股市,它为了抢到天下,就费尽心思全国布网,大力寻找合资伴侣。它的目的就是想把自己变成强大的产业增值的价值链,把自己做强做大,使之徐徐上升。
即使要把自己做大做强,但在我们汽车业来说,合资信用是很重要,首先要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问题,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这样才能发挥特长。一个很好的例子:日前,德国MAN与陕汽,最终还是在发动机项目上分手了。取代MAN而进驻西安中国柴油机行业最大的外资投资者——康明斯。
从这个例子给了我们汽车业的内涵是什么呢?说明了要建立一个互相信任利益共享的平台和可靠的关系网。要认识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竞争的、法制经济、意识是让人们去竞争意识,而起信任也是合资的文化理念,否则我们就要失去很多机会。
为什么有的跨国汽车巨头来到中国,它的舞台长盛不衰?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恪守商业信誉和公认的道德规范,讲究自己企业形象,把自己的企业看着是价值和竞争的标志。
其次,如果要像德国MAN与陕汽那样,哪就很难整合资源。要整合资源,我们中国汽车企业要注意到一些问题。比如:策划定位、兼并重组、互相参股控股、合资运作等非常重要。在这些过程中,要想打造出优秀的品牌,就要用强有力的企业家之间的合资来占领市场,这样才能长久不衰,生命有力。
在其次,我们中国的汽车业要明确自己的品牌,要发展自己的品牌、品牌好比一个人的衣服。曾有一句话叫住“人是庄,全靠衣装”。所以对认识品牌,重视品牌,契而不舍的发展自己的品牌很重要。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民营汽车企业,经过七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国内汽车企业“3+6”主流格局成员之一,拥有经济型轿车豪情、美日;中级轿车华普、自由舰;美人豹都市跑车系列知名品牌。
吉利一直在朝着国际化的目标前进,一方面与韩国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德国吕克公司、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等国际汽车巨头展开技术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04年吉利汽车成功出口5000辆,出口国家、地区达30多个。为更快的走向国际平台,从2003年4月开始,吉利积极与香港国润集团合作,推进吉利汽车在香港的上市。
吉利玩资本博弈玩的那么好,原因在哪里? 吉利的意念就是在国际化经营中始终创建自己的品牌,它不单纯追求出口,而起追求出口创品牌。吉利认识到,只要吉利的品牌打入马来西亚市场站住了脚,然后扎下根,就不愁创不下更多的外汇,这是吉利李书副的口头禅。
虽然只是一个草莽英雄的正统路径,但吉利的确飞的很快。所以我们的汽车业要知道,合资介于独立的企业与市场交易之间的关系,它没有集中化的权威控制,又不是市场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它只是形成一个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相对稳定长期的契约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汽车业要学会多个篮子放鸡蛋,不要死死捉住一个篮子放鸡蛋。就是提着这个篮子不小心摔倒了,鸡蛋打破了,还有另一个篮子的鸡蛋。从某种角度,同行之间合资,或者为了降低风险,或者为了垄断。还有上下游之间合资,比如:英特尔和电脑厂商之间。
换而言之,汽车业的强弱联手也不是好事,听说过“一群小动物与大斑马搏斗”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就是一批小动物团结起来,有的捉住大动物的头,有的抓住耳朵,有的抓住退。这个故事足以给我们说明小企业是有能力的,它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合资最好不要强强联手。
合资是个动态的问题,它就像一个人的婚姻,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合资一定要1+1比2大,要产生格外的价值。但是企业合资的蛋糕做大后,就要有个如何切分蛋糕的问题,利益不均就要出问题。而起合资在各种利润冲突中很容易瓦解。所以企业文化、声益、形象很重要。比如:就拿我们的老国有企业来说,它的当事人或者经理人就不能直接从合资中得到利益,反而由合资可能形成权力的限制。
所以我们的中国汽车业想要在合资中分一杯羹,那么对自己合资前的成本进行很好的评估收益分析,算算对方再算算自己的成本与融资的问题。不要总以为考虑自己的心态,还多考虑你的合作伙伴。要分析哪一种合资事有效的,哪一种合资是无效的,要先分析共享一个品牌还是要先开辟一个市场等等,非常重要。(新浪汽车特约评论员 杨仕省)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