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安全装备认知度调查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 11:23  汽车与驾驶维修

  目前国产车型安全装备水平的发展是“以市场竞争为导向”,而非安全法规的要求

  在一些汽车发达国家,一些安全装备是车上必须有的,像安全气囊、ABS和安全带等。有些地区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如果没有必要的安全装备,车辆的安全性能是达不到安全法规要求的。因此,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安全法规是衡量一款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标准。而且,车辆的安全性能还有等级之分,从车辆的安全等级上能够看出这款车安全性能的高低。

  然而在我国,安全法规不健全,汽车上市之前所经过的检测项目十分有限,很多汽车产品即使未装备太多的安全装备,也很容易通过检测而能够上市销售。所以,国产车型通过国家检测只是相当于过了个门槛而已,只要过了这个门槛就是安全合格产品。至于哪些产品安全性能高,哪些安全性能低,就无法评估了。不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在消费者强烈的需求下,汽车厂商们为了追求更多的卖点不得不为产品增加这样那样的安全装备。在这种市场行为的驱使下,装配的安全装备能否发挥应有的性能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就不得而知了。

    国产轿车安全装备的发展趋势

  本次调查虽然是关于车辆安全装备方面的,但我们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安全装备的配备水平来了解车辆安全性能。虽然,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国产轿车的安全装备水平比较高,已经与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国家和地区同级别车型的安全装备水平相当,不过,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产轿车的安全性能与国外汽车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消费者对车身安全性的重视程度将加快车辆安全性能的提高

  由于最近网络上针对一些交通事故报道力度非常大,事故的原因让人们对车身的安全性产生了重视,这一点在我们的安全装备认知度调查中也有所体现。很多消费者将车身的安全性归结为车身钢板的厚度上,认为车身钢板越厚,车身就越安全。

  据专家介绍,目前各个生产厂商所用的车身的车身钢板材料厚度相差也就零点几毫米,而车身的安全性并不以车身钢板的厚薄来决定,而是取决于车身的结构。车身结构的不同,使得车身抗外力的强度不同。例如,同样的钢板厚度,支撑半径小的,单位面积的抗外力强度大;而支撑半径大的,则单位面积的抗外力强度就小。像我们所说的,有些车比较单薄,用手指一按就一个坑,这就是该车车身钢板单位面积抗外力强度较小所造成的。

  另外,车身的强度还与车身的制造工艺有关。就拿大众车型来说,车身大量运用了激光焊接技术,而且焊点之多非普通车能比,因此车身抗外力的强度非常高。

  很多消费者都觉得欧美车系看起来更厚实一些,而日系车则显得单薄,因此认为日系车的安全性能不高。这种观点也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日系车在欧美和日本市场的销量不次于欧美本土产品,而这些国家的汽车安全标准非常严格,说明日系车本身在安全性方面还是可靠的。在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完善的安全法规)的前提下,指责国产日系车的安全性能是没有根据的。

  不过,随着消费者对车身安全性的日益重视,相信对汽车生产商们也是一种刺激。毕竟在没有健全的安全标准的衡量下,消费者对汽车产品安全性的判断,主要还是依靠产品的口碑。

  大部分国产车型安全装备的已经与国际接轨,整车安全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

  在我国,汽车安全装备发展才刚刚起步,就拿ABS、安全气囊来说,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刚刚在某些中档及中高档车型上出现。但是,在最近几年,国内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产品在安全装备方面的发展相当迅速,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安全装备已经在一些中档车型和经济型轿车上出现。

  不过,据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制动系统方面的技术专家王志煌先生介绍,虽然国内一些汽车生产厂商在自己的汽车产品上装配了不少的安全装备,但由于和整车的不匹配,安全装备的作用大打折扣。例如同样装备了ABS,有的车型的制动效果好,而有些制动效果一般。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除了制动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关外,还与ABS的品牌有关。不同零配件生产厂家提供的安全装备,对于车辆安全性能的提升能力是不同的。

  对于目前国内安全装备的技术水平,王先生认为,随着很多世界知名的零配件生产厂商在中国落户,它们的安全装备产品被广泛应用在一些合资品牌以及国内有影响力的国内品牌上。就这些品牌车型的安全装备来说,技术水平已经基本与世界同步。国内一些本土零配件厂商由于起步晚,研发能力较弱,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大约有15年的差距。

  调查显示,目前在国内,类似ESP之类的安全装备更多地装配在了奥迪、宝马和凯迪拉克等高档车型上,而在中高档及中档车型中,只有帕萨特和宝来等个别车型才装备。但是在国外,虽然ESP被作为一种高档的安全装备,但除了用于中高档轿车及高档车型外,ESP以及同类产品在中档轿车甚至经济型轿车中的装车率也比较高。随着国内新的汽车安全标准的出台,国产车型的安全检测将会越来越苛刻。当侧气囊、头部气囊乃至气帘、ESP等安全装备在国产车型上大量出现的时候,国产车型整体安全性能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文 本刊记者/白 马)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7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